「金九」降溫人心慌 「馬拉松」開盤購房者難興奮

政策調控之下,樓市變幻莫測。置業顧問一天多個電話噓寒問暖,告訴你最新的優惠;看房車發車比以往更頻繁,所看的項目也更多了;營銷中心的活動越來越豐富,米麵油、水果、肉食等禮品也越送越厚……這些讓人欣喜的變化背後,是樓市人氣逐漸凋零的趨勢。

今年“金九”市場低迷,不僅僅是開發商的銷售壓力大,賣舊買新的換房族、希望靠房產投資增值的購房客、二手房交易的房產經紀人、家裝行業的從業人員,生活都因為樓市降溫而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馬拉松”開盤購房者難興奮

9月18日,新城紅島灣正式開盤選房。羊毛灘片區作為北岸新城的核心片區,因為周邊有地鐵8號線這樣的出行優勢,規劃一出便受到眾多購房者的關注。隨著樓市降溫,該樓盤從第一天報名開始,就有些出乎眾人的意料。最終,1588組客戶選638套住宅,創下了片區人氣新低。

從搖號的過程來看,銷售同樣舉步維艱。從上午開始一直到下午6時左右,整個搖號過程耗時接近9個小時。到5時30分左右,眾多年輕力壯的置業顧問也是癱坐在開盤現場的地毯上,一半是因為筋疲力盡,一半則是情緒低落,因為還有部分底層和頂層的房源沒有售出。“137平方米的房源戶型不喜歡,那些大戶型的房子又買不起。”長期關注羊毛灘片區的孫先生說。作為一個渴望在此安家落戶的購房者,孫先生的準備工作可以說做到了極致。不單是項目周邊的道路和配套都調查了一遍,甚至還拿著溼度表測了一下羊毛灘附近的溼度。但即使如此,在沒有自己喜歡的戶型時,他也很理智的剋制了自己購房的慾望,選擇了繼續等待。

此外,即使搖號買上房子的人,心裡也是很忐忑。市民朱先生搖號比較靠前,選上了170平方米的大戶型房源,而且樓座不靠馬路,從戶型圖看佈局也非常合理。但是他在選房之後,還是不斷髮朋友圈,詢問朋友是否應該出手。“房子是沒問題,關鍵不知道是不是買房的好時機。”朱先生說。

置業顧問態度反轉熱情難擋

記者採訪多名購房者瞭解到,他們對於樓市溫度的變化,最直觀的感受來自於置業顧問。在過去的兩年中,絕大多數的置業顧問都是走高冷範兒。購房者去營銷中心雖然也給你介紹樓盤,但是對於購房者的問題多是愛搭不理,特別是一些房源緊俏的樓盤,購房者短信不回,電話不接是經常的事兒。“我有一次去羊毛灘看房,置業顧問說開盤要2萬元/平方米,我當場否定,說不可能賣到兩萬元以上。結果置業顧問白了我一眼,說他們是高端小區,想買便宜房子去別處轉轉吧,接著就不搭理我了。”市民張先生說。市民李先生也有類似的不愉快經歷。“去年10月份,在高新區一樓盤的營銷中心,置業顧問見面就問我有沒有100萬元現金,如果沒有就別叨叨,給雙方都省點時間。你說這是個服務的態度嗎?”李先生苦笑說。但是到了今年9月份,情況已經大不相同,置業顧問們開始主動給意向客戶打電話,甚至發送天氣預報、養生知識。“我是半年前去膠州一個樓盤看房子,前幾天突然一個置業顧問加我微信,每天都噓寒問暖,到了週末還邀請去參加活動。”購房者宋先生說。

當然,置業顧問也是一肚子苦水。“並不是我們個人素質低,有時候我們的態度也是企業要求的一種營銷策略。”置業顧問小彤說。小彤在膠州開發區一家樓盤當置業顧問,在購房者認為置業顧問態度轉變的同時,她也感受到了購房者態度的變化。小朱告訴記者,在3月份以前,經常有客戶要投訴她,原因就是遲遲不開盤,很多人都是隔一兩天打一個電話詢問開盤時間,表示只要開盤一定第一時間認購。但是現在一天打幾個電話客戶都不來,即使優惠馬上截止了,購房者還會慢悠悠來一句“正在上班,說過幾天再去”。


“金九”降溫人心慌 “馬拉松”開盤購房者難興奮


“金九”樓市人氣與之前相比大大減弱。記者王壽林攝

看房團找回“上帝的感覺”

感到壓力大的不僅僅是營銷中心的置業顧問們,各個分銷平臺也同樣感受到了市場的寒冷。樓市火爆時,往往一個片區就能發四輛大巴車,除了青島各區市,往海陽方向的看房車也是輛輛爆滿。但是本週記者參加看房團時,發現看房人數已經大大減少。與以往不同的是,看房團是下午1時30分出發,記者採訪時瞭解到,為了提高車輛使用的效率減少費用支出,這輛看房車上午去了海陽,下午又去膠州片區。而且這一下午的看房行程非常緊湊,所看的項目涵蓋了膠州老城區、少海新城、膠州開發區三大片區。

剛到營銷中心,開發商的服務人員先給看房團來了一段茶藝秀,花茶、烏龍茶和紅茶購房者按需索取。雖然服務很好,但是剛需族對於樓盤並不感冒。外地來青工作的李先生夫婦倆,由於是外地戶口,只能考慮在非限購區域購房,感覺膠州的教育資源不錯,所以膠州成了他們的目標區域之一。但是探訪一圈之後,李先生認為項目周邊配套設施不行,而價格在1.3萬元/平方米至1.5平方米之間,性價比太低。隨後,看房車的客戶又走馬觀花地看了四個樓盤,此時車上的中老年人已經體力不支,有人開始在乘車的過程中睡著了。

讓客戶清醒,營銷中心也有絕招。在到達膠州開發區一處樓盤時,置業顧問先給看房者送上了大禮包,包括了一個手提袋、一個水杯、一件T恤衫。拿了禮品之後,許多中老年購房者情緒緩和了一些,又強打精神聽置業顧問介紹樓盤。但是記者發現,這個即將在10月份開盤的項目,沙盤上都是些透明塑料模塊。馬上要開盤了,銷售中心竟然連模型都沒設計好就開始宣傳,足見開發商蓄客的迫切心情。

當看房團到達第五個樓盤時,已經接近下午5時左右,由於地點偏僻,看房團成員紛紛抗議。“我們是不是出了膠州了?快點看看行了,已經下雨了,從這裡回市區怎麼也得一個半小時,我還急著回家呢。”剛下車,就有置業顧問迎上來給購房者打著傘,一路護送。在簡單瞭解樓盤情況後,眾人匆匆又回到了車上。

“小蜜蜂”搶客真的很拼命

除了營銷中心的置業顧問外,在市場轉冷之後,開發商還僱傭了大量的臨時營銷人員,在各大商場、主要交通路口、競品樓盤門口尋找客戶,這些人在業內被稱之為“小蜜蜂”。因為“小蜜蜂”們完全沒有底薪,全靠帶客戶提成,所以他們幹活也是更加拼命。在購房者大量減少的同時,“小蜜蜂”之間的競爭也呈現白熱化,搶客源的手段也是越來越辛辣。

週五上午,記者在城陽區靖城路一處樓盤探盤,走出營銷中心之後便遇到許多“小蜜蜂”圍追堵截,不斷要求記者去他們代理的項目看看。記者微笑拒絕後,其中大部分已經散去,但是也有“小蜜蜂”的舉動讓記者吃驚。在記者拒絕後,他們仍然騎著摩托車一路跟隨,只要遇上紅燈路口,就在車窗旁向記者推銷,直到記者勉強收下一張樓盤資料後,才掉頭離開去尋找下一個目標客戶。

“這活兒不錯,遇上良心開發商工資都是日結。相比其他工作,這活來錢更快。”臨時營銷人員杜先生說。不過,他也坦言,現在這活兒越來越不好乾,因為“小蜜蜂”人數眾多,所以繁華地帶拓客的效果並不太好。無奈之下,他們現在開始掃公交車站,只要有人有買房意願,立即開車免費拉去售樓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