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評價陳丹青?

走南闖北133707994


一個人可以對自己的祖國失望,

但是不可以叛國;

一個人可以恨自己的同胞,但是不可以討厭他們之後再來賺他們的錢;

一個人可以否認自己的民族,但是不可以以此為榮並且標榜自己的叛逆、以叛逆為本錢去博取眼球。

鄙視陳丹青,在國內以反對執政黨為旗號,忽悠無知的青年,到了國外就把執政黨和人民一起辱罵,以此博取鬼子們的讚賞。

沒有國家當年的政策,你陳丹青怎麼考取美院?你的政治課不好,就反對政治課進高考,然而大中城市的學生錄取線比農村低那麼多,你為什麼不反對?因為你是既得利益者!那麼多政治課和美術課都好的人都沒有機會上大學,你一個政治課勉強及格的人讀了大學且留了學,這有沒有不公平?怎麼不討伐?!

反對體制,可以;

反對黨派,可以;

反對某些同胞的壞毛病,也可以!

但是你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嗤之以鼻,對這個國家裡正在受苦受難的人民冷嘲熱諷,你是什麼東西?!


玩轉雲南


觀世即史。可以說,像陳丹青一樣,以區區一畫家,在民間積累出如此巨大民望和社會聲譽,之前的歷史還未曾有過。

這樣的人,他的社會身份和角色定位,就傳統觀念和評價體系而言,其實已經不單是藝術家,而是“士”。在不開放的社會形態下,人的言行是受委曲的,是不得已而求其次的,是就家天下之曲而求伸的。

唯有“士”的“自我賦權”,能以理義骨幹為疏導,以廣聽外督為言責,發出客觀的,負責的,積極的建言,作出沒私情,不躲閃,無忌諱的行事,從而成為所謂的“民間意見領袖”。對於陳丹青,無論看法如何分歧,就民望呈現和客觀情勢而言,不能否認這一點。

這是對陳丹青公共身份的總評價。


陳丹青的清談,其內核都是清議。這是陳丹青公共言說的總策略。

(圖:陳丹青1981年的"西藏組畫"之九《荒原呼嘯》)

士必然是清議的,知識分子才清談。在中國近三千年的歷史中,讀書人的形態幾經變化,地位也載沉載浮,但總有一種不絕如縷的傳統意識在延續,這就是“士人傳統”。這種傳統的核心,在於以發動清議輿論的“道”與“理”,來對抗世俗中的“權”與“勢”。

陳丹青依然是這個思路底下,自盡其性完其本分事。這是先秦以來至於民國尚存的士子的遺風。陳丹青推尊民國,自身也有民國士人的風範。他的言行舉止,德行做派,都彷彿是民國烙下的,持續不懈的精神再形塑在他身上似乎效果甚微,其人單拎出來讓人不以為意,但拿他一比照當下遍地的所謂“知識分子”,“民國風範”就出來了。

大佬魯迅的某名文有議論說,“........,所以到了晉代的名士,就不敢再議論政事,而一變而為專讀玄理;清議而不談政事,這就成為所謂了清談了”。魯迅的時代,文網日密,誅求峻急,是有為而發。

而到了眼下,社會的變遷依然還不是完美世界。不能與時俱進,何懼不合時宜,如何尋求和諧共生的表達旨趣,罵鬼斥妖隔山打牛,刺貪刺虐因物隨變,成為陳丹青不得而然的策略,與宛轉應對方針。


陳丹青的所有譭譽,又基本源於他是一粒碩果僅存的“公共知識分子”。


近年來,在某些情勢使然下,公共知識分子一詞被徹底汙名化,是魯迅夫子所言“弄文罹文網,抗世違世情”。陳丹青至今道德文章名重士林,可謂飄零花果,斯人如舊。他之所以能顯得如此“智慧”,大概和他溫和的性情、剋制的言行,還有自我包裝有關。

一方面,他的為人是老成持重型的,言論的剋制讓他避免引來摧毀式的攻擊。他不是大破大立玉碎瓦全那種中國人,在西方受教下而得的協商、改良、理性探討的理念早已化為他身心教養的一部分。他祖籍廣東,生長上海,南方小男人的謹小慎微,本身就是性格骨絡組成的一部分。對於很多無力把控的事情,他有心排詆,心照不宣。

這時的他即便對體制充滿不適應,及不願去適應,但是所有的批判和憤怒表達依然還是恰到好處的謹守在和諧要求的分寸之內;而他之所以可以如此灑脫,也是自身異常清楚的認識到,即便不合作,不同汙,離開體制,擺脫是非,他依然可以優然的通過賣畫來獲取優渥的生活,藝術界贊助體系與藝術品商業化體制足以讓他進攻退守遊刃有餘。

另一方面,不管有意還是無意,他巧妙的身份“包裝”與形象“營銷”也足以讓他獲取很多大眾的好感。與很多公共知識分子單一的學院專家身份不同,陳丹青還有著眾多的身份“包裝”與形象“營銷”:傑出的畫家,優秀的散文家,魯迅崇拜者,師道的繼承者,學院教育的反對者,文青界的宗師大匠,大眾文化的傳播者,公共平臺的演講家,溫文爾雅的學者,體貼入微的丈夫等等。

所有這些身份“包裝”與形象“營銷”都在無時不刻的獲取受眾,贏的好感,並且最大化的稀釋掉他批判言論鋒芒給人的不適感。

這樣的陳丹青,雖有侷限,但用心良苦,我輩細民,又何必間焉。


過去,中國社會格局下,培養出來的讀書人往往人格不健全,而民眾又多是活在卡通式的情感世界中。

這樣的知識分子,要麼落於三家村氣,要麼落於文人氣,要麼落於清客幕僚氣,思想往往不能獨立,精神常常不得自由;而如此大國下的民眾,也充滿著巨嬰式的君臣主奴意識的驕傲。於是,一種虛假的流行之風被集體所熱情接納:滿臉諂笑的鄉愿,神情曖昧的媾和,以榮華恩賜為自得的苟安,視是非明辨為幼稚的偽善。這是全體人民所深惡痛絕的。

多年來,我們看到了陳丹青亟亟掙脫、改造的努力,看到了他對立的、不可調和的態度,看到了他與眼前這個掩藏在和諧後面不義世界的告別的決絕,看到了他對無恥和愚蠢的人事予以蔑視的言語,雖然他也明白這是一條沒有盡頭的、還可能自蹈死地“救贖之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因此,對於陳丹青,無論是作為多年讀者,還是一介國民,我都要致以敬意和謝意。

2018,3,13,中午隨想


感謝閱讀。會勉力堅持每天都寫一些閱讀八卦、社會觀感、時政看法、電影評論等。歡迎關注本號、點贊鼓勵,若有其它看法,也歡迎大家留言批評——雖然我是不會改的。



劉愚愚


知道陳丹青,是他2000年從美國回來,被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聘為教授、博士生導師。因其對我國教育制度的刻板、教條難以認同(原因是美院招碩士生時強調英語、政治成績差一分都不行,導致招不到美術水平一流的學生),於2004年憤然辭職,引起社會轟動及對他個人的關注。

陳丹青是一個以油畫、寫實畫擅長的畫家,從小喜歡畫畫,在25歲時就完成《西藏組畫》(七幅油畫組成),奠定了其中國美術里程碑式的歷史性地位,被譽為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現實主義經典之作,並蜚聲海內外。2010年,他與楊飛雲策劃了兩個大型美展一一《囬到寫生》、《面對原典》,分別在中國美術館、中國油畫院展出,從徐悲鴻、劉海粟到當下畫家,三代人的寫生、臨摹作品第一次集體亮相。

作為畫家的陳丹青,還是一名作家。《紐約瑣記》、《外國音樂在外國》、《多餘的素材》、《退步集》等10多部文學作品,內容涉獵社會、文化、藝術、教育、歷史、建築、兩性、音樂、城市等方方面面。其中《退步集》巳售出10餘萬冊,印刷19次。他的文字魅力,既源於其性情、器識;又來自他作畫一樣的寫實功力。

陳丹青通過演說等形式,又展示了他文藝評論家的才華。他是一個善於思考、善於記錄的人,也是一個善於表達的人。他感到書寫、演說讓他獲得了繪畫未給予的快意,生活的積累通過寫作、演說在他身上和文字中醞釀得越發厚重和沉鬱。

2015年,陳丹青製作《局部》第一季,借他的洞察與審美,向廣大觀眾講述中西方名畫名作的一個個細微局部,深受歡迎,點擊量達2300萬。今年4月,《局部》第二季又與廣大網友見面。

陳丹青因其個人的性格沉鬱、文字與語言犀利,對社會某些現實狀況表示不滿,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尤其是他在2011年7月29日,借"對動車追尾事故處理徹底失望"為由,發微愽宣佈退出國籍。並表示永遠不做中國人,不再關心這個民族,這個國家,…這個理由有點荒誕,另有隱情也無人能知。但他的言行太過絕情,令人痛心。如今,陳丹青這個人,我們也完全可以把他忘了。他的作品,就作為一段歷史、一個記憶,讓它存在下去吧。




玉堂行佛人


感覺挺不錯的,厲害厲害,佩服

個人還是喜歡稍微穿一點衣服的好看很多


養眼又沒有社會壓力

你說是吧


聽雨人lin


看過幾段訪談,不同時期看的,(他就一會畫西洋畫的人)。看過幾篇他小文章(有點似大文化文的名氣)。

客觀地說:他不反動,但他認為他不食人間煙火的。拿刀吃飯是人類該乾的!!

客氣地講:他是自認理想主義,他以清者自居。試問,誰(們,一定是們)供你學習,上大學,。誰(們)趕走了強盜與偽道的洋上來的人。你撿起別人的衣角的材料對空說,你們應如此如此,當然你也偽裝的。

理性的道:你的存在,證明咱們還不自信,還不強大。但你永只是倒下認賤的那人。可以認為你還有存在的某些意義

俗氣的噴:你龜兒就是裝B,扯紙老虎皮當大旗。遊離於鍋碗瓢盆之外,你屁娃娃吃慣了牛排,還回來講咱吃大米飯,麵條應改喝牛奶。改去信一個YUTAl私SHEN子的某教。


執著47449


從來都不喜歡這個裝逼犯,從來都不喜歡這個裝逼犯,靠憤世嫉俗博眼球,扮流氓相的所謂文化人,覺得中國處處都有毛病,美國才有人文情懷才是善良的正義的,這樣的美分黨,從美國跑回國內,邊掙錢,邊罵娘,去他的。看他在圓桌會上的那副醜惡嘴臉,媚美像,連竇文濤都投去了無比鄙視的眼神!


雙龍216527395


感謝文化問答專家【劉愚愚】的邀請。

對於愚愚兄的厚愛,愚兄我並不會每次都領受,有時候婉拒,有時候默拒。因為,他不像別人那樣只是提問,他往往自己先答,然後再邀我一起答。趕腳有點兒比拼的意思,倒也不是怕輸,主要是一我對問題不擅長;二興趣沒在G點上;三我和他的觀點大致相近,而又覺得自己沒有他那麼受歡迎。

印象裡愚愚兄貌似是第一個關注我的文化問答專家,趕腳有點兒不習慣或者說受寵若精,所以作為愚兄的我,老不回答愚愚兄邀答,是很不禮貌的事情,所以今天就勉為其難做回老好人兒吧!



(兩圖均來自採訪陳老師的文章插圖,如涉版權請垂告,墨必奉告而刪之)

由於我從七十年代末就開始訂閱《美術》雜誌,且經歷了其第一次因刊登人體畫(很多人叫裸體畫,這是政治上不正確)而遭到大量讀者猛烈抨擊與攻擊的退刊風潮,但這些都無法掩蓋我對於繪畫或者美術是個徹底的外行這一顯著事實。因而為避免自取其辱,我必將理智地逃避對陳老師藝術作品的評價。

我對陳丹青的關注開始於土妞兒要參加美術特長生藝考、他被聘為五道口學院教授以及他痛斥該院因他所招研究生英語差幾分而落榜進而憤而辭職並逐漸成為一位令人尊敬的公知開始。

喜歡他則是因為他不弄巧不藏拙,不掩飾對於丹、餘秋雨們的胸臆,也不避諱對木心、阿城等人褒讚,對王朔、韓寒等後來者不排斥並能予以較公允的評價。

但我發現他一個特別明顯且簡單易學的優點:他的眼鏡👓。我第一次知道人可以有超過一副以上的眼鏡,大概是看電視媒體對蘇永康的採訪~他有滿滿一抽屜各式各樣的眼鏡。他說人應該穿不同的衣服佩戴或者確切說搭配不同的眼鏡。我試著這麼做了幾年了,但自己趕腳無論是蘇永康還是本墨,都沒弄出預想效果來,直到近幾年陳老師出現:噢,合著是因為底板忒差造成的。

你可別以為我這是小題大做,因為,作為一個藝術人,他的外表應該也是藝術的和美的。對於絕大多數人而言,未必都能理解陳老師的繪畫藝術和他發佈的意見,但理解他的風度並實習之則要簡單且實用的多。您還是自己個兒上眼吧:










馮國強字非墨


也許在某種意義上真的是非常簡單的人吧,或許正如他所說的沒讀過什麼書,再有就是想彰顯自己的獨特吧!

藝術家是最狂的,最自得其樂的一種動物。

真正的美術史,是一聲不響的大規模淘汰。



天才王二小


他不僅是一個畫家,更像是一位哲人。看他在《局部》裡展示收藏的梵高早期的一幅小畫《海邊漁夫》,雖然是印刷品,但視如己出,珍惜備至。

畫作並不是學院派的筆風,卻體現出畫家狂放不羈的個性,深沉的色調,狂放的筆觸,人物的隨意,那麼不經意的一幅小畫深深的吸引了他。可見,他是一個追求完美且不失個性的人。






每次聽他娓娓道來,褒貶時弊,慷慨陳詞,都由衷的欽佩。作為一個藝術家,他希望有更廣闊的空間去創作和傳藝,努力的促使藝術更好的迴歸其本質。但事與願違,從美院辭職後,他的受歡迎程度依舊,但已經脫離了主流的群體。
他的存在有其獨特的價值,雖然言辭犀利,對於熱愛藝術的人他的存在具有象徵意義。獨立自由的態度,克己求實的作風,正是真正搞藝術的人所需要的。他只是想讓藝術燦爛起來,去彌補他的遺憾,僅此而已。


冰城川赫說


陳丹青是何等人物,在此不能對其隨便做出評價,只能是發表下意見,說的不好還請擔待!

在陳丹青的作品中人道情感和人格力量是主要的藝術底蘊,這些也是他本人情感品格的自然流露,滲透了他的自身的經歷,深刻飽含著他對底層人民的深切理解、憐憫,最重要的是還有他的尊重尊重!

像陳丹青這種人道情感與人格力量都賦予了他的作品以輝煌和崇高的意義。



陳先生是個非常可愛的人,很多見過陳先生的人都說他像30多歲的人。可其實他的心態甚至比20多歲的人還要年輕。他對很多事情抱著像孩子一樣的好奇心。性格爽朗,談話有鋒機,嬉笑怒罵,字字珠璣。


陳先生是個有大智慧的人,我認為他始終是一個文化追問者。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藝術問題,他反而會提出很多的問號,往往在這樣的追問中讓我們看到一副完全嶄新的景象。

對於陳先生關於寫書的事:

他讀書“少”,他或許在知識上比不過圍繞著他的這一些熱衷讀書的“知識分子”。

他對讀書有著一份不同於現在各種學者的藝術路徑給他帶來了一種“超然”的氣質。 這種氣質(覺得自己讀過書就很牛)。

我們可以稱他對讀書為“敏銳”,即對生活亦或是世界的深刻洞察。

這點往往是一些一頭扎進書堆中的“知識青年”所在逐漸消失的。

有很多閱歷的老者是一樣會有這種敏銳感的。

老人們口中常緩緩講述的往往是最為平實卻又真切的道理。

而這種藝術家般的敏銳和超然同樣可以見諸一些作家。

不同於未能打通的知識塊狀堆疊而缺乏靈動, 他們的思想自然地舒展著,不逾矩也不受框架制約。

而陳丹青是真正的做學問,做藝術的人!他看待事情,處理問題真的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

對於大家不敢妄言!還請擔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