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海歸」趕上了一個偉大時代|新論

当代“海归”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新论

“我贊成留學生的數量增大”“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隻派十個八個”……1978年6月23日,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鄧小平同志作出了擴大派遣留學生的重要指示,翻開了我國留學工作的新篇章。40年來,留學大潮激盪澎湃,助推著中國巨輪不斷前行。

当代“海归”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新论

出去,歸來,留學生與海歸人員是時代的產物,也在創造著時代。改革開放為廣大留學人員提供了出國學習、開眼看世界的機遇,搭建了施展才華、報效祖國的廣闊舞臺,也給予了他們立足中國、走向全球的底氣。同時,廣大留學人員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積極推動我國同其他國家各領域的交流合作,為推動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可以說,留學人員既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改革開放的參與者、推動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發揮作用”的留學工作方針,形成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人才觀,使留學人員回到祖國有用武之地、留在國外有報國之門。統計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留學生出國學習、回國服務規模不斷攀升,已有231.36萬人學成歸國,佔改革開放以來回國總人數的73.87%。大進大出的國際人才環流與國家戰略、行業需求契合度不斷提升,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当代“海归”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新论

當代海歸趕上了一個偉大時代,更肩負著科教興國的歷史使命。他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突破,創建了一批新型科研平臺,推動中國基礎科研水平大幅度提升,在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獲獎人員中,海歸佔比超過60%。他們不僅為中國高校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帶來了世界最前沿的學科與知識,而且還探索著高等教育機制創新,成為教育領域的改革者。推動我國科教文衛領域的改革創新,縮小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廣大留學人員大有可為。

引領創新創業浪潮,留學人員理應當仁不讓。放眼當下,幾乎所有在華跨國公司都有海歸的參與,有些海歸還成為很多世界500強公司的管理骨幹,為經濟全球化寫下生動註腳。他們引入了新的商業模式和風險投資等融資模式,憑藉先進技術、現代企業管理理念和世界眼光成為弄潮兒。他們創辦或管理的企業多分佈在人工智能、雲服務、大數據、智能製造、新能源等尖端行業,助推中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制高點。

当代“海归”赶上了一个伟大时代|新论

此外,廣大留學人員推動了國內外公共事務發展,發揮了智囊團和民間外交生力軍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繁榮發展,越來越多的海歸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諮政益治。同時,眾多海歸憑藉通曉國際文化、國際資源豐富等優勢,發揮著民間外交的重要作用。一些海歸甚至在國際組織中擔任要職,提升了中國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

“千帆競發浪潮湧,百舸爭流正逢時”。留學人員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始終同呼吸、共命運。奮進在新時代,我們有理由相信,廣大留學人員將承擔新使命,幫助世界更好了解中國,推動中國更好走向世界,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出新貢獻。

(作者為全球化智庫理事長、歐美同學會副會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