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9月10日,河南省信陽市兩位退休幹部李建設、李長萬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來到鄖西縣,受到鄖西縣史志辦的熱情接待。


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開著專車來重走長征路(左李建設,右李長萬)

在縣史志辦,李仁喜主任向兩位“老革命”詳細介紹了紅二十五軍在鄖西的活動鬥爭和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情況,以及革命鬥爭遺蹟、遺址保護保存情況,贈閱了《中國共產黨鄖西曆史》(第一卷)、《鮮活的記憶》等紅色史書,帶領他們參觀了鄖西縣革命烈士陵園等重要紅色革命歷史現場,在鄖西縣革命烈士陵園,兩位老人開展了祭奠先烈活動。期間,兩位老同志向鄖西回贈了《北上先鋒—紅二十五軍長征畫史》和紅軍服一套。


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在烈士陵園參觀

李建設、李長萬兩位同志分別是河南省信陽市退休幹部,李建設老人已65歲高齡,排除萬難,今年4月18日出發,他們二人相約出發,沿著紅二十五軍長征路跡,一路走來,每到一個地方找地方單位蓋章、留影、收集紅色史料,迄今已到達100多個縣或鄉鎮,精神可嘉。該同志曾與老伴一起,於2011-2012年重走紅四方面軍戰略轉移路、長征路、西路軍征戰路、河東部隊征戰路,行程五萬八千六百餘里,被譽為全國紅色文化傳承人榮譽稱號。到達鄖西縣,他們已離家4個多月的時間了。

9月11日,他們將沿著紅二十五軍在鄖西的活動到關防鄉、湖北口回族鄉找尋紅二十五軍的蹤跡。


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向園內烈士灑酒祭奠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在鄂豫皖省委程子華等的率領下,高舉“中國工農紅軍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隊”的旗幟,奉命西征抵進陝南,創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從1934年12月底到1935年7月初,紅二十五軍主力以大回旋的行動,南下鄖西,北返洛南,東入盧氏,西轉蘭田,掃除民團和反動政權,開闢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紅軍由不足3000人發展到3700人,發展遊擊武裝2000多人,建立了2個縣、8個區、46個鄉、400多個村蘇維埃政權,地轄鄂陝邊界11縣。 1935年7月中旬,紅二十五軍主力奉命北上,與陝甘寧紅軍主力會師,同時決定將鄂陝、豫陝兩個特委合併為鄂豫陝特委,將地方遊擊武裝組建為紅74師,領導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武裝鬥爭。



在歷時近三年的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武裝鬥爭中,紅二十五軍主力曾三進鄖西,鄖西縣湖北口回族鄉泗峽口、虎坪、紅巖、大、小新川一帶和關防鄉一、二、三天門等地時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的中心區域,紅二十五軍軍部和鄂豫陝省委機關曾先後駐紮在湖北口回族鄉小新川何家大院、虎坪澇池大院及關防一、二、三天門的餘家老莊、丁家坪、二天門街等處。先後在鄖西境內建立了1個邊區、1個區、43個鄉、村蘇維埃政權,組建了近千人的遊擊師、游擊隊、抗捐軍、抗捐隊等地方武裝。英勇的鄖西回漢人民在鄂豫陝省委和紅25軍及鄂豫陝特委、紅74師領導下,積極刷寫標語,宣傳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參加土地革命和建立地方武裝的鬥爭,共同抵禦並打敗敵人多次“清剿”,為保衛和鞏固鄂豫陝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革命力量,支持陝北革命根據地的鬥爭和主力紅軍長征北上,付出了重大流血犧牲,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


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河南二退休幹部精神可嘉:重走紅二十五軍長征路1萬多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