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老話「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形容什麼的?

解憂美食


關於農村俗語“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估計有不少朋友經歷過這樣的場景,不過對於現在的一些人來說,經歷過的不多,這句話說的什麼意思?其實說的是幹活時的反應,第一條胳膊很疼,第二天腰疼,第三天屁股像被火燒一樣,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

既然是農村的老話,就從幹農活說起,以前收小麥,都是用鐮刀割,沒有收割機,大夏天的,大家都在地裡忙碌著,第一天的話,由於鐮刀要不停的割,胳膊會受不了,忙碌了一天,胳膊抬不起來,但是為了糧食,第二天還得去,到了第二天,還是重複一樣的動作,腰就該受不了了,因為時刻要彎著腰,等到了第三天,全身都疼,也不在乎,屁股又像火燒一樣,說明天氣很少,皮膚一是被作物劃傷,一是太陽曬傷,就好比和火燒一樣,非常疼,其實這個一二三天,只是一個數量詞,實際有可能比這多,也有可能比這少,不管怎樣,就是非常辛苦。

而現在來看,雖然機械化程度慢慢普及,比如收小麥有收割機,一畝地很快就收完了,大家也沒有那麼辛苦,但是有些作物還需要人工去慢慢收,比如大蒜、山藥等,不過作為農民朋友,好像對待這樣的事,已經很習慣了,至於胳膊、腰是否疼痛,已不在乎,只要種植的作物能高產,再累一些也無所謂。

另外,針對此情況,也要說一點,農民種地是不怕辛苦的,因為沒有付出就沒有回報,同理,大家在工作中,也要有這樣的特質,不要遇到困難就後退,更不能怕吃苦,現在吃得苦,就是以後享的福,有人說的好,現在吃多少苦,以後就享多少福,這話沒錯,所以,大家要學習這種精神,不管在任何崗位,想要成功,就努力奮鬥吧。

關於“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這句話,小幫手就說這麼多,如果你有同感或者是不同的看法,可以在下面評論中留言,大家一起來討論。


農民的小幫手


農村很多老話流傳至今,除了教給我們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也有一些老話是描述了當時的農村生活狀態,雖然看著誇張詼諧,但卻是實實在在的貼切咱農民的生活。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農村老話“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咱們農民用來形容什麼的!

“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在以前的農村,農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遠遠達不到現在的程度,人們無論春種還是秋收靠的都是自己的身體和雙手,而農事操作無論是插秧、收稻、割麥、掰玉米都離不了抬手、彎腰這幾個動作。每當到農忙的時候,為了搶收搶種,可能會一忙一整天都不帶休息的,幾天下來自然胳膊、腰都是痠痛難耐的,而我們彎腰幹活的時候,太陽直曬我們的屁股,屁股肯定燒啊!所以我們農村才有“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的說法,就是來形容農民幹農活的勞累!

雖然現在農業機械化相對發達,可以大大減少農民的勞動,但是農民種地還是一個非常辛苦的工作。不過雖然農事勞動很勞累,但在我們品嚐到豐收的喜悅時,所有的辛苦都會被衝散!

駿景——殷


駿景農業


農村老話“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形容什麼的?農人是個農村人,這句話形容的是做農活很累。


農人的老家在廣西偏遠山區,在我們村,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種田種地,田裡是稻穀,地裡種的比較雜,季節不一樣東西也不一樣,穀雨前後,種瓜點豆,這個季節正是種瓜的季節,今天家裡的老父親就去地裡種上了香瓜。

而稻穀通常種兩季,每年的暑假期間,就是老家稻穀搶收的時期,記得小時候讀書,最怕的就是暑假,又要賣西瓜又要搶收稻穀,整個暑假忙的是暈頭轉向。


“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在南方,通常說的就是一季稻穀搶收,二季稻穀播種的時期,在我們那俗稱“雙搶”,回想起來真是累死個牛,早上趁著月色去田裡割稻穀,農人記得為了搶時間,最早的一次是凌晨4點就到田裡了,藉著月光割稻穀,一天下來,胳膊疼的抬不起來,頭天胳膊就這麼來了

整個“雙搶”將近半個月,這第二天還是同樣的活,氣溫35度開外,彎著腰埋頭苦幹,不能偷懶,偷懶老父親的大嗓門就來了,這第二天下來,直不起腰,也就有了二天腰的說法


到了第三日,炎熱的太陽火辣辣的曬,人工割稻穀大家知道吧,彎著腰,屁股遭了罪,天天暴曬,像火燒一樣,三天下來屁股燒就這麼說上了,那時倒不是怕屁股燒,怕的是臉曬黑了,包裹的嚴嚴實實。到了第四天往後,身體已經適應了,反而不覺得累。

“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道出了農民種田種地的不容易,前面三天是身體的適應階段,這句話也提醒農民朋友,前面三天注意身體,讓身體平穩的度過適應期。


到了今天,現代化的收割機,插秧機普及率大大提高,農人老家也享受到了技術進步帶來的實惠,種田已經沒有那麼辛苦,不過這句話依然適用,提醒著農民在從事農活時,關注身體變化,前三天工作量儘量少一點,緩和一點,減少身體因不適而過度勞損。


農人解說


我們大別山區也有這種說法,在收割的季節,特別是收割小麥和水稻的時候人們非常辛苦,這是用身體上的具體反映來形容農活的辛苦。


我們那裡小麥在五六月份的時候收割,水稻在八九月份的時候收割,一個是初夏天氣炎熱的梅雨季節,一個是夏天還沒有完全走,“秋老虎”正厲害的時候,這兩個季節的收割基本上都是搶收,因為要趕在天氣晴朗的時候收割。

以前人工收割比較慢,不光收割的時候必須是晴天,收割後的幾天內也必須是晴天,因為這樣才能保證收割後利用幾天的時間曬一曬水分然後挑回家。但是天氣不是人們能控制的,在經常下雨的“梅雨”季節,能有晴天的時候那就得趕緊搶收。



本來就是一件辛苦活,用鐮刀割麥子或者水稻那都是彎腰搶過活的,主要力氣在手上,所以當天割完手上胳膊上就有反應,胳膊酸得有時候都抬不起來,劇烈的體力活會讓人第二天腰痠背疼的,第二天接著彎腰的時候重點就轉移到腰上了,再接著幹胳膊和腰都麻木了,然後連續的暴曬讓整個後背(尤其是屁股)特別疼,於是便有了“頭條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的順口溜。


其他的農活也有這種現象不過沒有這麼嚴重,我們那裡重點就是指收割小麥和水稻的時候,不過現在好多地方已經能有小型收割機收割了,不會再出現那種累斷腰的局面了。


三農聯盟


許多農村老話都是對農村生活的概括提煉。“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就是對夏收農忙時身體感受的形象表述。


我國幅員遼闊,南北習俗相差很大。北方人以白麵為主食,所以麥子種植很廣。南方人以大米為主食,故而水稻是主打農作物。



每年進入夏收時節,北方人既要收割小麥,還要為秋糧鋤草護理。這段時間又是雨季,隨時可能暴雨如注。而成熟的麥子一經雨水浸泡,就會發芽變質。所以農民們把夏收又說成是虎口奪食。


而這時候秋糧也是到了拔節長杆的關鍵階段,一旦下雨,地裡的草也會瘋長,和莊稼搶奪肥料,因而鋤草的任務也非常緊急。


為了既做好麥子的收割,又不誤秋糧作物的鋤草,農民們只能起早貪黑,和老天比拼速度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在《觀刈麥》中這樣寫: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



為了搶在下雨前把麥子收回家,全家男女老少齊上陣。男丁們一早下地,連吃飯都是在田間地頭。即使暑氣蒸騰太陽暴曬,也不敢停下手中的活;那怕精疲力盡體力透支,也不會去偷懶耍滑。


這麼高強度的勞動,不用說平時農活做得不多的人了,即便成天在地裡勞作的老莊戶人家,也會一天下來胳膊痠疼;兩天過來腰疼背麻,難以伸直上身;熬過三天已是頭髮昏,眼發黑,屁股上也有火燒火燎的疼痛感。


三十多年前,我在上師範時曾趁著星期天幫一位同學家收割過一天麥子,平展展的地,一眼望不到邊,彎腰下去,鐮刀飛舞,半天都沒人往起直腰。等實在支持不住,才慢慢的展起腰,長舒一口氣,感覺大腿都在發抖。一天下來,胳膊連碗都端不住,感覺渾身真的散架了,那跟那都疼。


南方不少地方的稻子一年兩熟,第一季稻子收割時,也正是第二季稻子插秧時,手慢了,就會影響第二季稻子的生長,甚至可能成熟不了。所以也是在掙命的。



其實農活沒有一項是輕鬆的。唐代李紳的《憫農》可說是婦孺皆知: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居易和李紳這些封建時代的士大夫,都能把眼睛從文案中、從舞女身上移開來,移到四野裡,移到勞動人民身上去,關注他們的艱苦生活,體味到他們的辛苦勞碌,進而同情他們,稱頌他們,作為新時代的我們又是怎樣做的呢?


儘管現在我國的農業生產也已經基本實現了機械化,旋耕機、播種機、脫粒機、大型收割機已是隨處可見,“飛入尋常百姓家”,但為數眾多的農民伯伯仍然需要“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顆汗珠摔八瓣”,相當辛苦。


當我們對食物挑肥揀瘦,甚至為了排場或臉面把一桌子飯菜隨意糟蹋時,是否會記起曾在烈日下揮汗如雨的祖先呢?畢竟我們中國人上溯三代的話,十之八九都是農民哪。


珍惜糧食,勤勞儉樸,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是我們傳統的美德。丟掉了這個傳家寶,恐怕也就丟掉了我們的良知。聰明的讀者,你覺得呢?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農村老話“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在農村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特別是七八月份南方的雙搶季節,要割早稻,要晚稻插秧,還要收花生,收大豆,這些都是通過手工人力,沒有機械收割。要在短短的一兩個月之內把這些農活幹完而且還要趕時節,這是我小時候最討厭的兩個月,好不容易放假兩個月從從放假一直忙到開學,幾乎沒有農閒時間。

1.“昨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用一句詩概括“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時候放暑假一般都是在七月初左右,開學是9月1號。這兩個月本來屬於學生的暑假休息時間,可作為農村的小孩在這兩個月卻是非常忙非常累的時間。農忙開始第一天會胳膊痠痛,第二天腰痛,第三天不只是屁股痛,是全身痠痛。“屁股燒”是指人的私密部位都像火燒一樣疼痛,泛指全身痠痛。其實在七八月份的烈日下幹過農活的人都知道了,其實手臂和背部最容易曬得火燒一樣疼痛,甚至被太陽曬得脫皮,屁股曬不到太陽沒有這麼疼痛。屁股燒是泛指全身痠痛非常辛苦非常勞累。“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形容幹農活非常累非常辛苦。“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2.很多農村俗語都是泛指不是特指,不能從字面意思去理解

頭天二天三天,也不是特指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就一定會出現這種這些狀況。小時候小孩小孩跟父母反映吃不消太累腰痛,父母都會說“青蛙沒頸,小孩沒腰”,如果從字面上去理解小孩真的沒有腰嗎?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只是泛指小孩幹農活不會覺得累,只不過是小孩叫累的時候用來騙小孩。


昕瑞生態


農村老話“頭天咯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形容什麼的?



在農村種田種地那樣生活不累,一般上了年紀的農村人都深有體會,一想起小時幹農就害怕,烈日當頭照,大熱天的越熱越要到田裡去,為什麼啊?那是雙搶,搶收搶種的季節,慢了就會誤了農時,影響糧食生長。那麼這句話是怎樣寫照出來的呢,下面我就跟大家說一說。

一、頭天咯膊



上了歲數的人都知道,過去農民搶收搶種都是靠一雙手,一雙手,一個好腰一個好身體。像割稻子割麥子全靠一雙手,拚命的割啊割啊,割的手痠了都不能停,從早上除了吃飯就一天干到晚,天不黑下來決不會回家。因為平常不出力一到農忙就感覺特別吃力,吃晚飯時端碗的手都會抖,晚上睡覺手都沒處放,痠痛的要命。但是儘管手痛咯膊酸,第二天還是要堅持去田裡農忙。

二、二天腰



由於勞動強度加大,既要收割水稻又要插秧,整天都彎著腰,那最受累的肯定是腰了。一丘田不停地割到頭插到頭,幾乎每個人的腰都一下子直立不起來,要用手在腰間輕輕的拍打幾下才能站的直,連走路都邁不出步子,腰硬僵僵,晚上翻來覆去的睡不著。

三、三天屁股燒



儘管手痛咯膊酸,腰疼。但是,農忙是要堅持的。到了第三天人的腳都拖不動了,但還是要下田。由於夏天氣溫高天氣熱,人出汗多特別是大腿兩側和屁股深處,常常會磨擦成紅腫發炎,連走路都困難,到晚上屁股深處和大腿內側會火燒火辣的痛。農村人往往都是塗上一點菜耔油,第二天還是要繼續幹下處。



“頭天咯膊,二天腰,三天屁股燒”,這句話跟“做樣生活換樣骨”是一樣的,如果每個人都可以承受住頭三天,到第四天第五天就不會感到腰痠背痛屁股燒了,習慣這種生活慢慢的也就不會太累了。這主意是反映年輕一代幹農活的深該體會,到後來也就習慣成自然了,再繼續幹下去也就不會感覺到咯膊酸、腰胞痛,屁股燒了。

這是我的個人觀點和親身體會,也是我對這句話的含義的理解,歡迎大家一起都有點贊。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沒經歷過,真的無法體會“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這句話所表達的意境。這句話對農忙時節,北方農村割麥子的時候,農民辛苦程度的一個很形象描述。

我記得以前到了割麥子的時候,農村中小學還專門放幾天假回家幫忙收麥子。

再過一個月左右,北方地區正式開始收割小麥,現在大部分地區都是用的機械化,大型收割機進行收割,我家十畝地,快的話一天就可以全部完成收割工作,拉回家鋪在水泥路上晾曬一兩天,就拉到糧食收購點賣錢,簡單省事。

我小時候收麥子的時候,都是手工收割,大人小孩齊上陣,十畝地不弄個十天半個月是不可能全部完成的。

小麥一般在6月初成熟,天氣十分炎熱。在小麥成熟前幾天,要把收小麥的各種工具從儲藏室拿出來,修理拾掇,壞的要趕緊去買新的。尤其是鐮刀要準備好幾把,還要磨得非常鋒利。

到了收割小麥的時候,要早早起床,家裡人全部出動,戴上草帽,拿好鐮刀,套好牛車,裝好工具,下麥地開始進行收割小麥。

到麥地,一人把一行,左手拿麥稈,右手揮動鐮刀收割,割一天麥子都不知道要揮動多少次鐮刀,時間久了,胳膊痠痛,到晚上拿筷子都是抖得。由於小麥比較矮,割麥子的時候都是彎著腰進行,第一天還感覺沒啥,到了第二天那個腰啊,痠疼痠疼的,割一會就要起來直直腰。割麥子的時候,都是夏天,天氣比較炎熱,麥芒又很扎人,都穿的長褲子長袖,連續三天曬下來,整個人都曬得黑紅黑紅的。


收割完以後,要把小麥裝車,拉到打麥場進行脫粒,有用打麥機脫粒的,還有用石碾來回碾的。我記得小時候,大半夜很多人在打麥場還在忙。整個過程無比繁複,辛苦,勞累。

現在條件好了,都實行機械化生產了,以前一家子人需要十幾天才能完成的收麥工作,現在一個人一天就可以搞定,終於從繁複辛苦的工作中解脫出來。而這句話所描述的可能再也體會不到了。


鄉間一抹陽光


農村老俗話“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說以前收麥子時候的辛苦勞作的感受和狀態。

筆者記事時起就是八十年代左右吧,那時候機械化程度不高,收麥時候基本就是人力操作。不像現在,大型聯合收割機遍地都是,許多老百姓在麥收季節一點都不緊張,有的甚至在家裡打個小麻將。等收割機到自己地頭了,指西下自己得地塊就可以。在八十年代或者更早時候可不是這樣。那時候為了搶收搶種(主要是怕下雨,一下雨熟透得麥子就會發芽),驕陽似火的天氣收麥最好,人們都是天不亮就下地了,割麥第一天,為了能儘快多割點,手臂的揮動頻率自然就快一些,等晚上回家了吃了飯躺床上就會感覺胳膊痠疼,第二天,依然這麼操作,兩天基本彎著腰操作,可想而知腰的承受能力。由於收麥就是趁天氣好的時候,太陽火辣辣的,人們有不能穿太多,衣服都曬透了,彎腰撅著屁股,幾天下來,屁股曬的火辣辣的疼。


以前收麥大概就是半個月時間,那些天人們吃住基本在地裡(打麥的場地一般也在野外)。這半月基本都處於緊張狀態,怕下雨,怕勞動成果泡湯。不像現在,三五天麥收完畢,之後該幹嘛幹嘛去。

小時後學的顆粒歸倉課文,現在歷歷在目,其實那時候人們都乾的熱火朝天,鄉土氣息蠻濃厚的,雖說現在人們越來越富裕了,可是小時候和夥伴們晚上看麥場,拿張涼蓆隨大人躺野外,看蒼穹遙遠的星星,聽四周夏蟲唧唧,聽大人講稀奇古怪得故事,慢慢就睡著了。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科學再發展,時代在進步。任何時候都要記的一顆一粒食物來之不易,且食且珍惜。


Ps隨緣9370774


農村老話“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下來屁股燒”是形容什麼的?

沒幹過農活的真心是體會不到這句老話的含義。以前不管幹什麼農活全靠人力,現在全是機械化,想想就幸福。


在我的記憶裡,最累的農活就是收割麥子和掰玉米。就想這句老話說的,剛開始是胳膊疼,隨後就是腰疼,最後就是渾身疼了。

收割麥子的時候是一年最熱的時候,因為夏天的天真是說變就變,所以麥子一成熟就趕緊帶著家當,帶著乾糧,一家子大大小小老老少少就全出動了,麥子只有一米左右高,所以割麥子的時候要彎腰,長時間彎腰,別說老人了,就連年輕人都吃不消。再加上太陽暴曬,夏收這幾天真能把人曬掉一層皮。



掰玉米在十一前後,雖然天氣涼爽一些,但是在一人多高的玉米地裡穿梭也很熱,再加上玉米葉子特別容易劃傷胳膊臉脖子,所以第一天掰完玉米,回家洗胳膊時,就會特別疼,一般在掰完玉米後第二天第三天就要把玉米拉回家,彎腰把地上的玉米扔上車,時間長了腰也痛,腿也痛,渾身都痛。

沒種過地真的不能理解“粒粒皆辛苦”這句話,每一粒糧食都是農民辛勤勞作的結晶。雖然“頭天胳膊,二天腰,三天屁股燒”有點詼諧,但是很形象的說出了農民的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