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人說小人不可得志,窮人不能有錢?

南極洲的蚊子


為什麼說小人不可得志,窮人不能有錢?


一句話,心態跟不上。

正所謂小人得志,窮人乍富。

小人得志便猖狂,到時候可就無法無天了。

窮人乍富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突然冒出一筆讓他們炫目的資金,最後的結果只會走入深淵。


記得好像有個例子,一箇中了千萬彩票的幸運者。

最後的結果貌似是回家的時候還欠幾十萬的信用卡沒有還。


雖然他享受了好一段時間,但我想後面的日子也不好過吧。


如果沒有那種強大的心理,窮人乍富,小人得志,其實都會起反面效果。


試想一下,如果突然擁有十個億,你會怎麼操作?

而要是換成馬雲、馬化騰他們肯定玩得溜轉,但是換成我們普通人,嘿嘿!


有時候,突然有一筆橫財也不見得是什麼好事。

一切,還是要自己努力,掙來的錢,用的踏實,安心。

同時,心境可以跟得上,不至於飄了,忘乎所以。


司暢Ailan


十好有九不全,有錢人,就沒有沒錢人那麼好的身體,情婦小三多也是擺設,關鍵人的一生,沒災沒病才是財富?


手機用戶50251009020


題目的前半段是合理的,題目的後半段則是有所偏差的。

解釋一下

君子奉公而謀公,小人奉利而謀私。

公私之爭,是有道與無道之爭,有道者太平,無道者昏亂。

小人得志,無道勝有道,異,奇,危,亂,殺,亡。

故而不可令小人得志。

以上,是對為什麼小人不可得志的解釋。

對“窮人不能有錢”這句話,將財富佔有的合理性等同於階層的貴賤,則是錯誤的。

這句話背後的認知,是富人足以掌控財富,而窮人則不能把握財富。

事實上,是富人思維,才可以掌控財富,但並不是所有的富人,都具備了富人思維,也不是所有的窮人,都沒有能夠足以掌握財富,運用財富的思維的。

因此,一方面,以貧窮和富裕的階層差別,來作為能否妥善的掌握財富的標準,並不準確;

另一方面,這句話的背後,那種金錢至上的思維方式,那種潛藏的對財富的追求,更是離道遠矣。

所以說,“窮人不能有錢”這句話,總的來看是不妥的。

貧富、貴賤、尊卑

得富容易,得貴難。得貴容易,得尊難。

所謂的富人思維,是在一個生態開放和知識開放的社會環境裡,選擇與之相同步的開放與進化;所謂的窮人思維,則是相反,選擇了自我封閉和固化。

貧富,是由形勢決定的,世俗器物層面的現象;

貴賤,是由德決定的,代代相傳而來的血統層面的現象;

尊卑,是由道決定的,與天地相合的精神層面的現象。

要得富,攀緣形勢即可;

要得貴,則需要積德,行不離其宗,復歸於道;

要得尊,則需要守道。為天守道,比如老子,比如三皇五帝,為民族守道,比如孔子,他們都是萬世之尊。

財富,不在於佔有,而在於使用,財富,不是追求的目標,而是實現目標的工具。

有道者,以道為宗。

《論語·泰伯》:“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論語·衛靈公》:“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

君子謀道,聖王守道,尊道而得尊,貴德而得貴,金錢,財貨,不足道也。

一點補充

如果非要說“窮人不能有錢”這句話中的道理。

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沒有與所承載之物匹配的道,適應的德,那麼,他所擁有的一切,遲早也會失去。

《道德經》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讓容器一直處在持有的狀態,被持有的那些東西就會持續不斷的流注進來,那麼很快會被裝的滿滿的,被裝滿之後,還繼續往裡裝東西,則會漫溢出去;

那還想繼續裝怎麼辦呢?就得要增加容器的高度。

容器加高了,才能繼續的裝更多的東西,容器加的很高很高,東西也裝的很多很多。

容器一直加高,東西也越裝越多,功名財富一多,必然的會向社會放出光芒,加的過高,可能隨時就會全部傾覆下來。

如果你的容器就那麼大,卻裝了超出它容積的東西,早晚,功名財富,都會付諸東流。

在正統的華夏思想文化中,並不反對人持有財富,也不提倡刻意讓人過清苦的生活。

而是主張人需要的財富,應該取決於人的容器有多大。

或者說,人能守的住的,只能是自己容量之內的東西,而超出你容器容量的部分,它們都會漫溢出去,並不是你想掌握就能掌握的了的。

什麼是人的容器?

人合道所積之德。

量力而行,則不殆;量器而容,則無尤。


平凡2850


小人得志就是害群之馬。窮人為什麼越來越窮只是一小部分,他們的思想是因易滿足,濟公式的生活方式,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口琴人


小人不可得志,窮人不可有錢。

這句話正面意思我不多說,無非就是品行、胸懷、見識、能力等等因素決定這句話是正確的。我從一個特殊的視角看看這句話背後的故事:1、小人這個詞出現,那是因為君子這個詞出現了,簡言之:古人們先定義了何為君子,然後把與之相反的就定義為了小人。那麼,我問問大家:人為的定義可靠麼?古代小人是咋樣的?現在小人又是咋樣的?千人千識,沒有準確的標準,也不可能有確切的標準。建立在如此標準下的論斷,你們覺得“小人不可得志”這個論斷可靠麼?

2、窮人不可有錢,這句話一旦延伸開,讓人更覺得它背後其實暴露的東西特別可怕——等級論!讓人很自然就聯想到了上等人下等人之分。這個論斷表面上像是“好心”說教,窮人有錢反而更容易遭遇災禍,事實上它更像一個陰謀,一個上層者富者的洗腦或者是一種宣判!

3、觀念一旦產生,一旦認定,幾乎是很難改變的,秩序更是如此。有沒有人想過:一句話、一個論斷、一種思想、一種信仰,它們僅僅是你大腦裡的意識而已,沒有任何東西可以證明證實它是“絕對正確”。如果我們對這世界的基本認識、對人生觀、價值觀根本就是不正確的,那麼我們認識的一切,是不是突然之間就變得那麼可怕了呢?就是那麼可怕!



明實112695966


回答,什麼人是小人,什麼樣的是窮人,分兩個層次來講,第一講小人,小人為什麼不得志,他得志了大路在寬也不下他,走起路來沒有正象,說起話來比天大,老天爺老大他是老二,到處吹牛逼,真叫他去辦事吊本事沒有,說起話來半斤八兩的,戴個帽子歪半個,穿個襖子三眼扣到四眼上,白天睡覺晚上溜門子,不幹正事,歪門邪道,偷雞摸狗拔蒜苗,就乾的見不得人事,這就是小人。第二講,窮人天下都有,有富人才顯窮人,窮人不會經商做生意,沒有開拓精神,不會打拼,沒有發展經濟思路,只會看著二畝勞動,實幹實累餘不著錢,人窮了就堆了,堆了就飛了,只見過小錢,沒見大錢,上百萬大錢拉送給就把他黑死掉,一輩子沒見過這多錢,他看都不感,給他也花不了,所以農民窮,沒見過風雨,更沒見過世面,一輩子勤儉節約,不感走大步,這就是窮人的現實。


萬則紅


小人的本性就是害人,如果小人得志一定是禍國殃民(比如秦檜)。如果窮人萬一發了財,那就是當今社會,所說的中國土豪。三頓飽飯一吃,立馬膨脹的要命。


林寅嘯


正所謂:人終有一死,既然早晚都是死,那又何必在乎富貴與貧窮呢? 安安穩穩就是福,平平淡淡才是真。


i柔情似水


窮人如果手裡突然有了一彼大錢,他們無法把這個錢滾動起來讓它們錢生錢,早晚都得把這些錢折騰光了,繼續恢復本來貧困的面目,然而,小人如果得了志,很多人就要倒黴了,古人所說的小人往往指那些道德品質敗壞之人!


陽光281675541


太精闢的總結!說的真好……衣食足而知禮儀這句話是大錯特錯!在當今中國社會老百姓一旦有了錢!那可了不得了!萬物都得遭殃!這話是糙了點但是事實!有道德的人能有一半這個社會也不可能這莫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