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歡迎大家閱讀“景德鎮南河公安”頭條號。如果您喜歡本文章,還可點擊右上角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推薦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2018年新兵馬上就要起運了,據《中國民兵》近期相關報道數據(不完全統計),在新兵起運前夕,全國已有超過1000名體檢、政審“雙合格”的預定新兵被淘汰出局。

而這一切,皆源於今年徵兵工作的熱頻詞彙:役前訓練!

根據目前公開報道,個別地區役前訓練的淘汰率已經超過了20%,普遍在10%左右。

一些人為此感到擔憂,認為我們的役前訓練是不是太嚴了,把那麼多人拒之門外,未免苛刻。然而,我們卻認為,役前訓練,越嚴越好,淘汰率再高一點也無妨!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役前訓練,顧名思義,就是在服役前的一種訓練,主要針對當年通過政審和體檢的“雙合格”入伍人員,在其走進軍營之前,由當地國防動員部門牽頭組織。

時間普遍在一週左右,主要是讓預定新兵真實體驗軍營生活,同時考察、淘汰不適合部隊的人。

根據各地情況看,役前訓練主要淘汰的,是思想意志不堅定人員。在關於役前訓練的諸多公開報道當中,總能看到這樣的闡述——

“發現怕苦怕累、隱性疾病、被動入伍等問題的,及時予以勸退。”“對思想不堅定、意志薄弱的應徵青年進行淘汰。”“實行優勝劣汰,增大遴選範圍,確保優中選優。”……

看到這裡,我不禁大聲喝彩,就往年部隊新訓情況看,90%以上的退兵,都是思想退兵!身體情況可以體檢,政治情況可以政審,但思想情況,卻很難通過幾分鐘的面試來判斷。

而長達一週的役前軍訓,正好補足了這一短板!怕苦怕累、被動當兵的青年,送到部隊來幹什麼?!歸根到底,部隊不是托兒院!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役前訓練其實早幾年前就開始有試點了,不過到了今年,實施役前訓練的地方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各地武裝部紛紛開始組織役前訓練,是因為這一舉措,真心管用!

去年,火箭軍某部主動請求增加辰溪籍兵員指標,從被動接到主動要的轉變,隔在中間的關鍵就是——兵員質量。

辰溪縣屬於湖南省懷化市,這座城市的徵兵辦公室從2014年開始,先後在沅陵、辰溪、會同、靖州4個縣開展預定新兵役前集訓試點。通過“役前訓練”的入伍新兵,身體素質過硬,思想意志堅定,能夠很快適應部隊訓練生活。這,是部隊作出的評價!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每年,各單位退兵的新聞總是能在網絡引起熱議。隨著近年來對於思想退兵懲處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這一問題。

說句實話,不到萬不得己,部隊是不願意退兵的。這不僅關係到當年戰鬥員出現缺額,影響部隊戰鬥力,同時還對退兵者本身帶來嚴重的後果。

然而,對於個別青年,如果不退兵,他們就消極訓練、故意搗亂,逃跑,甚至做出過激行為。帶兵人不得不牽扯大量精力去處理應對,嚴重打亂訓練進度,降低訓練質量,影響戰鬥力提高。不退怎麼辦?

開展役前訓練,不僅是一個部隊提前篩選的過程,這也是一種“確認彼此”的雙向選擇。

世界上優秀的人有很多,但不是每一個都適合軍營。我們每個人在入伍前,都對部隊抱有各種各樣的想象。但如果你連役前訓練都接受不了,不妨早點離開,給其他人一些機會。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進入新時代,我們這支軍隊踏上了建成世界一流的征程,訓練強度不斷加大,職責使命更加艱鉅。時刻準備打仗,絕不是說說而已。

部隊是要打仗的。那些因為“家裡管不了,所以送到部隊來”的青年,那些被迫“到部隊鍛鍊鍛鍊”“讓部隊管教管教”的青年,那些“沒有生活自理能力,連洗衣服剝雞蛋都不會”的青年,一定要儘可能地拒絕在部隊的大門之外。

歸根到底,部隊是塑造合格戰士的地方。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培養最基本的成年人應具備的堅強勇敢吃苦精神,不是部隊的義務。

役前訓練雖然不能保證將這些問題全部解決,但是一定會起到巨大的積極作用。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2018年新兵起運前夕,上千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只是部分地區的初步披露的數據,全國役前訓練淘汰人數,很可能遠超這個數額。

把真正合格的青年送到部隊,讓帶兵人把精力用在訓練場,專注於把青年轉化為戰士!

把真正想去當兵的青年送到部隊,別讓東郭先生混跡其中,擠掉那些本可以成為優秀戰士的青年!

擴大徵兵範圍,加強役前訓練,把好的制度在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推廣,讓我們的徵兵工作,邁上新的臺階。

1000+名預定新兵已被淘汰出局!這就對了!


升官發財請走別路

貪生怕死莫入此門


軍營是個好地方

願熱血青年在此

建功立業,不負青春


作者 | 邵吳鉤

本文信息及圖片來自中國民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