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干達是個怎樣的國家?

天際雪


烏干達是東非的內陸國家。

該國的官方名稱是烏干達共和國。

它與肯尼亞接壤,北接蘇丹南部,西部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南邊是盧旺達,與坦桑尼亞南部接壤。

烏干達有兩種官方語言:英語和斯瓦希里語。

截至2017年1月1日,烏干達人口估計為4095萬人。在土地面積方面,它是世界上第79大國家,面積為24萬平方公里。

坎帕拉是烏干達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地形主要是高原,海拔約1190米,位於該國南部,維多利亞湖以北。
這個國家大多是高原,有一些連綿起伏的丘陵和低山。草原和熱帶森林在中部地區占主導地位,東部是火山山麓。

斯坦利山是一座位於魯文佐裡山的山脈。 海拔5109米,是剛果民主共和國和烏干達的最高山峰,僅次於非洲的乞力馬扎羅山(5895米)和肯尼亞山(5199米)。

烏干達有八條主要河流和五個巨大的湖泊,水面覆蓋的地方几乎有五分之一。

維多利亞湖形成了該國的東南角。它是非洲最大的淡水湖,長期以來被認為是尼羅河源頭的源頭。

烏干達的保護區網絡覆蓋了全國約16%的領土。它由10個國家公園和其他類型的保護區組成。布恩迪難以穿越的國家公園位於烏干達西南部。由331平方公里的山地和低地森林組成,只能步行到達。該國家公園是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指定的世界遺產。物種多樣性是公園的一大特色。擁有120種哺乳動物,348種鳥類,220種蝴蝶,27種青蛙,變色龍,壁虎和許多瀕危物種提供棲息地。從該地區來看,該公園是東非最多樣化的森林之一,擁有1000多種開花植物。



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位於烏干達西北部。 它面積約3893平方公里,是烏干達最大的國家公園。 公園從維多利亞尼羅河周圍的阿爾伯特湖湖岸向內陸延伸至卡魯馬瀑布。 公園是默奇森瀑布的所在地,尼羅河水流經狹窄的峽谷只有7米寬,然後下降43米。 默奇森瀑布國家公園擁有76種哺乳動物以及烏干達最大的鱷魚種群。

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位於烏干達西南部。 這是烏干達訪問量最大的國家公園。 該公園成立於1952年。 它佔地約1978平方公里。 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以其野生動物而聞名,包括水牛,河馬,鱷魚,大象,豹子,獅子和黑猩猩。 這裡是95種哺乳動物和500多種鳥類的家園。

卡蘇比的布幹達國王陵墓構是一個擁有近30公頃山坡的遺址。 該地區大部分是農業,通過傳統方法養殖。 在山頂的核心是布幹達卡巴卡斯的前宮殿,建於1882年,並於1884年改建為皇家墓地。現在有四座皇家陵墓位於姆潘加,主樓是圓形的,頂部是圓頂。 它是有機材料建築建成的,主要是木材,茅草,蘆葦,籬笆和塗抹。它於2001年12月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


烏干達國家清真寺是位於坎帕拉山的一座清真寺。 它於2006年完工,最多可容納15000人,並可在畫廊中再容納1100人,露臺也另外可容納3500人。 利比亞的卡扎菲上校委託該清真寺作為禮物送給烏干達。

烏干達人類活動的舊石器時代線索可以追溯到至少5萬年前。大約3000年前,俾格米人可能已遷入該地區。這些狩獵採集者是班布蒂人或巴特瓦的祖先。

在公元前200年左右,班圖語的人們帶來了鐵器時代的工具駐足開啟了穩定的生活。在接下來的一千年裡,這些人形成了小型酋長國,從公元1100年開始出現了更大的王國。

到了18世紀晚期,布幹達王國已成為主要的地區大國。19世紀30年代,阿拉伯商人從東非的印度洋沿岸向內陸遷移。 19世紀60年代,英國探險家們在尋找尼羅河的源頭。英國商業集團熱衷於保護尼羅河的貿易路線,促使英國政府在1894年吞併布幹達和毗鄰的領土,以建立烏干達保護國。1962年10月9日,烏干達從英國獲得獨立,成為英聯邦王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國家元首。 1963年10月,烏干達成為共和國,但仍保持其在英聯邦的成員資格。

約韋裡·穆斯特維尼在1996年和2001年再次贏得總統選舉。2006年,全民主黨在多黨選舉中迴歸,穆斯特維尼先生仍然受到民眾投票的支持。在25年的執政期間。穆斯特維尼總統在2011年2月的選舉中贏得了第四個任期,使他成為東非服務時間最長的領導人。

烏干達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包括充足的肥沃土地和礦藏。

烏干達的經濟潛力巨大,似乎有望實現經濟的快速增長和發展。

烏干達是宗教多元化的國家,基督教和伊斯蘭教是最廣為人知的宗教。超過84%的人口是基督徒,而大約14%的人口是伊斯蘭教徒。

這個國家的國家籃球隊成績也越來越突出。並在2015年FIBA非洲錦標賽上首次亮相。


王不宇看世界


烏干達這個國家,非常的神奇。

地理位置在非洲的中部,蘇丹以南,雖然橫跨赤道不過因為地處東非地塹區域,又瀕臨大湖整個國家海拔比較高,所以氣候相對來說比較冷,尤其是晚上,雖然是旱季但還是要蓋被子。

而且這個國家也是極度的貧窮,呆過的首都坎帕拉是烏干達城市化最好的城市,然而對比國內也就是一個稍微大一點的縣城的建設水平,更不用說其他地方。

當地人的主食是一種叫做Matoke的香蕉,而且這種香蕉要蒸熟了才能吃,口感有點類似稀土豆泥,味道倒是跟香蕉差不多,其他也有米飯,土豆之類的食物,主要的肉類是牛肉和雞肉,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集市上面的炸蟲子,有一股謎一樣的味道,但意外的入口香脆非常好吃。

另外就是極其絢麗的自然風光,尼羅河沿線漂流和莫奇森林公園,那種原始而蒼茫的景觀在這裡可以一覽無餘,是無數野生動物愛好者的天堂。


冰沁於心


烏干達因為氣候比較適宜,也有一定的市場,吸引了大量的中國人前來做生意。

已經有幾家比較有名氣的商人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天堂集團形成了地產,餐飲,旅遊,工業園,安保等適合烏干達國家發展的集團公司。花園酒店彭建新更是大名鼎鼎,成為烏干達華商的首富。

受烏干達市場的吸引,大量的貿易人員前來投資,在坎帕拉威廉姆街,甚至形成了以溫州人為代表的批發一條街。

中國人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建設工程,超市,餐飲,地產,培訓,貿易,農場,理髮店,快餐盒飯等等。甚至還有做豆腐的作坊。小小的烏干達容納了近三萬中國人。很多人在這裡發了財,慕名而來的國人源源不斷。

近段治安有點下降的趨勢,來烏干達需要注意安全。更多信息請關注 走進東非 ,頭條,抖音,火山。搜索走進東非


走進東非


烏干達,號稱“非洲明珠”,橫跨赤道,理應炎熱難忍的氣候受惠於上帝恩賜的高海拔,紫外線強烈,帥哥美女遊玩注意驕陽,晚上氣溫降低較快,維持在10度-15度左右,睡覺記得蓋被。 作為東非交通樞紐國,此地是陸地進入剛果金、南蘇丹、布隆迪、盧旺達必經之地,這決定這當地極度活躍的小商品經濟,目之所及均made in chinna.

說到烏干達生態資源,水果必須列為第一,芒果超大甜如蜜,菠蘿水多如蜜甜,一掛香蕉臉盆大,菠蘿蜜掛滿路旁樹,百香果釀成激情汁,好吃+便宜,沒有理由不因此愛上烏干達。

當地人特色主食matoke,飯蕉煮熟搗泥而成,嘗來有淡淡酸澀味道,配以其它飯食,如 土豆、白玉米、南瓜、木薯、牛油果、綠菜、芋頭,外有湯汁調味,如牛肉湯汁、羊肉湯汁、魚肉湯汁、雞肉湯汁、花生醬,刀叉取食,來一瓶冰鎮百事可樂(個人以為百事可樂比可口可樂好喝),一餐也就14元,完美的烏干達特色文化餐飲。

穆啟申國家森林公園裡還存活著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山地金剛,全程有武裝士兵保衛,時刻提防老林竄出來的金剛把人撕裂,確為應該嘗試的經歷。另外,門票600美金,啊哈哈~~~



不寫了,老闆來辦公室了


流浪人阿冰


烏干達,位於非洲東部,橫跨赤道,東鄰肯尼亞,南接坦桑尼亞和盧旺達,西接剛果(金),北連南蘇丹,總面積24.15萬平方公里。全境大部位於東非高原,多湖,平均海拔1000~1200米,有“高原水鄉”之稱。這就是烏干達的地理位置,素有“非洲明珠”之稱,因為世界第二大、非洲第一大淡水湖—維多利亞湖就大部分坐落在烏干達境內,下圖就是湖邊。

烏干達的氣候主要分為旱季和雨季,一般三四個月交替進行,雖然是赤道國家,氣溫卻不是大家想想的那麼高,平均氣溫常年20多度很穩定,用不到空調。但是因為赤道位置紫外線強烈些,豔陽高照的日子你要是一直在外面曬著感覺還是很熱的。

在烏干達工作的華人很多,國企、私企還有個人,首都坎帕拉有很多中國人開的酒店,還有很多中國超市,所以平時想吃點好的也是有地方去的。當地的大型超市商品種類也相對來說比較齊全。所以在首都或首都周邊工作和生活相對來說還是很方便的。

烏干達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一般,換句話就是窮的很窮富的很富,不知道能不能像我國一樣先富的少數人帶動窮的大多數人,呵呵,不說這個了。烏干達土地是私有制的,可以買賣,真的很想在那買塊地,老婆只要你有錢可以娶好幾個,羨慕!烏干達的政局還算穩定,和中國的關係也算是不錯。現任總統解放烏干達後幹了30多年,反對黨和部分人民還是有點意見的,由於年齡過大,下屆總統還能不能幹,權利能不能順利交接,拭目以待。大選期間在烏華人還是要注意安全,平時雖然安全形勢還算樂觀,但出門在外最好還是要注意安全,畢竟小偷小摸還是常有的,搶劫什麼的只是個案。

當地的水果嗎,香蕉就不說了,芒果很多,國內超市很貴的菠蘿蜜也很多。玩的可以去恩德培鎮的動物園,也可以去赤道上拍照,可以去尼羅河玩漂流,也可以去森林公園探險。

最後,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防蚊蟲叮咬,防蚊蟲叮咬,防蚊蟲叮咬。得了瘧疾不可怕,可怕的是感染了瘧疾不及時檢查確診,不及時打針吃藥,會死人的。只要感覺發冷發熱不舒服,立刻去診所測血液裡有沒有瘧原蟲,然後吃青蒿素什麼的和打針,一般公司都會自帶醫生和藥品。首都有中國醫療隊,可以去那裡求助。好的就說到這裡,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