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神藥」能「包治百癌」嗎?

今年,被兩則有關抗癌藥物的利好消息刷了屏。

一則是“治”癌藥降價了——繼14種抗癌藥增值稅降低及進口零關稅政策自5月1日實施後,9月份就有降價藥銷售,而且另有18種抗癌藥正在進行醫保準入談判。

另一則是“防”癌疫苗上市了——4月28日,中文商品名為“佳達休”的進口9價人乳頭狀瘤病毒(HPV)疫苗獲准在我國上市。

既然有了抗癌“神藥”,癌症似乎已經可防可治,那是否也代表著癌症頑疾即將被人類攻克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了解上述治癌藥及防癌疫苗在對付癌症上的“能”與“不能”。

首先,無論哪種治癌藥,都不能包治百“癌”,且不同藥的療效不一。

其中療效顯著的僅有少數幾種靶向藥物,包括電影《我不是藥神》提到的伊馬替尼(格列衛)等,其餘都是非靶向的細胞毒性藥,如紫杉醇、長春新鹼,且易誘發抗藥性。

其次,9價抗HPV感染疫苗只能預防年輕女性(16~26歲)罹患宮頸癌,但超過一定年齡段接種並沒有用,因為超齡女性要麼已經感染,接種無效;要麼感染後產生了免疫力,無需再接種。

遺憾的是,對於大多數癌症,目前尚無特效藥,包括各種病因不明的惡性腫瘤。以晚期肝癌為例,即使最好的藥物卡博替尼,也只能搶回10個月的壽命。

那些認為癌症即將或已被攻克的觀點,是把極其複雜的癌症過分簡單化地看待了。

那麼,癌症的複雜性究竟在哪裡?

簡單地說,癌症的複雜性在於它們的“黑箱”屬性。絕大多數癌症的病因未知,只能無選擇性且低效地殺死癌細胞。

染色體變異所致癌症與靶向抗癌藥

凡是能被替尼類藥物治療的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血液癌症,都有一個顯著的生化特徵,那就是酪氨酸激酶活性異常升高。

也就是說,替尼類藥物屬於酪氨酸激酶抑制劑。

原來,慢粒白血病患者的白血球中有一條費城染色體,它由兩條染色體的不同片段融合而成。

不巧的是,融合片段BCR-ABL恰好能編碼合成酪氨酸激酶,導致白血球無限增殖,最後發展為白血病。

因此,替尼類藥物只對費城染色體陽性白血病有效。

可是,這類白血病僅佔成人白血病的15%~25%。

今年8月,《科學》雜誌同時披露了酵母染色體“16合1”(中國)與“16合2”(美國)的突破性研究結果,為精準醫療時代開展染色體人工操縱治療遺傳性癌症提供了可能性。

將來利用染色體融合中積累的經驗,有可能對受精卵中的費城染色體進行精準切割及重新連接,由此徹底消除此類白血病的生殖傳播。

病原體感染所致癌症與抗感染疫苗

HPV誘發的宮頸癌、EB病毒誘發的鼻咽癌、乙型及丙型肝炎病毒誘發的肝癌,都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性癌症。幽門螺桿菌誘發的胃癌,則屬於細菌感染性癌症。

顯然,治療感染性癌症的有效方法是阻斷病原體感染,包括疫苗接種或抗生素治療。

上述宮頸癌疫苗就是通過阻斷HPV感染達到預防宮頸癌的目的。

因為HPV有很多亞型,所以疫苗製品必須是多價的。

不過,高危致癌性HPV亞型在14~59歲女性中的感染率僅為15.2%。

基因誘變所致癌症與放化療藥

很多化學因素(如黃麴黴素)和物理因素(如紫外線)可以誘發基因突變。

當基因突變未被修復時,細胞就有發生癌變的可能。

至於細胞暴露在高危因素下會發生何種突變,完全是隨機過程,難怪不久前《科學》與《自然》雜誌專門擺“擂臺”,圍繞“癌症與運氣”展開辯論。

化療和放療的最大隱患是不能區分癌細胞與正常細胞,且反覆用藥會誘導抗藥性,最終導致治療失敗;手術不能徹底除淨癌細胞,更不能清除腫瘤幹細胞,常常復發。

針對腫瘤抗原的免疫療法(如CAR-T),將是未來清除殘餘腫瘤細胞的可行選項,但目前該技術僅用於淋巴轉移瘤,有待進一步拓寬其他腫瘤適應症。

遺傳缺陷所致癌症及其處置

一旦腫瘤抑制基因本身發生突變,致癌風險就非常高。

比如,導致乳腺癌的BRCA基因突變,就是這種高危致癌狀況,而且它能通過生育逐代遺傳。

對於攜帶這類先天性基因缺陷的成年女性,唯一高效的解決辦法是,切除雌激素敏感性靶器官如乳腺和子宮,避免雌激素誘導基因損傷後因無法修復而致癌。

手術切除雙乳甚至子宮的做法固然很殘酷,但攸關患者生死,病患的選擇實屬無奈。

切除後仍健在者如美國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未切除已仙逝者如香港歌星梅豔芳。

通過孕期基因診斷,可實施流產,終止妊娠,杜絕患兒出生。將來也有可能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基因剪刀”)技術,對受精卵的缺陷基因進行人工矯正(基因治療)。

腸道機會感染所致癌症與早期預防

還有一種隱秘致癌因素——腸道機會性感染引起的生態失調,可能是絕大多數癌症的終極肇因,儘管還沒有得到公認。

腸道機會性感染的致癌機理是,高脂飲食造成腸道損傷,腸道損傷誘發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引起基因突變。

若無關鍵基因突變,炎症導致的缺氧可以誘發良性腫瘤,而關鍵基因突變則必然誘發惡性腫瘤。

非關鍵基因突變也許不會立即誘發癌症,但長期感染誘發的慢性炎症,足以誘發關鍵基因突變,這符合癌症需要多年演化的規律。

由此可見,儘量減少高脂飲食,適當攝入膳食纖維,絕大多數病因不明的癌症都是可以預防的。

總之,依靠藥物可防可治的癌症種類何其少也,人類要以此制服癌症仍舊任重道遠。

不過,如果人人都有早期防癌意識,從抗感染及抗炎做起,那麼癌症就不會那麼容易發生,癌症最終銷聲匿跡也就指日可待了。

(作者系本報特約撰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中國科學報》 (2018-09-06 第6版 前沿,原題《“神藥”駕到,癌症將被攻克?》)

抗癌“神药”能“包治百癌”吗?
抗癌“神药”能“包治百癌”吗?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