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好人」的病症

1 不懂拒絕

2明明對別人很好,卻總是被人忽略

3愛管閒事,出力不討好

幫助他人雖然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不懂拒絕和不會幫助的時候,往往自己的幫助反而會對自己造成麻煩,讓自己的幫助成為一件廉價品,或者讓自己的幫助成為了對他人來說的“理所應當”。(不會幫助不是指不能真正幫到求助者,而是說自己不懂得如何幫助別人,才不會讓自己的幫助成為“理所應當”。)

“老好人”的病症

《老男孩》中的兩位老好人

“老好人”的病症


​​​

每個“老好人”應該都深有體會:雖然自己很樂意幫助別人,但別人卻把自己的幫助當成他可以隨便享受的權益,幫助沒有獲得感謝就算了,卻還讓自己陷進了別人隨意指使的尷尬與難受的境界。作為一名資深的老好人,這個問題一直一直困擾著我。還好我比較喜歡想情商高的朋友請教問題,從朋友那裡得到了緣由。一句俗語“患難見真情”,並不是只適用於大災大難中所建立的友誼,也適用於平凡生活中友誼。只是平凡生活中友誼所指的“患難”不是客觀的災難,而是在朋友向你尋求幫助的時候,不要那麼輕易說OK,要懂得展現要想得到你的幫助並不是那麼輕而易舉,比如用語言表現一下他獲得幫助的“難”,讓他明白你的幫助不是他的權益,而是你對他的真情。一個人在獲得某種東西的時候,只有經歷和體會到了難度,他才會懂得珍惜和感謝。人性總是荒謬的,對於唾手可得的東西,總是不懂珍惜,不懂得感謝。比如,生活中朋友尋求你的幫助,你每次都會很輕易的答應,朋友就會覺得獲得你的幫助不需要任何付出的於是你的幫助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當你有一次突然因為某些客觀原因沒有幫助他,你便成了“仇人”。

兩個小故事。第一個,一個地主老財遇到了一個將要餓死的乞丐,他給了乞丐一碗飯,救了這個乞丐一命。乞丐很感激地主老財,逢人便誇地主老財心地善良。第二個,依然是地主老財遇到了一個將要餓死的乞丐,而他不僅僅是給了乞丐一碗飯,而且還讓乞丐住進自己的家,每天管他吃喝。但是一天,地主老財沒了錢財,他沒有能力養乞丐,於是乞丐一天沒吃上飯。乞丐很生氣,開始到處和別人宣揚地主老財對他不好,連碗飯不給他吃。不知道通過兩個鮮明對比的故事,你能不能明白有難度獲得的幫助與輕而易舉獲得的幫助這兩者的差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