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銀十」來了,還能「搶收」客戶?

● ● ● 1

● ● ●

年年期待的金九銀十,已經來了!

近期的市場表現,很詭異,很多項目的開盤,雖然自己宣傳的數據挺好,但冷暖自知,實際的銷售量自己清楚。

不過,我還是統計了6、7、8三個最炎熱季節的20強房企銷售額,大家可以看一下: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注:此數據根據億翰數據測算,最終以公司公告為準

宇宙第一房企碧桂園1-8月份依舊牛逼,已經超過5000億了,有人說楊老闆已經後悔當老大了,沒辦法,這個老大還是碧桂園。碧桂園6月份銷售額779億,但到了8月份,只有417億。

還有一個關注的數據是泰禾。2017年底泰禾董事長黃其森在接受多家媒體採訪時放出豪言泰禾的目標是在2018年實現銷售額翻番,達到2000億元,負債率降到75%以下。2000億小目標一出,泰禾集團的股價暴漲,短短一個月時間,從16.78元,最高達到43.69元,我專門看了看今天的股價,16.15元,已經回到了原點。還有4個月,不知道泰禾2000億的目標能完成嗎?

其實我非常欣賞泰禾的產品,無論是院子系、金府大院系還是大城小院系,遺憾的是,泰禾人員變動的太快了。

與房地產銷售額一樣受關注的是調控。今年上半年,各地房地產調控政策發佈近200次,比去年同期多出65%。共有73個城市出臺調控政策,包含限購政策135條、限貸政策176條,51個城市以及海南全域實行限售政策。

調控內容也不在是簡單的限購、限售、限價、限貸,根據不同城市的市場情況因城施策和分類調控的趨勢越加明顯,調控方式也更加多元。

誰說政策沒有用?

● ● ● 2● ● ●

2015年6月啟動,至今的38個月裡,我們見證一線到三四線甚至貧困縣房價的速度與激情。為房地產的健康發展,從市場經濟到調控再到遏制,樓市的管控,從未站在如此ZZ高度過。

高壓態勢讓購房者有些恍惚,這房子到底能不能買?價格會不會跌?當購房者開始猶豫、徘徊、甚至懵X時;房企也有些不淡定,本來資金受限,ZC收緊的狀況下,地是拿還是不拿?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在這種糾結與徘徊之中,作為房價中佔比最大的因素,土地市場在2018年發生顯著變化。流拍或底價成交大量出現,溢價率持續走低,甚至出現下跌至“腰斬”。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太原流拍土地示意

8月10日,太原8宗品相較好的地塊全部流拍,“準地王”全部折戟,全國地產圈都被撼動。至此,全國流拍的土地多達796宗;一線城市土地流標共有13宗,創下2012年以來的新高,去年同期僅有4宗;二線城市土地流標共154宗,2017年同期為77宗;三線、四線城市土地流標合計達629宗,而2017年同期為284宗。同時,全國範圍內底價成交的土地也越來越多,房企拿地的土地溢價率也保持低位。

不拿地對房企或許是好事,想想南京河西那幾個項目,被限價限的項目都不敢啟動。

雖然行情無法看清,但是ZZ不斷加碼,堅決落實“房住不炒”定位、抑制投機仍是房地產調控政策重要方向,各地將調控力度不減,“一刀切”會成為過去式。

● ● ● 3● ● ●

偉大的先知馬克思曾經在資本論中說過:“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就膽大起來。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有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絞首的危險。”

在限價政策下,出新房與二手房嚴重倒掛,才是資本的最大盛宴。搶到就是賺到,轉手就能賺數百萬,上千萬的例子並不少見。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4月11日上海翠湖天地搖號開盤385組認籌客戶,選購118套房源,開盤均價10w+/㎡,同項目二手房掛牌價14w+/㎡,購入一套物業最低600W利潤空間。5月30日深圳招商雙璽搖號開盤,早期開盤價12-16w/㎡,此次均價12w/㎡,700多位繳納500萬認籌金的客戶搖167套房源,中籤率23.86%。

當然他們不全是“投資客”,但是這種套利空間,無疑會加重供需不平衡,加劇大家搶房的衝動。

一些原本不需要買房,或者不著急買房的客戶。在限價誘導下,會認為搖到這個房子,買下來就可以賺30%甚至更多,利益驅動型消費,很正常。

市場調控本意是“維穩”,讓房價平穩,市場平穩,供需平穩。最好的結果應該是打消大家搶房的衝動,也不要有置業馬上就能“暴富”的念想。那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不要讓市場存在過高套利空間,消耗掉這30%的盈利預期,沒有錢賺。那些不沒有剛性需求的置業者自然會轉移目光,而資本大潮會退的更快。

現階段市場最能難消化的應該是2016年的地王項目,這一年全國刷出300多宗各項地王,限價會讓這些“地主”很難受,賣虧本,不賣資金成本越等越受不了。

● ● ● 4● ● ●

7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表示,“下決心解決好房地產市場問題,堅持因城施策,促進供求平衡,合理引導預期,整治市場秩序,堅決遏制房價上漲。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這會成為樓市的主要基調,決定下半年國內房地產市場的基本走向,而因城施政也會成為主流。

僅7月份,全國40餘城市發佈新的調控政策,包括上海、深圳、重慶、廈門、海口、寧波等城市。此次調控升級的核心是全面遏制房地產市場投機炒作,而對象也在不在僅限於家庭、個人,企業首次被納入調控序列。

而這些調控升級城市,多是上半年或2017年房價上漲過快,房地產市場比較火熱的區域。

一二線城市在瘋狂的加碼,很多三四線城市政策卻並沒有跟進,基本態勢沒有多少變化。即便有些城市出臺調控政策,多少有點隔靴搔癢之意。

就目前經濟形勢來看,無論是人力資源及技術,還是市場環境,除房地產市場之外,很多城市很難找到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增長點。出口、消費和投資三大馬車,政府又出手了:

8月13日,交通運輸部部長李小鵬在國務院新聞發佈會上指出,在“十三五”期間,交通運輸總投資規模將要達到15萬億人民幣,其中鐵路3.5萬億,公路7.8萬億,民航0.65萬億,水運0.5萬億。

而降低對房地產的依賴程度,也是各地政府一直努力的事。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2018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佔GDP比重排名前三位的城市分別是三亞、蚌埠和海口,佔比分別為73.6%、40.3%和35.3%。三亞和海口均位於海南省,旅遊城市主導的經濟開發,經濟對房地產依賴度相對較高。

在海南開啟自貿區光環後,市場振奮的同時,ZZ也馬上加碼,多次出臺嚴厲調控政策,徹底卡死外來資本都本地房地產的衝擊。只不過在這個“去地產化”的過程,將是非常艱難的,過去依賴度太高,猛的急剎車整個經濟市場都會產生陣痛。

8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約談海口、三亞、煙臺、宜昌、揚州五市的政府主要負責人。強調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嚴厲打擊投機炒作,遏制房價上漲。

2018年上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佔GDP比重排名後三位的城市分別是常德、岳陽和呼和浩特,佔比分別為5.0%、5.1%和5.7%。

● ● ● ● ● ●

坊間傳聞,近期賣的最好的是方便麵、榨菜和二鍋頭。米筐財經報道說方便麵上半年利潤增長近九成,涪陵榨菜利潤增長近八成。而牛欄山二鍋頭上半年賣了57個億,增長六成。

房子不讓漲,但是其他東西漲了。日常生活用品雞蛋、青菜、香菜、水果,還有前段熱炒的房租,既有天災的原因,也符合以往的規律。大家可以看看前天推送的這篇:比買不起房子更悲催的是:租不起房,還搞不清狀況!

雖然房價政府不讓漲,但是,你隨便問問身邊施工相關的朋友,看看今年的水泥、大沙、混凝土和農民工的工費,又上漲了多少?

而隨著即將開始的封土令,有些項目,是要給農名工師傅結算工錢放假的。限價限籤額度緊張的情況下,這個金九銀十,會有大量的開發商低價跑量嗎?

這讓我想起了2011年10月,某龍頭房企宣佈:鑑於華東市場近來表現相對低迷,客戶觀望情緒濃厚,為有效激活並搶佔市場,公司集中推出一批高性價比房源展開促銷,啟動“搶收華東”促銷行動。

不知道這個“金九銀十”,你會採取什麼行動!

(完)

“金九银十”来了,还能“抢收”客户?

往期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