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90後小伙跑到黃土高坡,幫助留守娃娃與外地父母「團聚」

保定90後小夥跑到黃土高坡,幫助留守娃娃與外地父母“團聚”

河北新聞網訊(孫佳琪、邸志永)保定90後小夥邱超放棄了北京朝陽區公安消防支隊穩定的工作,跑到了距保定千里之外的陝西省佳縣的程家溝希望小學支教,這一待就是三年。

陝西省佳縣屬於典型的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地貌。最初,邱超適應不了當地一天兩頓飯,更適應不了天天吃帶芽的土豆,經常餓得晚上睡不著覺;最初,邱超的普通話當地人聽不懂,當地人的陝西話對他而言比英語還難懂,這讓他一度迷茫;最初,邱超只是想先嚐試一下,看自己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支教目標就設定為一年。如今,為了黃土高坡上的娃娃們,邱超已堅守三年。

辭去北京消防部門工作,跑到黃土高坡去支教

邱超告訴筆者,他家位於清苑區白團北街村,由於家裡條件一般,大學時生活比較困難。大學四年裡,在老師和學長們的幫助下,邱超做過大量兼職。他回憶道:“當過五星級酒店的傳菜生,也洗盤子洗碗,有時候還做會議服務。在洗衣店幹過小工,在建築工地當過壯工,還在學校裡勤工儉學,一個月能賺800元。那時候就想,要是以後工作穩定了就去支教,回報老師和學長們的善意。”

2014年大學畢業後,23歲的邱超在北京朝陽區公安消防支隊找到了一份穩定工作,生活慢慢好轉。“我有一位關係很好的學長,在北京一家公司做培訓工作,經常在寒暑假去偏遠地區支教。”邱超稱,每次聚會學長說起支教經歷,都會讓他支教的想法愈發強烈起來。

2016年3月份,帶著對黃土高坡的嚮往,邱超辭去了消防支隊的穩定工作,一頭扎向國家扶貧工作重點縣——陝西省榆林市佳縣。當年的3月5日,邱超來到佳縣王家砭鎮程家溝希望小學,開始了新的生活。

邱超說,家人開始不支持,當時就想先看看,設立的目標僅是幹一年。

連吃仨月帶芽土豆,一度想打“退堂鼓”

保定90後小夥跑到黃土高坡,幫助留守娃娃與外地父母“團聚”

讓邱超沒想到的是,光學校吃飯這一項,就差點讓他打了“退堂鼓”。

“這裡一天吃兩頓飯,中午、晚上各一頓。每頓飯的菜都是土豆,中午土豆和饅頭,晚上土豆和麵條。”邱超稱,最接受不了的是,做菜用的土豆都已經發芽,芽子能到10多釐米長。

在最初支教的日子裡,邱超一週的時間有三天拉肚子三天便秘。“最開始我覺得是水土不服,後來感覺是不是中毒了。那一段時間,真想回北京算了,跟消防支隊的伙食差太遠了。”邱超說,程家溝希望小學是下午5時的晚飯,到了晚上沒有任何吃的,餓得他晚上經常睡不著覺。

即便如此,在連吃了仨月的帶芽土豆後,邱超還是留了下來:“娃娃們特別懂事,經常牽著我的手問東問西,熱情得讓你難以割捨。老校長39年如一日,就把根紮在這兒。‘85後’的一位姐姐,放棄了調到城裡的機會,懷孕生產前一週還在講臺上給娃娃們講課,分娩後不到一個月又回到講臺上。我是從農村出來的,知道村裡孩子上學不容易。看到他們都這麼拼,我更捨不得走。”

捨不得走的邱超,就這樣堅持到了第三年。

創建“留守兒童之家”,讓留守兒童跟父母每天網上團聚

保定90後小夥跑到黃土高坡,幫助留守娃娃與外地父母“團聚”

程家溝希望小學有學生343名,其中留守兒童257名。邱超來到學校後,先把目光放在貧困留守兒童身上。

“由於地處貧困縣,這裡不少娃娃的家長選擇了外出打工。在跟娃娃們接觸中我發現,一些貧困家庭的留守兒童,半年甚至一年都見不到一次父母。”邱超稱,由於這些孩子缺乏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價值觀上的引導,有些就會表現得內向、封閉,甚至冷漠。

為了深入瞭解這些留守兒童的情況,邱超利用休息時間,走訪了全校50多戶特困留守兒童家庭。一次家訪途中,邱超從山路滑落到深溝裡,腿上縫了5針。他堅持拖著傷腿工作,導致傷口崩開化膿,最後到榆林市醫院清創,留下了10釐米長的傷疤。

正是這樣一次意外受傷,讓這裡的孩子們一下子接受了這位支教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和準備,邱超提出了“留守兒童之家”的構想。在佳縣國際計劃辦的幫助下,程家溝希望小學“留守兒童之家”在2016年4月底設立,內有6臺電腦和1部電話。

“留守兒童家長有智能手機的,每天下午放學後,娃娃們就可以用電腦跟他們視頻通話。對沒有智能手機的留守兒童家長,我也專門辦了一張電話卡,娃娃們可以用這張卡,跟父母電話聯繫。”邱超稱,“留守兒童之家”的話費都是他自己出,一個月100多元。

“留守兒童之家”的成功,讓希望小學的很多人對邱超刮目相看。2016年6月份,王家砭鎮政府聘任邱超為舊寨村小學的校長,開始了新的支教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