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秋大國,實施本是強國之策的改革,卻爲亡國埋下了種子

公元前636年,在外流亡19年的晉國公子重耳歷經千難萬險,終於回到晉國即位為君,史稱晉文公。


君位已定,面對接下來的爭霸事業,晉文公深知組建一個強有力的領導班子的重要性。在過去的流亡歲月裡,始終追隨他的有一批晉國賢臣,他們忠誠且有能力。晉文公決定重點從這些人裡面選拔出行政、軍事班子。他讓趙衰主行政管理,自己則親自對軍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重點就是設置三軍六卿。

這是晉國曆史上第一次將卿士大夫提升到重要的軍事指揮職位,重點的重點還在於這些職位能夠世襲。

這一次的軍事改革使趙氏、狐氏、先氏、郤氏掌握了軍隊指揮權。此時的晉國軍隊最為核心的中軍仍在晉國公族手中掌握,公權還沒有受到大的威脅。

最為可怕的改革發生在文公的孫子晉景公時期。他明知兵權過重,將會對公族造成重大威脅,於是再次對軍隊進行了大改革,設置六軍十二卿,進一步將軍權分解給胥氏、欒氏、範氏、中行氏、 智氏、 韓氏、魏氏,加之前面的趙氏、狐氏、先氏、

郤氏,此時晉國軍隊被十一家世族所控制。

晉景公的初衷是為了避免軍權過於集中,讓更多的世族掌握軍隊,可以相互制衡。

但他忘卻了一條:無論怎麼改革,自己的公族都應該牢牢掌握軍權,如果單純分權,最終只會陷入紛爭的亂局。

果不其然,二十年後,這些世族卿士紛紛做大,這些世族先後弒晉厲公,挾晉悼公,攻晉平公,至晉昭公繼位時,晉國“六卿強,公室卑”,同時他們也相互攻伐,充滿血仇,攻殺之戰常常發生,至晉定公十五年,十一家世族先後有七家或被滅族,或被驅逐,晉完全被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四家控制。

這個春秋大國,實施本是強國之策的改革,卻為亡國埋下了種子

曾經的春秋霸主晉國,此時業已成為一個被權臣分割佔據的諸侯,國中還有國,如同東周天子一樣,晉國國君也成了一個任人擺佈的玩偶。

這一切,都出乎那個百年前威震天下的霸主晉文公所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