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便祕跟情緒有關係,他用這種方式在表達,很多父母不知道

上週遇到一個四歲小男孩的媽媽,她說孩子從三歲開始,總是8到10天才拉一次大便,肚子總是鼓鼓的,長的很瘦。這位媽媽說原因可能是他三歲左右,每次大便都拉在褲子上,提醒幾次之後,還是拉褲子上,於是就打罵他,希望他能長記性,但是,事與願違,孩子便秘了,每次吃點中藥可以拉,不用藥又便秘。

那刻,我想起我自己去年幹過一件蠢事,我家小孩也莫名其妙便秘了,總是三四天不拉,這樣持續了一個月多,我左思右想找不到原因,孩子看不出來有什麼健康問題,精神氣也很好,飲食也合理,運動量也足夠,也沒積食,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孩子便秘跟情緒有關係,他用這種方式在表達,很多父母不知道

有天傍晚我跟孩子在公園散步,我們聊著聊著,不知道說到什麼話題,孩子說:“你老說我大便臭,我都不嫌棄你大便臭”,這句話如雷轟頂,我瞬間明白為什麼孩子便秘了。因為一個多月前,孩子吃比較多比較雜,出現積食症狀——大便臭,我為了提醒他飲食要注意,就經常開玩笑說—“實在太臭了”,本以為開玩笑的話(孩子平常有積食的概念),但是說多了,讓孩子幼小的心理受傷。我本知道他是敏感的孩子,隨著年齡增大,看他越來越陽光,所以說話會隨意些,但還是超出孩子的承受範圍,他後來跟我說,因為我嫌棄他大便臭,所以就不拉了。我沉默了,孩子的世界超出我的想象,需認真對待。之後我跟孩子道歉了,但是孩子每天拉大便的習慣依舊沒有形成,之前他小的時候,我經常跟他輸入一個觀念:“拉大便是好事,是很棒的事情,可以把身體內垃圾排出”,所以一直到5歲,他一有便意,都會很開心的告知,不會玩的忘記了。但他一直沒有養成每天拉大便的習慣,基本是兩天拉一次,我也沒特別在意。通過這件事情之後,我才真正感覺到父母對孩子大便的態度,直接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所以我每天早上起床後,都會先去洗手間,然後告訴孩子,媽媽今天拉大便了,他也開始學習 ,一週後,養成每天主動拉大便的習慣。

孩子便秘跟情緒有關係,他用這種方式在表達,很多父母不知道

後來我跟好友分享這件事情,她說其實小嬰兒更敏感,當我們對著嬰兒的便便,表現出厭惡、害怕的神情時,小寶寶是能感知到的,他會覺得自己被嫌棄,不被愛,甚至會便秘,如果我們能夠平淡的對待這件事,那麼孩子會感覺很有安全感,他可以自由拉撒,表現出本性。還有一些家教比較嚴格的家庭,孩子也可能會便秘,因為孩子事事不能做主,所以潛意識裡會用便秘來奪回自主權。

孩子便秘跟情緒有關係,他用這種方式在表達,很多父母不知道

關於尿床,也是同樣的問題,有些孩子到了四歲還會尿床,並不是因為身體原因,而是尿床這件事情,父母太緊張了,或者沒有給孩子一段過度期,總希望年齡一到,就自動不會尿床。

我記得一個案例,一女生到高中還尿床,吃了很多藥看了很多心理醫生都沒有用,原因是她7歲那年偶爾一次尿床,被媽媽嚴重責罰,自此她總擔心自己會尿床,夜夜都擔心,越擔心就越尿床。

一朋友的孩子,也是四歲,晚上要穿紙尿褲睡覺,不然總是會尿床,問我要不要調理,我看小姑娘很健康,就跟他說,趁著夏天好洗被單,給你女兒一個月尿床時間,不穿紙尿褲,如果孩子尿床了,你不要批評她,微笑幫孩子換洗,提醒她下次提前告訴爸媽。大約一週後,小姑娘就不尿床了。

因為這次便秘事件,我真正明白父母的話和態度,很有份量,對孩子影響是巨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