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新「四有」父母: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一、父母修養好,孩子有教養

教育來自生活的點滴,家庭是教育的主戰場。Tom天津全腦文化老師常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我國傳統文化中有“養不教父之過”之語,列夫·托爾斯泰也曾說“全部教育,或者說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歸結到榜樣上,歸結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總結新“四有”父母:有修養,有原則,有格局,有遠見

教育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想要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首先父母也應做到有修養。父母以身作則的品德教育,是孩子健全人格塑造的重要環節。它決定著孩子長大成人後,品德是否高尚、處事是否得當,這一切的意義對孩子的人生而言,要遠大於遺傳智力的影響。

二、父母有格局,孩子才能優秀

“格局,是一個人精神上的基本架構,它昭示著一個人的胸襟氣度,也是一個人內在精神的直接反映”,父母的眼界與格局,決定孩子世界的寬度。作為父母,不能只關心孩子吃的飽不飽,穿的暖不暖,對孩子的關心不能僅僅停留在物質層面,更要在精神層面關心自己的孩子。養育孩子,不是隻有“養”還要有“育”。除了物質上的滿足,父母更應考慮的是把孩子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擁有大格局的父母能創造各種可能,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發現自己的價值,從而內心變得強大起來。Tom天津全腦文化老師認為父母的格局決定了孩子的看世界的視野和態度。成為父母並不意味著失去自己,有大格局的父母不會把所有的勁都使在孩子身上,而是給孩子獨立生活和思考的空間。父母有格局,才能打開孩子的未來。

三、父母有遠見,孩子未來寬廣

孩子成長的旅途總要面對許多岔路,在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父母需要給孩子提供指導,這時父母的遠見就體現出了價值。有遠見的父母會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為孩子的未來打算。讓孩子活得開心快樂絕不是讓孩子處於散養狀態。讓孩子做個孩子,有個孩子的樣子也不等於孩子的生活中只有玩。

學習與快樂並不是衝突對立的,一個有遠見的父母不會唯成績論,以“成王敗寇”簡單粗暴的評價孩子,反而會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發現孩子的長處,會引導孩子不斷地完善自己。父母有遠見,孩子未來的路就更寬廣。

三、父母有原則,孩子有紀律

教育孩子有原則地約束比無條件的縱容更重要。父母在教育孩子上沒有原則或者雖有原則卻屢屢破壞原則,那孩子的將來可能會出現許多麻煩。有原則,就是遵守規矩。原則就是當孩子做錯事時,我們不能因為愛去縱容,去破壞現有的規矩,而是要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的錯誤,耐心地引導孩子改正錯誤。

父母有原則,才能教育出有紀律,道德感強的孩子。如果做父母的不能堅持做父母的原則,放縱孩子,不讓孩子明白道德規矩,教育出的孩子也不會有原則,不會有紀律觀念。

許多被慣壞的孩子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能被滿足,只要一哭一鬧甚至不哭不鬧,父母就會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自己對孩子的要求,降低底線,失去了做父母的原則。

想讓孩子守規矩、講規則,家長首先要堅持自己的原則。當家長針對自己孩子制定了一些規則後,就要嚴格遵守執行,不能輕易破壞規矩。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父母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既不失去愛,也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孩子的教育不僅是教育孩子,更是家長的自我教育。因為Tom天津全腦文化老師希望大家知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不僅複製父母的行為,更會複製這些行為背後的品格、修養、原則、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