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表陳開在清華大學2018級本科生開學典禮上的發言|看似尋常最奇崛

新生代表陈开在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看似寻常最奇崛

看似尋常最奇崛

文理通識類 陳開

新生代表陈开在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看似寻常最奇崛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我是來自文理通識類、新雅書院的陳開,很榮幸在這裡作為新生代表發言。

一年前,我來參觀清華校園,手裡捧著一本《清華大學志》,與二校門合影。當時我的手是顫抖的,倒不是因為書本太重,而是深感前路茫茫。今天,我們終於住進了書中所寫的地方。首先,我想祝賀所有與我一樣的八字班新生。其次,請允許我代表各位新生向多年來默默付出的家長與老師道一聲感謝,感謝你們的關愛,幫助我們茁壯成長。

照片裡的二校門,一直銘刻在我的心中。我和大家一樣,徐徐展開紫色錄取通知書時,被那精美的立體圖案所震撼。然而,更打動我的,是這張通知書背後的故事。網上,有一段今年通知書製作全過程的視頻,加快20倍的鏡頭中,一雙手在飛速地雕刻、裁剪、拼插,3000多份美麗的“二校門”,是清華美院的學長學姐們手工建造的。我不禁想起了王安石的一句話:“看似尋常最奇崛。”從每一處巧妙的拼接口上,從每一點細微的上色中,我看到了屬於清華的奇崛崢嶸。

我很感激,在還沒進入清華前,她就已經讓我體會到了平凡中的偉大。校徽的紫色,在我的眼中,是卓越的象徵。但清華的卓越,或許不在於地位的顯赫、外表的華美,而是在於細節處的執著、樸素中的堅守。

參加新生骨幹訓練營的幾天,我的心,被無數的細節感動著。在一次講座中,我偶然得知2006級自64班學長學姐們的班集體建設理念——“不落單,不孤單,不簡單”,相比於爭金奪銀的口號,這三個詞是那麼有溫度和重量。我想象著這樣一個班,悄悄記住每一個同學的生日,在他人落後時停下來搭把手,普通的日子都變得有韻味了。某一個雨過的下午,在情人坡旁的石凳上,一位學姐正在看書,周圍的牆壁上,爬滿了墨綠的常春藤。她是那麼的優雅,這樣的尋常,包含著一種學術的真誠。有一回,不小心和一位騎著自行車的教授撞了一下,在我感到惶恐和慚愧時,他的表情始終是那麼謙和、平靜。九十多年前的朱自清,是不是就是這樣尋常地走過荷塘,捕捉到了那麼美的月色……

看似尋常最奇崛,清華的尋常向我們強調著這一真理。

於是,身為文科生的我,萌生了潛心從文、成為大師的理想。當代中國的綜合國力與日俱增,因此文化軟實力也應該齊頭並進。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自信”中,“文化自信”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個時代,呼喚更多沉潛、樸素的學術大師,在研究中堅守純粹,讓中國文學更加被世界認可。

暑假時,我們都收到了一份清華的贈禮,邱勇校長推薦的科普類讀物《從一到無窮大》。它曾一度讓我這個一年半不接觸理化的文科生頭疼。但當我克服牴觸情緒,真正走進書中時,原來科學也可以像散文那樣優美。從極其簡單易懂的匈牙利人遊戲開始,我們慢慢走進了“四維世界”,觀賞到“微觀之謎”,驚歎著“創世的年代”……這樣一本並不太厚的書,突破了我以前狹隘的閱讀領域,也讓我更深刻地理解到清華大學“文理滲透”的理念。同時,我想,從一到無窮大,還隱喻著一種生活狀態。作為“千禧一代”,進入清華大學,我們的青春將翻開嶄新的篇章。清華有足夠大的舞臺,給我們無窮大的想象空間;從這裡出發,我們應該不斷突破“小我”,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成就真正的“大我”。 清華教會我們懂得“一”的內涵。平凡的“一”是一切偉大事業的起點,尋常的“一”是追夢途中必須守住的初心,從“一”開始,不忘初心,我們才能走向“無窮大”的未來。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中寫道:“看不見的風景,決定了看得見的風景。”這看不見的風景,就是我們堅守平凡、耐住寂寞的心境。如此的心境最終會外化為平和的人格修養,成就我們瑰麗多姿的夢想。

清華,請你檢驗我們腳踏實地,請你見證我們成就夢想!

謝謝大家!

新生代表陈开在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看似寻常最奇崛新生代表陈开在清华大学2018级本科生开学典礼上的发言|看似寻常最奇崛

校黨委書記陳旭為新生代表陳開同學佩戴校徽。

請輸入標題 abcdefg

文 | 陳開

圖 | 苑潔、常志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