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意想不到的夏朝「百姓」!

“百姓”,今天的意思是相對於官員、幹部而言的平民、普通人。但是在夏朝,百姓所指的卻是貴族或官員。

讓你意想不到的夏朝“百姓”!

夏是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個奴隸制王朝。這時候的中國,整個社會分成三大階級:奴隸主階級、奴隸階級和平民階級。奴隸主大多是由父系氏族社會末期的氏族貴族和部落首領轉化而來的。他們在交換中奪取了大量的財富,在戰爭中擴大了權力,最終轉變為佔有全部生產資料和完全佔有生產者本身的奴隸主階級,成為社會的統治者,上古文獻中的“百姓”指的就是這一階級。

讓你意想不到的夏朝“百姓”!

鄭玄箋:“百姓,官族姓也。”據說,在周代之前,只有貴族才有姓,普通老百姓是沒有姓的。因此那時的“百姓”是指貴族和官員,“百”是概數,言其多,所以眾多的貴族和官員合稱“百姓”。

讓你意想不到的夏朝“百姓”!

《尚書·堯典》中說:“九族既睦,平章百姓。”“平章”是辨別、彰明的意思。這句話的意思是:九族既然已經和睦了,接下來就該辨別百官,彰明各自的職責了。

讓你意想不到的夏朝“百姓”!

春秋後期,各諸侯國之間征戰不休,進入亂世,介於貴族和庶民之間的士階層的地位開始上升,宗族逐漸衰落,“百姓”開始失去貴族的意義,地位與庶民相當了。

讓你意想不到的夏朝“百姓”!

戰國之後,“百姓”開始泛指平民,即普通人,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老百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