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邵伯鎮歷史悠久,風光綺麗,古人曾把這裡的運河、棠湖、梵行寺茶花、鬥野亭、甘棠井、鐵犀、甘棠樹、來鶴寺等列為“邵伯八景”:

運河春曉。 運河邊是邵伯古鎮自然風光絕佳處之一,春曉漫步,臨河大堤綠樹成蔭。臨河遠眺,水上船隻南來北往。1990年臺灣電視連續劇《青青河邊草》劇組曾來邵伯運河邊拍攝外景。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棠湖夕照。棠湖即邵伯湖,素有“三十六陂帆落盡,只留一片好湖光”的意境。夕陽西垂,倚堤遠望,漁帆隱隱,沙鷗點點,沽酒歸棹,漁歌唱晚。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梵行茶花。 邵伯湖畔古有梵行寺,其山茶花遠近聞名。蘇東坡曾沉醉於萬紫千紅的山茶花中,不禁觸景生情,詩興大作:“山茶相對阿誰栽,細雨無人我獨來。說似與君君不會,爛紅如火雪中開。”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鬥野唱晚 。鬥野亭背倚運河,西臨邵伯湖,是憑眺湖光帆影的好地方。高郵人、北宋官至御史中丞的名臣孫覺曾在這裡唱晚低吟,表達對鬥野亭景色的喜愛之情及企盼早日歸享田園之樂的願望。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甘棠義井。 原名惠民井,在鎮北義井巷,相傳謝安築埭時所鑿。清順治三年(1646)四月,朝廷頒佈剃髮令,六月,此風傳至邵伯。里人張爾中為明諸生,深以剃髮為恥,投井而死,後人遂將此井更名為甘棠義井,今廢。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鐵犀拜月。 邵伯鐵牛實際為鐵犀。犀略像牛,為靈獸。邵伯鎮水鐵牛為揚州十大歷史文化遺產之一,也是大運河申遺項目。拜月是人們的一種美好願望,“容民畜眾保無疆,億萬千年頌平康”。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棠樹三異。 棠樹即是甘棠樹,也叫棠梨樹,屬落葉喬木,夏日開花,類似桂,後世用“甘棠”稱頌晉太傅謝安惠民於政,植於甘棠廟(即今大馬頭巡檢司舊址)內。據傳甘棠樹有三異:一曰華而不實;二曰無風自動;三曰先開後合。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來鶴昏鴉。 隋大業三年(607)邵伯建法華寺。明郡人吏科給事彭汝寔微時讀書寺中,既貴,出資重建。竣工之日,有雙鶴繞樑,因名曰“來鶴”。明嘉靖十二年(1533)夏,曾發生鸛鳥代哺之事。據《嘉靖維揚志》載:“邵伯來鶴寺與佑聖觀相鄰,寺觀皆有鸛巢,二巢有二雛。佑聖之鸛傷於彈,雛待哺於來鶴。來鶴之鸛哺猶己子,誘之飛鳴,全其羽毛,人鹹異焉。”(張允生 張劍鳴)

邵伯八景(揚州江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