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德化窯瓷塑與「呂祖洞賓仙」信仰

明代德化窯瓷塑與“呂祖洞賓仙”信仰

在漢族民間信仰中,“洞賓仙”是最著名、民間傳說最多的一位神仙,無論在道教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民間超越智慧、慈悲的逍遙代表。”呂祖洞賓”信仰昌盛於唐宋,鼎盛於明清,至民國式微。

明代德化窯瓷塑與“呂祖洞賓仙”信仰

此尊明代德化窯何朝宗“洞賓仙”,來源於2017年蘇富比香港秋拍上拍標的。瓷塑人物頭戴風帽,長巾披肩。面龐豐腴略呈橢圓形,雙目微閉的臉龐,平靜安詳,似低垂凝思,又似在俯瞰關注著芸芸眾生,黎民百姓……,懸膽鼻,頸脖及上胸袒露,身著寬袖長衣,胸部正中衣帶交結,一手露出衣裳彎於胸前,一手藏袖自然垂下,圓肩修身,衣紋簡明豐滿,摺疊密集流暢,衣裳下襬翻卷邊角起,若迎風飄拂,有“吳帶當風”之勢。衣裳下襬向右邊角翻卷,迎風飄拂。踏立於岩石之上,鄭重沉穩。

呂洞賓原名呂喦(喦或作巖、巖),唐宋以來,他與鐵柺李、漢鍾離、藍采和、張果老、何仙姑、韓湘子、曹國舅並稱“八洞神仙”。呂洞賓是著名道教仙人、五恩主之一、五文昌之一、全真派五陽祖師之一、鍾呂內丹派代表人物。同時也是科考之神、文具之神、淘金之神,亦有醫神、武神與財神的性質。

明代德化窯瓷塑與“呂祖洞賓仙”信仰

漢族民間傳說他在修煉過程中,巧遇仙人鍾離權,拜之為師。修仙成功之後,下山雲遊四方,為百姓解除疾病,從不要任何報酬。呂洞賓一生樂善好施,扶危濟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飛昇後,家鄉百姓為他修建了“呂公祠”,以示紀念。到了金代,因呂洞賓信奉道教,於是將“祠”改成了“觀”。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呂洞賓信奉的道教在群眾中頗為流傳,就想利用宗教和呂洞賓的聲望鞏固自己的統治,派國師丘處機管領道教,拆毀“呂公觀”,大興土木,修建了“永樂宮”。從修建大殿到繪完幾座殿堂的壁畫,歷時110年,幾乎與整個元朝共始終。呂洞賓本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間長期流傳中,卻象雪球的滾動一般,故事愈來愈加豐富,最終成為一個箭垛式的傳說人物。

明代德化窯瓷塑與“呂祖洞賓仙”信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