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1個湯,喝走乾咳、乾燥、便祕,做個水美人

立秋以後,天氣逐漸變得中午熱早晚涼爽,很多地方特別是老人又開始張羅“貼秋膘”。秋季的確該適當進補,但當今社會不需要貼膘。古代沒有空調、風扇等降溫措施,人們在經歷過高溫溼熱“苦夏”時常食慾不振,消瘦俗稱賴夏,所以多在立秋之時進食高熱量、高蛋白食物貼膘,為度過寒冬及秋收農忙打下身體基礎。

秋天1個湯,喝走乾咳、乾燥、便秘,做個水美人

而現代人夏季有空調風扇各種降溫措施,飲食並未明顯減少,往往營養過剩,肉蛋及油脂的攝入量早已超標,體力消耗也不多。如果再“貼秋膘”,容易造成食慾下降、腹脹、腹瀉等消化不良症狀以及肥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甚至誘發心梗、腦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危急病症。《黃帝內經》:“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養生應該順應天時,立秋過後,秋天最大的特點是“燥”,因此秋季養生重在“補陰”,保養人體的正氣,以抵禦秋季易發的常見病。

五臟之中肺臟稱為嬌髒,秋天早晚冷中午熱和氣候乾燥都容易使它受到侵犯,導致肺功能失調而出現咳嗽。這就是“秋咳”常見的原因,秋季最為常見的原因是肺陰不足,最為常見的是風燥咳嗽。風燥咳嗽一個重要特點是乾咳無痰,或有少量黏痰,不易咳出,痰色一般為黃色或夾有血絲。燥傷肺陰,補肺陰可減輕口唇乾裂、皮膚乾燥、咽喉鼻幹癢和咳嗽等不適;補胃陰可減輕口乾煩渴、胃脹、沒有食慾、大便乾結;補肝腎之陰則可減輕五心煩熱、失眠、小便短赤等下焦燥熱的症狀。

日常生活中,補陰的的方法也有很多種:

秋天1個湯,喝走乾咳、乾燥、便秘,做個水美人

1、​睡眠補陰:中醫有“晝養陽,夜養陰”的說法,良好的睡眠可以滋養肺肝脾腎心等臟器,立秋後應“早睡早起”。早起在庭院中漫步,使肺氣得以舒展​;早睡則可滋養人體補陰。

2、運動補陰:練瑜伽、練五禽戲、打太極、站樁、飯後慢走、郊遊等輕柔運動都非常有助於放鬆身心、調和陰陽。

3、穴位按摩補陰:拍打肺經、按摩三陰交、睡前泡腳和按摩腳底湧泉穴都有益於補陰。

秋天1個湯,喝走乾咳、乾燥、便秘,做個水美人

4、食療補陰:立秋後暑氣尚未全消,飲食上除了滋陰潤燥,還應兼顧清熱。可以吃一些具有潤肺生津、止咳化痰作用的蔬果,如鴨梨、荸薺、臍橙、葡萄、石榴、藕、百合、蓮子、銀耳等,但應根據體質選用,也不能過量食用。陽虛體質、脾胃虛寒、大便稀溏、痰多清稀者不宜多吃梨,梨含糖量高,糖尿病患者也應根據病情食用。

補陰食療方:銀耳蓮子百合湯

用料:銀耳50克,蓮子、百合各25克,枸杞20克,陳皮一小片,冰糖適量。

做法:1、銀耳洗淨,用溫水浸泡約40分鐘,撕小朵;

2、蓮子、百合洗淨,溫水浸泡約2小時;

3、將銀耳、蓮子、百合一起下鍋,武火隔水燉約半小時,改小火慢燉3~4小時;

4、加入陳皮、枸杞,冰糖,燉10分鐘即可。

功用:滋陰潤肺,生津止咳,清心除煩。

秋天1個湯,喝走乾咳、乾燥、便秘,做個水美人

適宜人群:氣陰兩虛、且陰虛較重,皮膚乾燥、久咳、乾咳,咽喉幹癢不爽者。脾虛者可加3片生薑同燉,以制涼潤之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