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模式,分布式光伏發展新趨勢

摘要:將太陽能發電與風能發電、現代農業及扶貧項目等相結合就構成了"光伏+模式"。中國目前的光伏電站已經遭遇了發展的瓶頸,西部地區的電站建設速度也逐漸放緩,"光伏+模式"為太陽能產業指明瞭一條新的發展道路。

光伏+模式,分佈式光伏發展新趨勢

將太陽能發電與風能發電、現代農業及扶貧項目等相結合就構成了光伏+模式。說到光伏產業的具體應用,多數人的腦海裡都會出現西部戈壁灘或者沙漠建設的光伏電站,或者工業廠房屋頂建設的分佈式電站。由於太陽輻射能量密度低,建設光伏電站一般需要大面積的廉價土地,比如戈壁灘、半固定的沙漠和鹽鹼地等。長期以來,我國主要在新疆、青海、甘肅、內蒙古等地發展光伏產業。但由於這些地區適合建設的地方十分有限,且把這些電從沙漠地區運輸到工業比較發達的沿海和南部地區成本比較高,所以中國目前的光伏電站已經遭遇了發展的瓶頸,西部地區的電站建設速度也逐漸放緩。光伏+模式為太陽能產業指明瞭一條新的發展道路,不僅可以解決太能能自身的侷限性,又有效利用了土地資源,更有可能為貧困農民帶來造血能力。

光伏+風能 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綜合利用率

太陽能和風能是最普遍的自然資源,也是取之不盡的可再生能源,而且兩者在時間變化分佈上有很強的互補性。白天太陽光最強時,風很小,到了晚上,光照很弱,但由於地表溫差變化大而風能有所加強;在夏季,太陽光強度大而風小,冬季,太陽光強度弱而風大。太陽能和風能在時間上的互補性使得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在資源分佈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因此而建立起來的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就資源條件而言是很好的獨立供電系統。

光伏+模式,分佈式光伏發展新趨勢

光電系統是利用光伏組件將太陽能轉換成電能,然後通過控制器對蓄電池充電,最後通過逆變器對用電負荷(交流負載)供電的一套系統。該系統的優點是系統供電可靠性高,運行維護成本低,缺點是系統造價高。風電系統則是利用小型風力發電機,將風能轉換成電能,然後通過控制器對蓄電池充電,最後通過逆變器對用電負荷供電的一套系統。該系統的優點是系統發電量較高,系統造價較低,運行維護成本低,缺點就是小型風力發電機可靠性低。雖然風電和光電系統通過引入蓄電池儲能設備後能夠穩定供電,但系統每天的發電量受天氣的影響很大,會引起系統的供電與用電負荷的不平衡,從而導致蓄電池組處於虧電狀態或過充電狀態,長期運行會降低蓄電池組的使用壽命,增加系統的維護投資。考慮到風電和光電系統在蓄電池組和逆變環節可以通用,所以建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在技術應用上成為可能,同時可以減少儲能設備—蓄電池的設計容量,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系統電量的供需不平衡,從而即降低了系統投資也減輕了系統維護工作量。因此從技術評價來看,風光互補發電系統是一種合理的獨立供電系統。

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在資源上彌補了風電和光電獨立系統在資源上的各自缺陷,在技術應用中可以通過儲能環節使獨立的風電、光電系統得到合理化整合。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可以根據用戶的用電負荷情況和資源條件進行系統容量的合理配置,既可保證發電系統的供電可靠性,又可降低發電系統的造價。無論是怎樣的環境和怎樣的用電要求,風光互補發電系統都可作出最優化的系統設計方案來滿足用戶的要求。

光伏+農業 提高單位土地產出率

光伏+農業作為一種新興的農業形式,光伏農業為現代農業指明瞭一條"類工業"的綠色發展道路。由於光伏發電不僅解決了取水灌溉、機械動力所需要的供電問題,還可以產出多餘的電力上網輸出,因此光伏農業是符合生物鏈關係和生產原料能量系統要求的重要農業工程形式。從長遠來看,發展光伏農業不僅可以解決光伏產業與農業發展爭地的現狀,對於我國的農業轉型也具有重要意義。 光伏+模式,分佈式光伏發展新趨勢

光伏+農業的模式主要通過在農業大棚上架設不同透光率的太陽能電池板或者光伏薄膜來實現。其優勢在於:首先,由於其具備一定的透光性,不僅能滿足不同作物的採光需求,可種植有機農產品、名貴苗木等各類高附加值作物,還能夠養殖牲畜、發展漁業,或者實現作物的反季種植。其次,光伏農業大棚利用的是農業大棚的棚頂,因此能夠節約土地資源。最後,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在帶動區域農業科學技術推廣和應用的同時,通過實現農業科技化、農業產業化,將成為區域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支柱型產業。比如光伏農業大棚把農業、生態和旅遊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業生產活動、農業生態環境和生態農業經營模式,以貼近自然的特色旅遊項目吸引周邊城市遊客在週末及節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資源,增加旅遊收益。

在國家相關政策抑制大型集中式地面電站建設、分佈式發展又遭遇"好屋頂難求"的背景下,光伏蔬菜大棚、"漁光互補"水產養殖、太陽能殺蟲等一系列農業領域的應用,為國內光伏+農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會。光伏技術和產品在現代農業中有著廣泛的運用前景和重大的現實意義。有專家計算,如果在全國大面積、大範圍地推廣光伏農業產品,其市場可達千億元規模,在 5 年內可達到萬億元規模。

光伏+扶貧項目 惠農新路

光伏發電與扶貧相結合,實現了扶貧開發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的轉變,開創了一條扶貧、環保、光伏產業共贏的惠農新路。在政府和電網企業的大力支持下,分佈式光伏發電或將改變貧困地區的面貌。

光伏+模式,分佈式光伏發展新趨勢

光伏扶貧始於安徽省合肥市。2013 年,合肥市政府在全市選擇了105 戶農村貧困家庭開展分佈式光伏發電站建設試點工作,探索了一條農村"無勞力、無資金、無穩定收入來源"貧困農戶脫貧解困的新路子。試點工程讓不少貧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合肥市首批試點電站發電90 MWh,上網電量73 MWh,戶均季度增收632元,最多1 戶增收1093 元。

光伏扶貧工程能為貧困戶帶來穩定的家庭收入,並在資源與環境矛盾日益突出的今天,能為環境減負,也是能源利用方式的改變。然而,利用光伏發電達到扶貧目的,最重要的還是讓電力能夠上"網"。這就需要電網的"最後一公里",將分散的光伏電站與電網連結起來。因此,電網建設和維護在光伏扶貧工作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前,國家電網公司和南方電網公司均已開展個人分佈式光伏電站的併網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優惠的服務舉措,包括為業主提供免費的接入系統方案制定、併網檢測、調試等全過程服務,免收系統備用費,按照國家政策全額收購富餘電力等等。

光伏+模式 分佈式光伏發展新趨勢

在國家大力發展低碳綠色經濟的背景下,政策利好+技術利好+環境利好,天時地利人和有利於光伏+產業大發展。預計到2020年,風光互補分佈式能源的消費比化石能源還要便宜。在"十三五"期間,通過推動新能源的發展實現精準扶貧,使中西部地區的風電、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通過分佈式能源、綠網型、智能微網和新型城鎮化,利用這些載體,可以迅速帶動他們脫貧致富、走向小康。由於建設農業與光伏一體化電站,將傳統農業種植與光伏發電相結合,提高光伏發電項目土地的綜合利用率,實現陽光、土地資源的立體高效利用,得到了眾多地區的青睞。

更多精彩文章,敬請關注 超天才網

旗下擁有天財評論、天才創業、天才AI等垂直板塊,主要以超天才思想和視角,為企業家、創業者、職業經理人等解讀全球財經事件,培育企業萌芽與發現併購商機,並以顧雛軍團隊的商業智慧,培養具有遠見卓識、能屹立於世界之林的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