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爲何?

據報道在內蒙古興安盟出現了農村一線教師爭著當“門衛”的現象,而且往往是三五個專任一線教師共同把守一個大門,這其中還包括“名師”、高級職稱。(來源海外網)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一線教師搶著當“門衛”,這種現象不得不值得我們深思,也確實需要我們來探究其中的“奧妙”所在,尋求解決之法。其實這種情況出現在農村學校中,其實並不只是內蒙古一處如此,可能在其他地方農村學校中也同樣存在。那麼,為什麼這種現象只出現在農村學校,而在城市學校中並未聽聞呢?

分析教師搶著當“門衛”現象其中的原因,我們不難發現,“門衛”的工資與工作的清閒成為其最大的誘惑力和“職業魅力”。從這其中我們也能看出當前農村教育發展的現狀亟待改變。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聘上職稱的教師不想再出力

在“門衛”中不乏聘上職稱的教師尤其是聘上高級職稱的農村教師,按照常理來講,能夠聘上職稱的教師應該都是比較優秀的教師,他們應該專心在教學一線從事教育工作,又為什麼搶著去幹毫無技術含量又與教育關係不大的“門衛”呢?

筆者也曾到訪過部分農村學校,也同樣發現職稱較高的農村教師沒有從事教學工作,反而去做後勤工作。後來交流及自己的分析發現,存在一部分聘上職稱的教師感覺自己的職業生涯也到底為止,不會再有什麼太大的發展和成就,就開始了自己的“職業養老”,想方設法退出一線教學崗位,選擇了後勤工作。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這種做法實在讓人有些不解甚至憤慨。給予優秀教師聘職稱是為了對優秀的肯定和鼓勵,讓他們能夠再接再厲繼續在教師崗位上繼續播撤知識的種子,讓更多的農村學生受益,收穫更多的教育成果。讓具有職稱的教師從事後勤工作這本身體現著一種資源分配的不公,既然不數學為什麼又佔用著職稱資源呢?長此以往,也會打擊年輕教師的積極性,人的心理總是會產生嫉妒情緒的,有職稱不上課,那麼沒職稱的年輕教師就會願意努力嗎?設立職稱的初衷又是什麼?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臨時代課教師為生活而選擇

在農村學校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一些聘上職稱的教師不上課,反而聘用臨時代課教師,讓他們來承擔主要數學任務。而這部分臨時代課教師的工資待遇卻又少的可憐,他們的工資待遇大概會是正式在職教師的一半或者更低,他們選擇當“門衛”也是出於一種生活的無奈,低工資待遇讓他們不得不另尋出路。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在農村學校中臨時代課教師流動性是非常大的,他們沒有編制、工資待遇低、聘職稱沒機會,而且這部分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或者正處於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時期,很多人迫於生計的壓力或者前途的著想,選擇辭職。

那麼面對一線教師爭當“門衛”的現象,筆者認為應該採取措施改變這一現狀,既讓不傷辛勤付出教師的心,又能推動農村教育的快速發展。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増強農村教師的考核力度。必須強化農村教師的考核力度,尤其是對聘上職稱的農村教師,必須以考核促使他們規避職稱就是養老的思想,在農村學校中形成教師都上課、都出教學成績的良好氛圍。

増加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一直是熱點話題。筆者認為提高農村教師工資待遇既是教師的願望,也是農村教育發展的需要。同時建議提高臨時代課教師的工資待遇,不奢望能同工同酬,至少可以滿足他們的家庭生活需要,讓他們能看到生活的希望,感受到教育的紅利。

這裡的鄉村教師不“專心”上課,反而搶著當“門衛”,這是為何?

增大城鄉教師的資源平衡。現在城市缺乏教師、農村教師富餘和城市優秀教師多、農村優秀教師少等矛盾突出,建議採用輪崗等方式,平衡城鄉之間的師資資源,讓更多的農村學生享受到更優質的師資資源。

歡迎關注“東愛雨侃見聞”,專注教育、農村、體制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