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忻再上市,要麼,皆大歡喜;要麼,得罪光光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周忻又上市了!

在地產圈,周忻帶領團隊創下兩個紀錄,一是上市紀錄,一是退市紀錄。

但是,這一次不同美國上市,必須要賣個好價錢。因為他身後全是多年的地產圈朋友。要麼,皆大歡喜;要麼,得罪光光。

可能有人說,很多地產老闆象徵性投了一點錢,還不夠買一套北京莊園(套均1億)。這話兩說。錢不分多少,投了就是朋友;朋友之間拿錢,就要有交待。

下面這張圖是易居10年前的股權架構圖,今天看來,已經乾坤大挪移N次了。很多人跟著周忻在美國股市賺了不少錢。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這一次,周忻抵上幾乎全部家底,包括動用私人關係(克而瑞銷售排名的主力軍),堪稱易居系空前大集號。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圖片太大,字又太密,似乎跟易居上市的投資者隊伍一樣【擁緊】。記住兩組數據:

  • 上市前收到真金白銀87.61億港幣;

  • 佔股73.72%;

  • 持股平均成本10.39港元/股。

剩下還有26.28%的股權,還有Who?來看下面這張圖表: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把周忻的股權加上去,招股書公開披露的的持有股權是:

25.62%+73.72%=99.34%

還只剩下0.66%。周忻能掏錢、且能開公露面的朋友基本上都聚齊了。

估計剩下0.66%的股權,應該是綠城前大股東壽柏年。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我們在整理易居上市的投資者名單中發現,萬科、恆大、碧桂園分別持股15%,是大股東,剩下的都是小散。

其實,在招股書披露之際,萬科、恆大、碧桂園充當的是基石投資者。但是,它們最不該當基石投資者。通常情況下,應該由金融機構或大資本充當,這代表資本市場對IPO企業的信心。

可能有人反對,沈南鵬和雍景欣兩口子就是代表金融機構呀。請注意,沈氏夫婦一直是易居在美國上市時的老股東。這一次也是換股。而且,沈南鵬夫婦只持有2%股權,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還有疑問點:招股書上純粹的境外投資者,甚至港股投資者沒有。招股書上的港股公司或境外公司,基本上都是主營業務在境內。

而且,易居的董事會有7名董事席位,其中萬科、恆大、碧桂園佔三席,沒有資本代表上市後的小散說話,本身就是公司治理上的缺陷。

作為資本市場的老朋友,周忻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更奇怪的是,在招股書披露後,阿里巴巴、華僑城、恆基、CDL被臨時拉郎配。

這個事情其實挺麻煩的。在招股書披露後,怎麼跟先前的朋友再重新談利益分配,包括股份稀釋、董事會度位重新分配,甚至包括遊戲規則制定,這是IPO非常非常忌諱的。

而且,招股書上說得很清楚,遊戲規則已經定好了,再有么蛾子不算數。所以,心疼周忻五秒鐘。

最奇怪的是,恆大的夏海鈞偏偏又是個人投資者。這就更有問題。一方面,夏海鈞是恆大派駐易居的董事,代表恆大發聲。同時,他還是易居的個人投資者,而且投的錢還不少,2.46億港幣。投資者會質疑他在將來的董事會席位上,是代表個人發聲,還是代表恆大發聲,會不會損害上市公司恆大的股民利益。

換句話說,夏海鈞應不應該退出此次易居上市的個人投資。

可能有人說,李思廉就是個人投資。憑什麼李思廉可以,夏海鈞不可以?請注意,李思廉一是個人投資,不代表富力;二是李思廉是富力的老闆。可是,夏海鈞不是恆大的老闆。

可能還有人說融信的歐宗洪可以,憑什麼夏海鈞不可以。請注意,一是歐宗洪是融信的老闆,二是歐宗洪這一次動用境外家族信託投資,不會有利益衝突。更何況,無論是李思廉,還是歐宗洪,都沒有董事會席位。

其實,招股收披露後,周忻在對外消費地產朋友的同時,這些朋友們心理上並不一定好受。

按照入股成本,我們把周忻的朋友分為以下6類:

1.10.33港元/股的朋友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2.10.34港元/股的朋友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3.10.37港元/股的朋友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4.10.38港元/股的朋友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5.10.48港元/股的朋友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6.另類朋友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我們研究了很長時間,也沒有發現入股成本高低的標準,是按投資日期、持股比例、投資金額,還是以收到款項實際日期等,都沒有找到分類的統一標準。

比如說,夏海鈞投的也不少,交錢的日子也挺早,持股價卻是最高,10.75港元/股。

再比如個人投資者蔣梅,投了5000萬,持股成本卻是10.48港元/股,投資也是最後的關門日期。

再比如黃文仔,投了2.59億港幣,持股成本卻是10.38港元/股。

如果說萬科、恆大、碧桂園是招股書的基石投資者,持股成本10.37港元/股應該最低。但偏偏中駿、俊發、祥生、景瑞、福晟、三盛比他們還低,是10.33港元/股。

投錢是朋友,貴賤是生意。因為周忻給的價錢不一樣,有比較,就有傷害,就會有心理上的遠近親疏。所以說,朋友多了,哪一樣考慮不周全,都要得罪人。必竟大家都有上市公司,都要跟投資者交待。白紙黑字的招股書上,弄得有高低遠近,必竟是挺難為情的。

錢不分多少,主要是面子。特別是上市後,投資者會不會按這個給房企歸類,然後來個另類排名,就更麻煩了。

當然,對於研究者來說,這只是小插曲。更重要的是,周忻的眾籌式上市,以及背後的商業模式,還有真正的競爭對手,比如左暉、姚勁波都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們已經把易居當成頭號競爭對手。

周忻要把上市籌來的錢,錢在二手房,迎接下一個10萬億市場,而不僅僅是當下宣傳的一手房銷售代理市場。

還有,易居的估值參照樣本缺失(現有的上市參照樣本PE太低太低),也是未來幾天影響上市股價的關鍵因素。

所以,當週忻唱起《朋友》時,他知道兌現的份量。

周忻再上市,要么,皆大欢喜;要么,得罪光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