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農村父母在親子關係處理上總是有陋習,過於緊張怎麼辦?

京北京五行八字大能幫


農村父母在親子關係處理上的陋習,常見的有這麼幾種:

第一種、缺少交流,沒有親密的感覺。很多時候,父母忙於賺錢,沒有太多時間陪伴孩子,缺失了很多同孩子交流的機會,孩子的心裡對家庭沒有歸屬感,總有不被愛的感覺,這就導致親子關係變得疏離,一旦孩子青春期叛逆,就很容易造成關係緊張,父母孩子都很痛苦。

第二種、只知道用言語教育孩子,不懂得言傳身教。做父母很難,難就難在,教育孩子是個長線工程,孩子的行為、思想的培養,一定是需要父母長期付出心血才能成為一個優秀的孩子。道理都懂,但不是每個人都能夠做到。所以有些父母,總要去給孩子講大道理,卻不會以身作則,給孩子做一個好的示範。這就會導致孩子對父母的逆反心理,“你都做不到,憑什麼要求我做”這種。孩子對父母失去了尊敬,父母講出的話再也沒有力量。

第三種、極端一些,體罰孩子。很多父母其實自己的脾氣也不穩定,遇到孩子犯錯誤或者調皮搗蛋,就容易著急,一著急就會打孩子,而且出手不輕。這種偶爾一兩次可能會有用,但是長期下來,孩子不聽話還是不聽話,而且一打就容易走極端,比如離家出走,甚至自殘來威脅父母。

對於以上這些情況,不一定更是常態,但是都是父母在親子關係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面對這些情況,作為父母,

第一,一定要把自己做好,你優秀了,孩子感受到自豪,自然會向你學習。

第二,要剋制自己的脾氣。自身的修養能夠帶來良好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輕鬆舒適的環境。大家都心平氣和,還有什麼不好交流的呢?

第三,儘可能多陪伴孩子,同孩子交流。這是很多農村父母做不到的,也許因為在外打工,沒有時間陪伴。但即便是這樣,也一定要抽時間多打電話給孩子,瞭解他的思想、學習動態,不要做一個只給錢不給愛的父母。

作為孩子。

第一、不要放棄家庭,多同父母交流,讓他們瞭解你的想法。這一點很難啊,有的父母會特別固執,沒有任何耐心對待孩子,但是孩子也儘量不要放棄,畢竟是父母。

第二,如果實在是沒有辦法同父母交流,那麼自己要走正道。自己努力學習、努力生活,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好。將來自己有了家庭,不要學習父母這些缺點,多多改進,讓自己的家庭生活更幸福。


關於上述內容,有任何觀點,歡迎評論區暢所欲言!!


愛農幫


農村人父母與子女的交往流程;

天剛亮父親就起床了,簡單洗個臉上地,母親起床叫醒兒子送兒子上學,回來後燒饃(做飯)送飯到地頭吃半早饃,幹活。快飯時了母親先回作飯,等一會父親回來,洗臉往小桌跟前一坐,母親把飯端出吃飯。吃完飯母親洗鍋,父親看還有沒有緊活有幹一下,沒有,休息。休息之後繼續上地,父親先走母親隨後。下午快放學了母親去接學生,接完學生作飯,父親回家洗手往小桌跟前一坐,母親揭鍋,兒子端飯,一家人開始吃飯。席間父親缺少什麼,母親會說給你爸取去,兒子去拿。如果有人來父親會對兒子說問你叔,兒子;叔叔你來了,父親;去給你叔取煙,兒子取煙,遞上。有時候兒子單手父親會說“兩個手”。整天過程簡單而有秩序,父親一般不會輕易張口和兒女說話都是母親和兒女説說這個說說那個,父親偶爾點評一下,有時也會笑。吃完飯母親洗鍋兒子作作業,父親如果有事就走了,沒事家裡有活幹幹,沒活就看看電視睡覺了,母親比較辛苦如果兒子作業沒作催催,會了給兒女說說,不會了鄰居小孩家問問,作業作完了,兒子可以和鄰居家的小孩去玩,快睡覺了大人會喊名字,“回來睡覺了”。睡覺第二天繼續上學。

星期天學生放假,早上父母上地,過去母親作好早飯就會叫兒子起床送饃上地,現在不管兒子在家睡醒了想看電視看電視,想玩就去和鄰居小孩去玩,只是輪走時交待一句,bai跟人家娃遭(打架)。

在農村父親與兒女很少說話,大大小小都是母親照看。上街趕集回來也給兒子買好吃的玩具,平時寧可自己不吃也要先讓兒子吃,生活上很關懷,但是慣吃慣喝不慣壞毛病。有的父親脾氣好一點,遇到事給解釋一下,有的脾氣不好不吭聲交給母親,遇到做錯事父親的教育方式主要就是打。父親在家是威嚴,時時刻刻在兒女面前要有架子,儘管在外面嘻嘻哈哈在兒女面前都是有表有帥,一般也不會打兒女。只是錯誤太大,會給上兩腳豪不客氣。我嗝壁鄰居的女兒就麻胡很,叫喚起來一晌都不停,誰都沒辦法他爸總不吭聲,有一中午又叫喚起來了,他爸一腳踢以後再也沒有叫喚過。好多少父親都是這樣。這些孩子們長大了都是很成才的,很有家教。

也有一些個別關係不好的是因為父親在兒女面前沒有架子,沒有父親的樣子沒大沒小,和兒子逗花嘴,自己本身就是個四不像,沒有起到表帥的作用。母親不會處理事情,不會周旋,是問題的根源。


流年似水204840998


農村父母成天跟土地打交道,忙碌而辛苦,他們接觸外面的世界比較少,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還沿用老一套,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動輒打罵孩子,簡單粗暴,導致父(母)子關係緊張。

我認為作孩子的你不能因為父母身上有“陋習”,就抱怨父母,對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跟他們對著幹,弄得關係緊張,家庭不睦。


首要的是多與父母溝通交流。找一個恰當的時機,比如大家比較開心,氣氛融恰時。心平氣和地敞開心扉,說出你對父母教育方式的看法,希望父母做怎樣的改變。父母也是通情達理之人,必定能瞭解你的心思。


其次作好自己,讓父母對你放心。盡力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或學習),不讓父母操心。在家多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替父母分擔。一家人在一起時,講講自己的工作(或學習),講講社會趣事,多聊天多交流,讓大家都開開心心的。平時多問寒問暖,關注父母身體與生活。再多誤會,再多抱怨,再多辛苦,一句暖心的話全都化解。

多理解父母。“陋習”有它存在的歷史和環境,應該不是你父母獨有的。應該理解他們,包容他們。同時,既然是“陋習”,改變就會有一個過程,不要操之過急。

祝家庭和睦幸福,年輕一代再無陋習。


此心安處是吾鄉


農村父母在親子關係處理上,大多說了錯話,做了錯事,就拿起棍子,打!

打得你不認東南西北,哪有閒心給你講道理。所以,大多農村孩子都很怕父親,怕捱打。

父母忙,做得很辛苦,常常把情緒發在孩子身上,動不動打孩子,沒道理可講。

往往父子關係,母子關係或父女關係,母女關係特緊張。有的孩子成人以後出去打工,過年過節都不願意回家,或乾脆失蹤,不與家裡聯繫。

關係緊張怎麼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試著去改變吧。

改變父母是一件很難的事,那就改變自己。

一,多跟父母溝通,讓意見達成一致。

二,小事作出讓步,大事把握原則,自己作主。

三,父母錯的,堅決不聽。

試試看行不行,不行就去打工掙錢,到外面發展,每月給養老錢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