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軍隊體制是怎麼樣的?

AC-130空中炮艇


美國的軍隊體制核心就一條。既文官統治軍隊。現役軍官沒有政治地位,不得干預國內事務,而美國軍隊人物就一個。即保衛國家。

作為世界第一大國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美國是世界第一軍事大國。美利堅合眾國的的武裝力量,一般稱為美國聯邦國防軍。簡稱美軍,美國國防軍由4大軍種包括陸軍、海軍、空軍、海軍陸戰隊所構成。在2016年4月,美軍現役的陸軍、陸戰隊、海軍與空軍共134萬人中,女性約佔15.6%,美軍對女性開放所有軍職,美國軍費開支經費是中,日,德印等世界軍費開支前12位的總和。其軍事實力是世界有史以來最強大的。

根據美國憲法。美國總統是美國一切武裝部隊最高統帥,是美軍三軍總司令。美國總統通過美國國防部長來管理軍隊,美國憲法規定,現役軍官以及最近5年之內在軍隊任職的高級軍官不得擔任國防部長。(但有兩次特例)。美國國防部長是軍隊最高軍事長官,屬於政府內閣成員。職權包括掌握了高級軍官的任免、升遷。軍費。但作戰指揮屬於參謀長聯席主席。美國從1947年首次設立國防部長一職,到現在一共是26任國防部長,現任國防部長是詹姆斯·馬蒂斯於 2017年1月20日就任於特朗普政府。

而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是美國的最高的軍事機構,其首腦是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由總統任命。對總統負責,其職務相當於我國的總參謀長,主要職能是兵種的協調和進行合作參謀,為國防部、國土安全部、國家安全委員會和美國總統提供軍事諮詢。實際上就是美國軍隊的作戰指揮機構。其成員包括副主席、陸軍參謀長、空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海軍陸戰隊司令和國民警衛隊局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雖然是美國最高現役軍官,但實際權力不高於其他成員。而且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任期是兩年,最多擔任6年。

美國第一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是海軍五星上將威廉·丹尼爾·萊希。現任是 約瑟夫·鄧福德 海軍陸戰隊上將。在2015年10月01日經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就任參聯會主席。迄今為止一共有20名高級軍官擔任美軍這一最高職務。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每日點兵為您回答!

推薦大家觀看《每日點兵》第281期節目,裡面對這方面內容有說明。視頻畢竟看起來輕鬆一些。

美國1947年通過的《國家安全法》明確說明,能夠決策戰爭的,是美國總統及其領導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而且還要受美國國會的監督。而美國1973年通過的《戰爭權利法案》,進一步加強了國會對總統進行戰爭決策的控制力。準確的說,現在美軍的軍事指揮體制,是與中國宋朝相近的“文人統治”,美軍最高統帥是美國總統。

說完決策,再說執行。美國國防部,就是落實決策的執行機構。目前由國防部長辦公廳、參謀長聯席會議、陸海空三軍軍種部,聯合作戰司令部和17個總局、若干專業機構組成。其中國防部長辦公廳、三軍軍中司令部等機構屬於美軍的“軍政體系”,負責軍隊的日常訓練、行政管理、人事管理、裝備建設等任務。這其中的國防部長,以及海軍部長、陸軍部長等美軍軍種的最高職位,也都是由“文人”擔任。大家習慣性認為的軍裝大佬,如“陸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海軍陸戰隊司令”、“空軍參謀長”,其實都是各軍種的“二把手”。而且就算他們是二把手,也沒有什麼作戰指揮權。

而真正能夠指揮作戰的是美國總統、國防部長、參謀長聯席會議、聯合作戰司令部,這一整套“軍令體系”。而這裡的“參謀長聯席會議”,還只是一個輔助決策機構,真正的軍令下達,只能是美國總統或國防部長。具體如何打,是由上圖所示的美軍六大戰區聯合作戰司令部具體落實,同時還需要接受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導。美軍軍事運輸司令部、特種作戰司令部和戰略司令部是地位等同於六大戰區司令部的聯合作戰指揮司令部。

具體到美軍打仗,除了指揮機制,還有相應法律法規的約束。根據《美國參聯會聯合出版物》的分類,目前美軍開展的軍事行動主要包括三大類型:1、大規模行動與戰役;2、危機應對和有限緊急行動;3、軍事介入、安全合作與威懾。又進一步細分為武器控制、反恐行動、國防部支援的緝毒行動等13類具體的軍事行動。對於這些軍事行動,別說美軍不能決策,只能執行。就連具體的行動開展,也受到美軍“交戰規則”的嚴格限制。美軍現行的“交戰規則”是2005年6月13日頒佈的CJCSI3121.01B版本,對美軍達成任務的方法與途徑、作戰武器與戰術方案的選擇等等內容,都有嚴格的規範,並需要隨時接受“軍法顧問”的監督。像電影《天空之眼》,就充分展現了“交戰規則”在具體實戰中的運用。

曾任美陸軍軍法署署長的傅履仁John_Fugh


每日點兵


美國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也擁有最龐雜的軍事領導指揮體制,美國防部共擁有320萬軍職民職僱員。有人問為什麼要這麼多僱員,那是因為美國軍隊實行文官統治,既然是文官治軍就需要龐大的支撐體系。

美國實行軍政與軍令分開的指揮管理體制,陸海空三軍的部長都不是現役軍人,而只有陸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空軍參謀長,海軍陸戰隊司令等才是軍人。

由於具有指揮權的總統並不瞭解軍隊,這種體制下,就必須有一個懂軍事的諮詢機構,這個機構就需要有大量的軍人或者具有軍隊作戰經驗的人。

美國軍隊這種體制有利於軍政軍令暢通,也有利於作戰過程中統一協調指揮各種作戰力量,但是這中間也必然存在相應的矛盾問題,那就是各種制衡之下容易造成各種力量互相牽扯,進而只能達成相互妥協的中庸策略,難以形成最佳決策。中間難免會出現和稀泥的情況出現,這也是前不久美軍部分將領無法容忍的原因。

美軍這種體制的形成也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經過幾次戰爭實踐之後,總結而來的,可以說也算是經歷了失敗教訓和勝利經驗之後的結果。

這種體制下,美軍的軍方機構就比較精煉,一線部隊人數相對較少。陸軍部,空軍部,海軍部下面對應的都是地區司令部以及其他的支援保障性質的一級司令部。

海軍下面的編制按照艦隊進行編號,比如大家熟悉的第七艦隊,第五艦隊等等。空軍的地區司令部下面是航空隊,航空隊下面是聯隊,陸軍的地區司令部下面就是各種作戰師、旅等具體作戰力量了。當然關於美軍下面分為10個聯合作戰司令部的情況大家都比較熟悉了。


裝備分析迴歸


簡言之,美國武裝力量為兩大系統組成。

一是軍事''日常行政管理''系統——防長與三軍部長

二是軍事''軍令''系統——參謀長聯席會議“正/副”主席、陸軍參謀長、海軍作戰部長、空軍參謀長與海軍陸戰隊司令為骨幹,幷包括十大“二級戰略司令部”司令(六個大區域;四個專門項目)。

以及,各州的基幹民兵預備役之國民警衛隊。

還有,海軍水兵後備隊之美國海岸警衛隊。


石野草


一句話講白了,和平時,美國總統是總司令,但無宣戰權,也無指揮權,乃國會決策,總統就是拿鋼筆簽字,戰時,就牛B大了,所有決策總統一人搞定,(當然後面也有團隊),任期加長,五星上將為可授勳最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