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誰煮酒一生醉笑

西安市周至縣古名“盩厔縣”,位於秦嶺北麓山下,《元和郡縣誌》說:“山曲曰盩,水曲曰厔,因以縣名,故名盩厔”。因“盩厔”生僻難寫,1964年推行簡化字時改為“周至”,設縣至今2000餘年。周至縣下轄馬召鎮,是秦嶺山下一座馳名古鎮,是清代周至縣8小鎮之一。

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周至縣馬召鎮】

馬召鎮地處周至縣城正南的秦嶺北麓黑水峪口,是倘駱道的出口,是蜀人出秦嶺到周至的第一座古鎮。對於馬召鎮,小編每次前往老縣城,都在此地駐足。以西安為出發地,主要有兩條要道可前往馬召鎮。若從西安南行,到長安區終南山下,西拐107省道(本地人叫環山路)過鄠邑區,穿周至九峰鎮、集賢鎮、樓觀鎮一路向西直達馬召鎮。若從西安西行走108國道,過長安區灃河、鄠邑區澇河、進入周至司竹鎮直達周至縣城,南拐直達馬召鎮。

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馬召鎮街景】

“馬召”所來,傳說扶風學士馬融,從師摯恂,學於仙遊寺石室,名震一時,皇帝命大將軍鄧鷙召見馬融於此,並拜馬融為校書郎,邑人倍感榮幸,逐將這個古老的村子命名“馬召村”。馬召此地,在隋代為仙金裡,唐代設仙遊鄉,明代設馬召堡,清乾隆十五年建馬召倉,民國初年設馬召鎮。馬召鎮駐地馬召村,原是三個自然村合併而成,1988年三村分開,今駐地大部分在東火村。

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扶風馬家,英雄輩出】

說起“扶風馬家”那是和“扶風竇家“齊名的世家望族。扶風馬家是戰國時期趙國名將馬服君趙奢的後裔,到馬援時聲名大噪,馬援是渭北扶風縣馬家窟窿人(今歸楊凌區畢公村),東漢開國元勳,因軍功官拜伏波將軍,“馬革裹屍”說的就是馬援。

周至縣有個耿峪,是”秦嶺七十二峪“之一,《後漢書》記載:東漢時馬援進駐上林苑開墾荒地,並且出售官地,耿姓人只用百兩紋銀買下了此谷土地。初不知谷深,後來才知谷深百里。因耿姓得名耿峪。周至縣在唐朝叫終南縣,縣府在恆州。恆州有城隍廟,城隍爺就是馬援,唐以後歷代名人如蘇東坡、包青天都曾前來祭拜。

馬援的重孫就是馬融,當時著名的文學家摯恂隱居於馬召南山。馬融從扶風奔赴馬召村跟隨摯恂學習,摯恂喜愛馬融的才華,將女兒嫁與馬融為妻,後來馬融官拜南郡太守。今馬召鎮武家莊村南還有馬融讀書的石室,人稱:馬融讀書檯。唐太宗詔令歷代先賢先儒二十二人配享孔子,其中就包括馬融。足見馬融文學成就之高。

到了東漢末年,馬融後裔馬騰趁西涼權利真空,以子侄馬超、馬岱、馬休、馬鐵為核心,以羌族為主力,拉起私人武裝,人稱:“西涼五馬”,史稱“涼州大馬,橫行天下”。其中馬超就是三國時期蜀國五虎大將之一“西涼錦馬超”。

【仙遊寺法王塔】

馬召鎮黑水峪位於儻駱古道的出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其中峪口的仙遊寺曾多次屯兵。仙遊寺位馬召鎮南的黑水峪口。相傳秦穆公之女弄玉與蕭史的愛情故事發生在這裡,夫妻通曉音律,引來祥龍瑞鳳,雙雙結伴成仙而去,這就是“乘龍快婿”典故的由來,“仙遊”一詞也是由此而來,白居易在周至當縣尉的時候,在仙遊寺內一氣呵成寫下了千古絕唱《長恨歌》。

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馬召南山黑水峪】

早在西漢末年,三輔豪傑霍洪起兵討伐王莽時就屯兵黑水峪;三國姜維、鍾會、鄧艾都曾駐兵黑水峪;唐朝時期更是烽煙四起,先有兵馬元帥王思禮駐軍黑水峪,次有安祿山叛軍與唐軍在次大戰,後有唐末朱玖8萬精兵與黃巢10萬義軍在此地廝殺。

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明末闖王】

明朝末年陝北義軍蜂擁而起,有13家72營,可謂“天王遍地走,龍虎多如狗”,其中以李自成的帶頭大哥闖王高迎祥勢力最為強大。《周至縣志》記載:明末崇禎七年六月,陝北義軍混世王、八大王、張胖子、隨山虎等4支義軍從戶縣進入馬召,被鄉勇殺傷不少。崇禎九年闖王高迎祥義軍折回陝西,出黑水峪口,屯兵仙遊寺。孫傳庭和洪承疇親率明軍與高迎祥義軍戰於鰲山下。七月二十一日雙方又戰於馬召,明軍選擇有利地形,設伏於黑水峪口,因雨後霧大,高迎祥在激戰中誤中埋伏,大戰3天后,義軍大將賀人龍被馬召村民張驢子俘獲,闖王高迎祥受傷被俘,解入北京被凌遲處死。義軍推李自成為闖王。

【傳庭死,明朝亡】

到了明末清初時,吳三桂奉命遠征雲南,也是從馬召黑水谷入蜀。康熙年間,明順餘部反清,王進孝、李成棟率領反清軍出黑水谷,屯兵仙遊寺。清朝中期最大的起義當屬嘉慶年間的白蓮教大起義,縱橫五省,歷時九年。白蓮教首領王聰兒率軍,從城固洋縣出駱峪口,進駐馬召,向東進發欲攻西安,其先頭偵查人員被集賢村民誤殺,白蓮教血洗集賢鎮。清朝晚期同治年間,天平軍、捻軍、順天軍聯合入陝。其中雲南李藍領導的順天軍由洋縣攻佛坪出馬召鎮,圍攻周至縣城。城破之後藍二順在周至稱漢顯王,開府拜將,一炮擊斃有當“多龍鮑虎”之稱的悍將多隆阿。

【亂世深山出惡匪】

民國時期,軍閥混戰,潰兵成匪,嘯聚山林,出山綁票。馬召鎮南的南山峪口成了土匪的聚集地。因馬召村扼守峪口,飽受匪患。馬召鎮有城牆,有民團防守,鎮長就是有“土匪剋星”之稱的李曉樓。渭北土匪攻城馬召鎮與馬召民團、保安隊激戰,大敗而歸。南山土匪合股300餘人再攻馬召鎮,依然大敗。南山最大的勢力張宗昌為人豪爽,攜帶部眾過黃河抗日去了。啞柏土匪張老九又在馬召山中成了氣候,打家劫舍,綁票等路。啞柏、終南、馬召三家保安隊直搗張老九匪巢,大獲全勝,此後周至縣南山土匪,基本肅清。

周至縣馬召鎮馬召村!

【紅-軍-紀-念-碑】

民國時期,國-民-黨陝軍騎兵八十七團駐防馬召,1932年12月,準備南下的紅-四方面軍在馬召遭到國-民-黨騎兵阻攔,被紅-四方面軍擊潰。民國1935年6月阻擋紅-二十五軍北上的騎兵八十七團被紅-二十五軍重創。1948年,解放前夕,局勢趨於明朗,國民黨在秦嶺組建警備司令部,建制8個團,2個獨立營,2個直屬警衛連,約3000餘人。民國1949年5月,西北野-戰-軍從眉縣攻進周至,駐馬召的國-民-黨秦嶺警備司令部特務連投降。野-戰-軍東撤,秦嶺警備司令復駐馬召鎮,將馬召鎮地-下-黨負責人劉景伯活埋於馬召鎮西門外。1949年5月30日盩厔縣解放。周至縣先歸咸陽市,後歸寶雞市,直到1984年才改屬西安市管轄。豐鎬遺子-張新武/書文於2013年2月18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