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爲「得罪」了這個粵商!

7月26日晚,美國曼哈頓,歡呼、掌聲,以及閃光燈,充滿了整個納斯達克交易大廳,成立不到3年的拼多多終於敲響了上市的鐘聲,市值突破2000億人民幣。從起家到上市,淘寶用了5年,京東用了10年,而拼多多卻在各大巨頭的夾擊之下,用不到3年的時間,以燎原之勢席捲中國。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然而週一開盤後,已是滄海桑田、物是人非——廠商、媒體輿論都一邊倒地抨擊拼多多是假貨集中營。而最先向拼多多發難的是粵企創維,7月28日,創維公開發布了要求拼多多即刻停止侵權的聲明,將拼多多推上了輿論風口浪尖。

粵商君發現,除了創維電視,各大粵商品牌廠商的山寨產品也活躍在拼多多平臺上。例如與vivo品牌相似的“vivi”、“vivI”,與康佳品牌相似的“KDNRA”牌、“康佳視界”牌,與容聲(RONSHEN)相似的容聲世紀星“ROMSOMNG”和容聲生活電器“ROCHELLE”,與TCL王牌相似的“王牌佳電”……

朋友圈、微博關於拼多多“售假”的段子、嘲諷滿天飛,一篇名為《拼夕夕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的文章更是在朋友圈裡刷屏了。

截至8月2日,拼多多總市值已跌至225億美元左右,較上市當天300億美元的最高市值已下跌25%,市值蒸發高達75億美元。

向前輩學習式甩鍋

上市5天,拼多多從創業明星、僅次於阿里和京東的第三大電商平臺,成為輿論口誅筆伐的對象,成為監管調查的重點。

面對來勢洶洶的假貨質疑聲,7月31日,拼多多在上海總部召開媒體溝通會。

拼多多創始人黃崢表示,在拼多多平臺上,真正的假貨數量,肯定比媒體想象的要小。拼多多創始合夥人達達也回應稱,假貨是人性問題,是社會問題,讓3歲的拼多多承擔是不公平的。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對此大眾卻不買賬。有網友將拼多多的回應總結為以下兩點:

1、這些山寨“假貨”其他平臺上也有;

2、拼多多才3歲,彎路是一定要走的。

從26日上市到31日的溝通會,黃崢和他的小夥伴也多次提到,“拼多多隻是三歲的孩子”,“阿里爬過的坑,我們也得爬”,“這是行業普遍存在的問題”。不管有意還是無意,這些表述多少有“甩鍋”的嫌疑。

既然拼多多有意靠向前輩“學習”並藉此甩鍋,那麼就讓我們來複習一下阿里巴巴如何因“售假”而平地摔跟頭的歷史。

2015年,阿里巴巴在上市一年後,由於銷售假貨被中美兩國監管部門嚴厲批評,市值蒸發了500億美元以上。馬雲也因此登上了《福布斯》雜誌封面,標題是:無法阻擋,他的兩千億帝國建立在假貨之巔,對此沒有人能做什麼。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然而隨後,在馬雲“像治理酒駕一樣治理假貨”的呼籲下,阿里的主動打假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4萬個淘寶疑似侵權店鋪被關閉;主動刪除的疑似侵權鏈接中,97%一上線即被封殺;每1萬筆訂單中僅有1.49筆為疑似假貨。

那麼拼多多會向大前輩學習如何治理假貨問題嗎?

黃崢首先排除了做天貓模式,“我們不是不願意用天貓模式來打擊假貨,意思是說等我們做了天貓模式,還沒來得及打假,可能我們就已經死了。所以我得想一個其它的辦法來做所謂的品牌升級這件事情,應該是不一樣的。”

至於如何“品牌升級”,黃崢沒有再提及,只說爭取在未來一個月內會出臺解決方案。

兩極化的爆紅之路

其實早在拼多多IPO前夕,就曾遭到《福布斯》、《華爾街日報》質疑,指出假貨叢生的拼多多本質是Groupon(美國一家並不成功的團購網站)+一元店。

面對拼多多的爆紅上市,各方討論空前激烈,論調也趨於兩極化,基本可以總結為:

1、上哪找這麼低價的好物;

2、假貨鋪天,偽劣蓋地,誰買誰傻。

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拼多多正是用超低價的大眾商品,收割了阿里和京東未能觸及的低線城市真空地帶。

藉助騰訊獲得流量入口的東風,靠“低價拼團”爆發式增長的拼多多,捕獲的便是大批三四線或者來自鄉鎮農村的中年人群。極光大數據顯示,拼多多用戶70%為女性,65%來自三四五線城市,來自一線城市的用戶僅有7.56%。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達達曾經說過:“我們的願景,就是服務中國最廣大人群的消費升級。” 京東目前的活躍用戶數為3億,主要分佈在一二線城市,但是仍有四線以及以下城市數億普通群眾是目前的主流電商平臺無法完全覆蓋的。

拼多多的“渠道下沉”是實現其差異化競爭優勢的戰略,將電商渠道鋪設到三四五線城市。“拼多多的核心優勢是不斷做爆款,把SKU的深度做到極致,就能把壓縮成本、毛利,靠走量賺錢的思路做到極致。”

極致低價模式,確實讓許多用戶買到了實惠,更讓很多小品牌小工廠不至於因沒有訂單而倒閉。但問題就出在這些小品牌、小工廠上,拼多多幾乎已經成為山寨廠商賴以生存的溫床。

誠然許多小品牌也是擁有合法商標的,例如在拼多多平臺上銷售的“小米生活”商標歸中山奔騰電器所有,是正規註冊的商標。

然而這些有意與知名品牌“撞臉”的山寨商品的頁面,一般會通過對正品品牌名稱增加前綴、後綴,對中文字體變形,或者採用相同中文名、不同英文名的方式來迷惑用戶眼球。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些消費很大一部分是由於用戶誤以為自己買到了大牌。

依靠山寨的低價並不意味著能夠讓消費者獲得性價比,利用信息不對稱所賺的錢最終也會被抹平。

追求低價等於追求假冒偽劣?

國家統計局最新中國統計年鑑中,2016年有60%的人年可支配收入低於3.2萬元,有40%的人低於2.1萬元。換句話說,扣掉稅和五險一金後,如果你月均到手收入超過5000元,你就很可能超過了80%的中國人。

就像黃崢說的,“我做的事五環內的人理解不了”。當五環內的精英們在舒適的寫字樓裡吹著空調大聊奢侈品時,中國還有一大幫人,他們隱藏在京城5環之外,微薄的工資需要計較著花。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拼多多能夠在3年時間內,積累3.4億活躍用戶,絕不只是傍了個騰訊爸爸這麼簡單。拼多多的崛起正是滿足了這一部分消費力低下人群的需求,在他們越發貧瘠的購買力和不斷膨脹的購買慾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提供了一個看似完美的解決方案。

然而如今拼多多平臺上卻存在著品控不嚴、山寨產品氾濫、過度營銷等漏洞,讓人不禁將低價與“假冒、偽劣、山寨”的標籤聯繫在一起。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但事實上,追求低價並不等於容許假貨和劣質商品橫行。同樣在短時間內風靡全國的實體零售店“名創優品”就成為了“優質低價”的代表,其全球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葉國富的經營之道是“從渠道為王到產品為王”。

拼多多:從天堂到地獄,就因為“得罪”了這個粵商!

黃崢也希望通過拼團聚集大量購買力,購買力攢到一定程度,便可整合渠道,進行供應鏈的深度融合。

這種方法在賣紙巾上獲得了一定的成功,拼多多上的植護和可心柔兩家品牌的紙,便是由拼多多與上游廠商理文造紙廠共同打造的爆品,以量取勝。這樣的合作模式,對於許多工廠、中小品牌而言都是利大於弊的。

然而拼多多平臺仍草莽混亂,又因早早上市,資本帶來了平臺管理及升級壓力,其目前面臨的問題堆積如山,這邊有律師訴訟,那邊有監管約談,在打假之餘還要完善商業模式……

黃崢在最新的員工信中指出,面對紛至沓來的質疑,不要慌亂,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不能試圖一蹴而就。

但是現實可沒有那麼理想化,若拼多多不能早早解決這些問題,負面輿論很快便能將其壓垮。總之留給拼多多的時間不多了。

感謝你顏值那麼高,還來看我的文章,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本號。聽說點贊瘦十斤,評論走好運喔!

如果不想給別人打工,月入十萬賺錢行業,如果你想月入十萬,微信287993097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