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台獨」施政,屢遭「國際封殺」的蔡英文究竟心存什麼幻想?

执念“台独”施政,屡遭“国际封杀”的蔡英文究竟心存什么幻想?

2018年7月15日,“感悟兩岸血脈情誼,共承中華傳統文化”2018年臺胞青年夏令營北京分營,來到安徽省的劉銘傳墓園舉行活動。IC供圖

楚英

蔡英文與民進黨當局2016年5月上臺以來,在兩岸政策領域不僅拒不承認體現一箇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而且大力推行“去中國化”的“漸進式臺獨”施政,並縱容島內“極端臺獨”勢力炒作“臺獨正名公投”等。蔡當局的“臺獨”施政破壞了兩岸在國際事務上溝通協商的政治基礎,加劇了臺海地區局勢的緊張動盪,給臺灣換來的是“WHO、ICAO等國際組織會議參會無門”、多個國家相繼與臺灣斷絕關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舉辦權得而復失”、“44家外國航企紛紛改名”等一記又一記的“耳光”。可以說,蔡當局頑固的“臺獨”政策不但沒能兌現當初競選時喊出的“點亮臺灣”口號,反而讓臺灣的國際能見度越來越低,讓臺灣在國際社會的處境越來越艱難。未來,如果蔡當局繼續執迷不悟、心存幻想,恐怕臺灣的“國際空間”只會越來越窄。

拒絕“九二共識”,連嘗被“關門”“分手”苦果

兩岸及國際政治現實已經多次證明,臺灣所謂的“國際空間”之門的“鑰匙”,在兩岸關係。只有兩岸關係改善,兩岸才能在“一箇中國”框架下對臺灣參與國際事務做出合情合理的安排。否則,兩岸在國際社會只能處於“零和”的博弈狀態。2008-2016年國民黨與馬英九執政期間,兩岸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恢復了兩岸兩會的協商,也妥善處理了臺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等國際組織會議的問題,創造性地以“特邀嘉賓”“主席客人”等適當身份進行了實質、有意義的參與,兩岸在發展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問題上也停止了內耗,實現了互利雙贏。

然而,蔡英文當局上臺執政後,頑固堅持“臺獨”立場,不僅拒不承認“九二共識”,而且加大在島內推行“漸進式臺獨”,在國際上加強“倚美日抗中國”的力度,導致兩岸政治互信完全喪失,在臺灣參與國際事務上的協商基礎不復存在。蔡英文當局倒行逆施的“臺獨”施政,讓臺灣接連嚐到“國際空間越來越窄”的苦果。

首先,臺當局接連被國際組織會議拒之門外。2016年7月,臺當局農業與漁業管理部門兩名官員打著“水產協會”“對外漁協”的民間組織牌子,前往意大利參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漁業委員會(COFI)會議,但最終“不得其門而入”,1人遭禁止入場,1人入場後遭驅離。2016年9月27日,國際民航組織(ICAO)第39屆大會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3年前以“主席嘉賓”身份參與的臺當局此次被拒之門外。此外,連續8年以“中華臺北”名義和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臺灣當局,由於蔡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沒有收到世衛大會的邀請函,接連喪失參與機會。

其次,多個國家相繼宣佈與臺灣斷絕關係。2016年12月26日,聖多美和普林西比斷絕與臺當局的關係,正式恢復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關係,發出了與臺當局“斷交”的第一張骨牌。半年之後的2017年6月13日,臺當局在中南美洲重要的關係國巴拿馬正式斷絕同臺灣的 “外交關係”,並承諾不再與臺灣發生任何官方關係,同時宣佈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建立外交關係。2018年,臺當局的“邦交國”再次減少。5月,多米尼加與布基納法索接連宣佈與臺灣斷絕“外交關係”。短短1個月內,兩個國家與臺當局“斷交”,顯示堅持一箇中國原則已成為國際社會的共識。

強推 “正名公投”,臺中東青運主辦資格被取消

正當島內“臺獨”分裂勢力還在“回味分手苦果”的時候,東亞奧協7月24日在北京召開理事會特別會議,決定取消臺中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主辦權,再次賞給“臺獨”分子一記“耳光”。

臺中市能夠爭取到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的舉辦權,原本是兩岸關係改善的產物。2014年,為支持臺灣地區奧林匹克和體育運動發展,東亞奧協將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授予臺中市。然而,蔡英文當局卻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大型區域運動會主辦權,反而不斷將“臺獨”的黑手伸進體育運動,並且不顧國際奧委會與大陸的一再警示,不顧臺灣運動員、體育界以及廣大臺灣同胞的利益,執意縱容放任所謂的“正名公投”,公然挑戰“奧運模式”,最終吞下主辦權得而復失的苦果。

臺中市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主辦權被取消驗證了“不作不會死”的俗語。2016年民進黨上臺執政後,不僅縱容島內“極端臺獨”勢力發起所謂的“2020年東京奧運正名公投”,而且親自參與了多場“奧運正名公投”活動。7月20日“獨派”在高雄集結,民進黨高雄市議會正副議長康裕成、蔡昌達、陳水扁之子陳致中,民進黨高雄市黨團總召張勝富以及20多名民進黨市議員全部到齊,大肆為“東京奧運正名公投”造勢,企圖通過“公投”臺灣參與體育比賽名稱的形式改變臺灣的政治地位,達到“臺獨”的政治目的。

對於“臺獨”勢力的玩火行為,大陸國臺辦多次表達了堅決反對的立場。國際奧委會也致函中華臺北奧委會表明態度,表示不會考慮批准對中華臺北奧委會現有名稱的任何修改。然而,面對大陸與國際奧委會的一再警告,臺灣部分勢力仍不收斂,繼續推進所謂“公投”,致使臺中2019年東亞青年運動會面臨極大的政治風險與政治干擾,最終逼迫東亞奧協做出取消臺中主辦權的決定。

44家航企改名,國際社會“一中”籬笆越扎越牢

就在東亞奧協取消臺中2019年東青運主辦權的後一天,又一條讓“臺獨”分子跳腳的消息傳出,全球44家外國航空公司已遵照中國民用航空局的要求,對臺灣的稱謂進行了修改。

此次改名行動始於今年4月25日。當時中國民用航空局致函44家外國航空公司,要求這些公司在信函發出之日起30日內糾正其官網相關內容中違反中國法律、違背“一箇中國”原則的錯誤做法。此後由於部分公司申請延期,整改最晚時間推遲到7月25日。7月26日,中國民用航空局在其官網通報了相關外航網站涉港澳臺信息的整改情況。通報顯示,截至7月25日,涉事的44家外國航空公司全部進行了整改,其中40家已經完成。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美國航空公司、美國達美航空公司、美國夏威夷航空公司4家航空公司雖然未整改到位,但向民航局提交了整改報告,懇請兩週後再進行審查。至此,原本在官方網站中將“臺灣”與“中國”並列的44家外國航空公司紛紛改稱“中國臺灣”或“中國臺北”。

44家外國航空公司的改名行為體現了國際社會對“一箇中國”原則的正確認知,也表明國際社會對“一箇中國”的籬笆越扎越牢。儘管在稱謂更正過程中,蔡英文當局氣急敗壞,揚言要進行報復,甚至鼓動臺灣民眾拒絕搭乘更名航空公司航班,但是在國際社會更形穩固的“一中共識”下,臺當局的這些“反擊”顯得蒼白、荒唐。如今,在44家航空企業紛紛改名,尤其是當初蔡當局認為不會改名的日本、美國航空企業在國際社會“一中共識”面前不得不“就範”之後,恐怕只能徒嘆“臺獨”在國際社會不得人心。

總而言之,“臺獨”不是兩岸之福,更不是臺灣之福。事實證明,“臺獨”分裂行徑給不了臺灣發展未來,給不了臺灣民眾福祉,給不了兩岸和平繁榮。“臺獨”的鼓敲得越響,臺灣這個鼓面碎裂的風險就會越大。如果民進黨與蔡英文當局為了政治私利,繼續挑動兩岸關係的敏感神經,挑起兩岸同胞的敵意,升高兩岸對抗,繼續心存幻想、挾洋自重,只會讓臺海地區更加緊張動盪,也只會讓臺灣民眾的福祉、利益、尊嚴,更加受到傷害與犧牲。(主編王義偉 編輯嚴葭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