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林俊德,是一位將軍,一位院士,一位浙大校友。他一輩子隱姓埋名,堅守在羅布泊,參與了中國全部的45次核試驗任務。他的一生都在不停地戰鬥,不停地奉獻,哪怕是在生命最後的幾小時裡。堅守荒漠長達五十載,如一朵怒放在茫茫戈壁的絕美馬蘭。

以最艱難的姿態,完成生命最後的衝鋒

2012年5月4日,他被確診為“膽管癌晚期”。為了不影響工作,他拒絕手術和化療。5月26日,因病情突然惡化,他被送進重症監護室。醒來後,他強烈要求轉回普通病房,他說:“我是搞核試驗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現在最需要的是時間。”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林俊德住院期間,整理移交了一生積累的全部科研試驗技術資料;多次打電話到實驗室指導科研工作。5月31日上午,已極度虛弱的林俊德,先後9次向家人和醫護人員提出要下床工作。於是,病房中便出現了震撼人心的一幕:病危的林俊德,在眾人的攙抬下,向數步之外的辦公桌,開始了一生最艱難也是最後的衝鋒…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儘管身邊的人都不斷地勸他休息,而他接下來說的一句話,讓在場所有人再一次掩面啜泣!“坐著比躺著好啊,我不能躺下,躺下了,就起不來了!”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來不及把筆記本上5條提綱的內容填滿,來不及整理完電腦中全部文檔,甚至來不及給親人以更多的囑託和安慰,20時15分,這顆赤子之心便匆匆停止了跳動,這位軍人,完成了生命中最後的衝鋒。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轉身後,是全體中國人為之深深動容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林俊德院士去世後,被評為當年的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七十餘載默默無聞,可當他的事蹟在新華網、人民日報等國家媒體播出時,雖然全國很多人第一次聽說這個名字,但都為他的事蹟深深動容,在這顆高尚的靈魂面前,無數人灑下熱淚。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中央電視臺曾專題播放過以他的事蹟為原型的電視劇《馬蘭謠》,向人們講述當年李俊德院士的馬蘭精神。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不論曾經埋名了多少年,國士無雙,人們始終會牢記於心。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雖埋名在荒漠,卻埋不掉的深深浙大情

1938年,林俊德出生在福建省的一個偏僻山村。新中國成立後,林俊德靠著政府的資助,上完了中學。1955年,17歲的林俊德這個山裡的窮孩子,硬是打著赤腳考上了浙江大學機械系。在浙大讀書期間,沒有回過一次家。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據當時林俊德在浙大的同班同學魏賽珍回憶:林俊德一貫樸素無華,謙虛低調。回想起大學一年級時,他三門考試都得了5分(滿分),是個全優生,但是他不申請全優生,不與別人爭高低。在隨後幾年中他總是默默地努力學習,他平時不在同學面前表露和宣揚自己,畢業時他的總成績是我班最高。

1997年,浙大百年校慶時,林俊德和我國“兩彈一星功勳”科學家程開甲被學校以“貴賓”身份邀請回校。闊別37年的老同學——林俊德回校了。總想聽聽他講述分別幾十年來生活工作的情況,結果他只簡單地回答說,他是搞“振動”的。隨即卻講述了42年前新生時,他來浙大的故事。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最令人動容的,林俊德院士逝世時留下了一隻戴了15年的手錶,這手錶就是浙大百年校慶時送給院士的紀念品。他一直戴著,舊了磨手,就用透明膠粘上。2017年,在浙江大學建校120週年紀念晚會上,這隻手錶又回到了浙大。這故事一直讓所有浙大人深深感動著。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在浙大求學的這段時間,練就了林俊德院士勇於探索,刻苦鑽研的精神。在浙大舉行的林俊德院士事蹟學習會上,林俊德同學院士的浙大同學張文斌回憶:1958年,張文斌和林俊德被安排攻克液壓馬達的難題。當時僅是大三學生的兩人,甚至都沒有見過液壓馬達——唯一有的只是一張蘇聯液壓馬達的示意圖。在老師的帶領下,他們通過反覆研究,終於掌握了工作原理,併成功地在三週後製作出了一臺液壓馬達。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浙大原副校長(物理系原系主任)王謨顯教授,生前曾經很形象地對教師強調說:“教師要交給學生的不是一條魚,而是釣魚杆。”

林俊德在大學裡就是學會了如何用釣魚杆去釣魚。有了這本領,才能把認為不可能的事變為可能,才能用自行車輪胎和鬧鐘等零件,研製出壓力自記儀,測出核爆炸衝擊波;才能把切菜的菜板和戈壁灘上的沙子,也用來作為實驗的材料解決技術難題,節約大量經費;才能做到他所說的:“咱們花錢不多,做事不少。咱們講創造性,講實效,為國家負責。”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從青絲到白髮,他始終和國家命運緊密相連

大學畢業後,林俊德被分配從事核試驗研究。從1964年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到1996年中國進行的最後一次地下核試驗,參與了中國的全部45次核試驗。林俊德是“核試驗衝擊波機測儀器研製小組組長”。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他們用了半年時間獨立創新制作了鐘錶式壓力自記儀,為測量核爆炸衝擊波參數提供了完整可靠的數據。一年後成功用於中國的第一次核試驗,並在這之後獲得30多項科技成果!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今天,中國之所以強大,中華民族的銅牆鐵壁之所以堅固,正是有千千萬萬個像林俊德院士一樣的大國脊樑,他們默默無聞奉獻!他們甘願籍籍無名!

臨終前,林俊德院士叮囑大家,他要葬在核試驗基地,葬在戈壁荒漠之中,回到他一輩子戰鬥生活的那片熱土。馬蘭人送給他的一副輓聯:“鏗鏘一生,苦幹驚天動地事;淡泊一世,甘做隱姓埋名人”。這是對他一生多麼貼切的寫照。

林俊德院士是我們這代人的楷模和驕傲,是“時代的先鋒”,是浙大的驕傲,值得所有浙大學子深深緬懷。

參與國家45次核試驗,病危時仍不忘工作!這位浙大校友院士,扛起中華安全脊樑

記得《感動中國》給林俊德院士的頒獎詞這樣動情地寫道:“大漠,烽煙,馬蘭。平沙莽莽黃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劍河風急雲片闊,將軍金甲夜不脫。戰士自有戰士的告別,你永遠不會倒下!”

本文內容整合自人民日報,北洋之家在線,浙大校友,浙江大學微信

圖片來自互聯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