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李蓬課題組發文揭示脂滴介導的細胞器協作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的機制

7月9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李蓬課題組在《糖尿病》(Diabetes)期刊在線發表題為《脂滴、過氧化物酶體和線粒體通過CIDE-ATGL-PPARα通路協同作用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Coordination Among Lipid Droplets, Peroxisomes and Mitochondria Regulates Energy Expenditure Through the CIDE-ATGL-PPARα Pathway in Adipocytes)的研究論文。該工作利用小鼠模型、細胞和分子生物學手段闡述了脂滴-線粒體-過氧化物酶體協同作用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的機制。

脂肪細胞的脂代謝在維持全身的脂穩態中起到重要作用。脂肪細胞中脂肪的過多積累會導致肥胖(obesity),而脂肪細胞脂肪積累的缺陷則導致脂肪的異位儲存於其它臟器,如肝臟和心臟等(lipodystrophy),二者均導致機體脂代謝紊亂而引起一系列代謝性疾病,如胰島素抵抗、脂肪肝和炎症反應等。脂滴是細胞內儲存脂類的重要細胞器。脂滴的動態變化(生成、融合、長大、降解)和脂代謝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而脂滴的動態變化和其他細胞器如線粒體、內質網、自噬體的關係也不清楚。儘管脂滴是一種在不同物種和不同細胞類型中都存在的細胞器,它更為豐富地分佈在脂肪細胞中,因此脂肪細胞是研究脂滴與其它細胞器互作的重要細胞類型。

清華大學李蓬課題組發文揭示脂滴介導的細胞器協作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的機制

圖1. Cidea和Cidec的缺失導致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增加

Cidea和Cidec蛋白在脂肪細胞中高丰度表達,並且都能夠定位於脂滴表面,參與脂肪細胞的能量代謝。在該研究中,以Cidea/Cidec蛋白為研究對象,作者闡述了脂滴和其他細胞器的協同作用模式,以及該協同作用對脂肪細胞和機體全身代謝的影響。首先,研究者構建了多種動物模型,發現Cidea和Cidec雙敲除小鼠代謝率明顯增加,其白色脂肪組織和褐色脂肪組織脂積累明顯下降,脂肪組織中脂滴明顯變小,雙敲除小鼠的胰島素敏感性顯著提高。

對其肪組織進行基因表達譜分析,發現缺失Cidea/Cidec後脂肪組織基因表達譜發生明顯改變,其中脂肪酸氧化磷酸化相關的通路明顯增加;進一步的細胞生物學的檢測發現,Cidea和Cidec雙敲除脂肪細胞中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的數目明顯增多,脂肪酸的氧化代謝明顯增加。該研究顯示脂滴作為細胞內的重要細胞器,其代謝的變化可以在基因水平上改變細胞的代謝狀態,並通過增加線粒體和過氧化物酶體的功能來實現脂肪酸的水解-釋放-氧化過程。該研究闡述了脂滴-線粒體-過氧化物酶體的協同作用在脂解-脂肪酸氧化中的重要作用。

進一步分子機制分析,Cidea和Cidec的缺失導致脂肪降解酶ATGL活性上升、遊離脂肪酸增多,遊離脂肪酸作為配體激活PPARα及其下游的過氧化物酶體和線粒體通路,導致脂肪消耗增加。

清華大學李蓬課題組發文揭示脂滴介導的細胞器協作調控脂肪細胞能量代謝的機制

圖2. CIDE-ATGL-PPARα調控脂肪細胞代謝示意圖

由於脂肪細胞脂滴豐富,尤其白色脂肪細胞中的單室大脂滴佔據了細胞的90%的比例,其它細胞器丰度低,使得在脂肪細胞中研究脂滴與其它細胞器的互作有一定難度。本研究巧妙地藉助肥胖背景下的Cidea和Cidec均缺失的小鼠(ob/ob/Cidea-/-/Cidec-/-)及其脂肪細胞為研究模型,呈現了能量代謝非常旺盛的模式下,白色脂肪細胞和褐色脂肪細胞能量代謝的同時啟動,同時這些細胞內脂滴-過氧化物酶體-線粒體三者間的協同作用,極大地提高了脂解、脂肪酸氧化及氧化磷酸化過程,從而調控了機體全身代謝的影響,為代謝性疾病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博士後周林康和博士生鬱苗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李蓬院士和徐俐博士為共同通訊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膜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以及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資助,並得到清華大學生物醫學測試中心的大力支持。

論文鏈接:

http://diabetes.diabetesjournals.org/content/early/2018/07/03/db17-14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