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岩》登陸天津!

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登陸天津!

一、香港風味

名場利場都是戲場

TVB作為港劇的代表,其影響不僅僅是港臺地區,更是內地一代人的共同記憶。那瀰漫著市井煙火氣息的故事鋪陳,宏大歷史背景下於細枝末節處展現的小人物的悲歡,都曾深深的打動著我們。而《親愛的,胡雪巖》就是這樣一部TVB港劇味道的歷史劇。在重塑晚清傳奇商人胡雪巖的角色形象之餘,其故事背後所負載的文化旨趣與當代意識也頗有嚼頭

故事講述胡雪巖一生大起大落,其生命歷程緊扣晚清國運興衰。他憑藉其善造時勢、知人善任的能力,從家徒四壁的小夥子,搖身一變成為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時局動盪,他以獨到的眼光及財力,協助王有齡及左宗棠對抗太平天國及西方列強的侵略。官商兩棲的胡雪巖一生有所追求,在政商兩界都與洋人對著幹,同時亦不計成本地贈醫施藥,惠及貧苦大眾。在他心中,這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追逐。

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登陸天津!

二、虛實相生

獨特的中國詩意話劇

《親愛的,胡雪巖》由香港資深劇作家潘惠森編劇,劇本成於1998年,在2000年第十屆香港舞臺劇獎榮獲最佳劇本,時隔十多年再由香港話劇團重新鍛造。16年此劇在香港重新上演後,場場爆滿,獲獎無數。潘惠森自述,當年為了寫這個戲,翻遍了當時坊間能找到的資料,並從中整理出一個脈絡,他自認劇中的虛實是“一筆糊塗賬”,而劇名中一個“親愛的”,表示出作者更傾向以一個親近的角度,去對待這個歷史人物,似是作者寫給胡雪巖的一封書信

“過去頗長的一段日子,我幾乎天天寫劇本,有時候一天幾行,有時候兩三百字一天沒更多的時候是‘空白’。現在回看這一堆名為劇本的東西,好像在讀者自己的‘日記’……憑著這些‘日記’,我找出了過去生活的痕跡,可是當中有多少是真實發生過,有多少是我的臆測,有多少是時空上的錯置?我自己的過去,已是如此的難以辨識,更何況是我不認識的人——胡雪巖?”

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登陸天津!

潘惠森說翻看舊稿,想到的其實是美國作家菲茨傑拉德的小說《了不起的蓋茨比》,因為“蓋茨比這個人有著一種異於常人的追夢的激情,而這種激情的強度,幾乎已達無堅不摧的境界,我覺得,現如今,有夢的人已少,有夢而去追的人更少,追夢而達無堅不摧的境界者,可謂奇人異事了。我希望我寫的胡雪巖,也有這種魅力。”潘惠森的作品以荒誕、黑色幽默見長,一直喜歡“微觀”社會民生百態

。在潘惠森28年的編劇生涯中,共編創了50多部戲劇作品,五度獲得了香港舞臺劇獎最佳劇本獎。

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登陸天津!

而司徒慧焯早在10年前就想排這部《親愛的,胡雪巖》,也特地把這部戲排在自己導演生涯的第100部作品的位置上,以示對這部作品的特殊情結。

為將一個晚清傳奇人物一生的起承轉合,與現代觀眾的感受扣連,導演在整部劇的31場壓縮戲劇時空裡,運用多種媒介方式剖開人物的內心世界。劇情時空紛迭,人物交錯,舞臺轉換卻從容有致,頗有現代劇場的質感。舞臺上別出新意的皮影、太極和戲曲身段卻有著傳統戲曲的節奏韻致。

地處於東西文化強烈交鋒處的香港話劇團,將兩種文化無縫的融合,更打造出一種頗具中國詩意的話劇形式

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登陸天津!

微觀寫社會,冷眼看人生,《親愛的,胡雪巖》從胡雪巖的一生,寫出了幾乎整個晚清的風雲變幻。縱橫廣闊時空,引發歷史與當代的對話,叩問永恆不變的人生價值;以從容的智慧展現冷峻的幽默,始終保持距離感,見證這個也有趣的現實世界。

香港話劇團《親愛的,胡雪巖》登陸天津!

《親愛的,胡雪巖》

演出單位:香港話劇團

演出時間:9月14、15日 19:30

演出地點:光華劇院大劇場

粵語演出·配中文字幕

時長:180分

主創名單

編劇:潘惠森

導演:司徒慧焯

特邀主演:潘燦良

主演:劉守正、黃慧慈、雷思蘭、

高翰文、餘翰廷、邱廷輝、歐陽駿

佈景及服裝設計:王健偉

燈光設計:張國永

作曲及音響設計:陳偉發

影偶設計及指導:陳映靜

主辦單位: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天津北方演藝集團有限公司演藝票務分公司

票務總代理:天津演藝網

天津演藝網/大麥網/永樂票務/貓眼娛樂等多家渠道購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