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皇帝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

李薔薔


同治皇帝應該是大清王朝最沒有存在感的皇帝啦!6歲繼位,17歲親政,19歲就拜拜啦!在在位這十幾年裡可以說是大事不斷,從平定太平天國,捻軍到回民叛亂再到如火如荼的洋務遠動,可惜和同治皇帝都沒什麼關係,因為他有一箇中國曆史上非常強悍的母親---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這個人的性格比較強硬的,所以對同治同治管的就比較嚴厲。可以理解,母親對兒子望子成龍嘛,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最優秀的,加上性格所致,導致慈禧對同治就沒什麼笑臉,全是呵斥!孩子嘛,都有叛逆期,所以同治非常不喜歡親生母親慈禧,但卻很喜歡慈安太后,因為慈安比較溫柔,同治認為這才是母親應該的樣子!這個事慈禧很生氣!


同治17歲該結婚選皇后啦,那時候全是父母包辦,找幾個女的讓皇帝選。慈禧選的是富察氏,慈安選的是阿魯特氏。慈禧非常不喜歡阿魯特氏,因為他姥爺是瑞華,當年的顧命八大臣之一,最後讓慈禧給殺啦!但慈安既然選了,也不能不給面子呀!就讓同治自己選擇隨是皇后,同治豪不猶豫的選了阿魯特氏。(看畫像阿魯特氏長的還挺好看)阿魯特氏成為皇后,富察氏成為貴妃,這回慈禧更生氣啦!

婆媳關係要是不好,這個家庭肯定不穩定,慈禧經常找皇后的麻煩,給她穿小鞋。她怕萬一皇后懷孕再生個皇子,母以子貴,對她的權力有威脅。她就不讓同治和皇后同房,總讓同治和貴妃多親近親近!那同治肯定不能聽呀,慈禧一讓和貴妃親近,同治就就找個地方自己睡覺去啦!而慈禧對皇帝的私生活是越管越寬,最後應該是給同治管急啦!這倆女的我都不去啦!我出去找!從此以後同治就天天晚上微服私訪,各種煙花柳巷是轉了個遍!周星馳演的《九品芝麻官》裡的皇帝就是同治!不到兩年時間,同治皇帝就一命嗚呼啦!

清宮檔案記載同治死於天花,民間更多流傳的是同治死於花柳病,也就是梅毒!說是御醫沒看出來是梅毒,按照天花給同治皇帝治的病,結果給同治治死啦!還有一種比較危言聳聽的說法,說是慈禧知道同治得的是梅毒,但她恨這兒子,就授意御醫按天花治,把同治害死啦!不管怎樣吧,反正同治是死啦!同治短暫而充實的一生就這樣結束啦!(他死後,慈禧就把皇后阿魯特氏給處死啦!據說阿魯特氏死時已經懷有3個月身孕啦)


劉魧檙侃歷史


同治皇帝在90後的眼裡是什麼樣的呢!

我身為90後感覺,同治是比較悲哀的一個孩子!

第一

5歲的時候登基,掌管國家事物!5歲的孩子懂什麼,光想著玩兒啊!這個時候強加給他學習,肯定學不好!所以慈禧太后對這個孩子越來越沒信心導致後來關係惡劣!

第二

一個孩子從小沒有童年,加上繁重的學習,惡劣的家庭關係。在青春期的時候就要爆發了!15歲左右就要娶妻生子,青春期控制不住的呀!導致同治基本上渾渾噩噩的。一直到19歲駕崩!

正史說是染上天花病逝。

野史有說是,同治找男寵染上梅毒的!

都有一定可能。這麼樣的生活環境,肯定會讓人的思想不正常!

第三

慈禧太后 有自己的政治報復,她希望自己能名垂青史!所以 同治皇帝 不需要有多高的政治思想和頭腦!同治年僅19歲的生命也不排除政治陰謀!


總結一下:

通過同治皇帝的生平,我們應該領悟一下

  1. 正常的童年生活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2. 到什麼時候做什麼事兒!
  3. 健康,和諧,平等,溝通的家庭氛圍能造就更好的孩子
  4. 家長的期許是好的,但是要結合實際情況

    以上是我的個人分析,謝謝


小歡叨叨叨


性格懦弱而容易自暴自棄的孩子,在無法抗爭的情況下,他也只能如此。

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第一身份——慈禧太后的親兒子。

再看“同治”的由來——同治帝繼位的時候還小,當時有東、西兩個太后共同“攝政”,或者說共同監護皇帝,故年號“同治”,意思差不多算是“共同整治”,呃~壓力好大呀。

為什麼這麼介紹呢,因為這就是載淳這一生的悲哀,也是能讓人快速記憶人物的方法,畢竟同治皇帝的存在感偏低。

一生最大的傳奇,同時也是一生最大的懸疑,為世人所津津樂道的竟然是——同治帝究竟是得天花死的還是患梅毒而亡。

沐浴政績的光芒,而光源卻是包括他母親在內的兩宮和朝臣,合著也沒同治皇帝什麼事。

知道這些以後,那現在我們來正式介紹一下:愛新覺羅·載淳即清穆宗,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八位皇帝,年號“同治”。為清文宗咸豐帝長子,生母為孝欽顯皇后葉赫那拉氏(即,慈禧)。


同治同治,到底是多少人“共同整治”

咸豐帝去世後,6歲的載淳即位,擬定年號“祺祥”(後,同治),載淳嫡母鈕祜祿氏和生母葉赫那拉氏並尊為皇太后。

“同治”含義可做四種詮釋:

一是兩宮同治;

二是兩宮與親貴同治;

三是兩宮與載淳同治;

四是兩宮、載淳與親貴同治。

總之,同治皇帝變成了名副其實的同治。

在同治皇帝繼位之初,有三大陣營“瓜分”了本屬於同治的皇權,雖然當時同治帝年紀也確實太小,不堪重任,但除八大輔臣外,我個人認為權利分化其他勢力的都是不正常卻也無可奈何的。

第一股勢力——大家耳熟能詳的慈禧,外加被某些影視劇過分美化、超級厚道的慈安。

第二股勢力——咸豐定的顧命八大臣,戶部尚書肅順、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協辦大學士及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贊襄政務,也就是輔政。

第三股勢力——恭忠親王愛新覺羅·奕訢,祺祥政變中為後宮奪權立下汗馬功勞。

祺祥政變後,權利這個勝利果實被瓜分的情況一目瞭然,兩宮垂簾聽政,親王奕訢輔政,各得其所。(顧命八大臣中,肅順斬首;載垣、端華賜死;另外五大臣則被革職或充軍。)

同治皇帝很有意思,因為慈禧的性格有些扭曲,並且脾氣也大,所以同治皇帝跟親孃慈禧好像也不怎麼親,倒是和脾氣稍順的慈安比較親近一些,慈安提議以侍講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后,慈禧主張以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皇后。載淳本人喜歡前者,載淳便以阿魯特氏為皇后,富察氏為慧妃。

婚後,同治也沒太注意慈禧的感受,慈禧寡居多年,就這麼一個親生兒子,這個兒子不單選皇后不聽自己的,婚後還娶了媳婦忘了娘,見天的就和阿魯特卿卿我我,慈禧看到眼裡,氣得也是不行不行的,最後同治臨死的時候慈禧好懸當場給阿魯特用刑(阿魯特吞金後搶救成功,又被慈禧直接賜死,真是恨毒了阿魯特)。本已想著逐步交出的權利,自然也是不給了,對她而言,這個兒子讓她很寒心。

所謂的“親政”後,慈禧的皇后人選,同治他不聽話,慈禧修頤和園的主意,他倒是積極支持,結果出奇精確的捅中了馬蜂窩,不分派系,朝堂上是反對聲一片,靠募捐?誰敢理他,即便貪的跟和珅似的,誰會傻瘋了把自己暴露出來·掏錢修園子呢。

同治在位期間的政績我就不寫了,因為不能對號入座,瞎耽誤工夫。本來這些政績與同治就沒什麼關係,還寫出來耽誤大家時間幹嘛。

十二月初五(公曆1875年1月12日),載淳逝於養心殿,享年19歲。死因:在沒有定論的情況下,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傾向和見解,我傾向於——同治死於梅毒。歷史學家蕭一山在他1923年所著的《清代通史》裡,也再三強調了同治帝就是死於梅毒。另外,同治皇帝主治御醫李德立的兩位曾孫李鎮和李志綏分別撰文稱,祖上口傳秘聞,同治帝死於梅毒。


古今通史


同治的年號意思是兩宮同治的意思,因此在同治帝18歲親政前的治理政策,都是兩宮太后的共同決定,和同治帝沒有多大關係,同治帝在這個期間都是跟隨李鴻藻學習。

因此要評價同治帝這個人,只能用同治帝親政後的行為來評價。親政前的措施,和同治帝無關,不代表他的思想和行為。

1862年同治帝即位;

1872年9月同治帝大婚;

1873年1月同治帝親政;

1875年1月,同治帝去世。

即同治帝真正的親征時間只有2年時間。在同治帝親政時期發生的大事有:

1874年的臺灣牡丹社事件及後續的中日北京專約;

1874年同治帝下令重審楊乃武與小白菜案;

同治帝進行圓明園修復工程,但遭到大臣反對,最後在被慈禧太后下令停工。


同治帝的功過:

功勞:

在處理臺灣牡丹社事件上手法較為成熟,有禮有節;

牡丹社事件後,下令全面開發臺灣,全面在臺灣增設府縣,將臺灣生番納入大清管理範圍之內;

下令重審楊乃武和小白菜案,刷新西方人對大清司法系統的觀感;


過錯:

在中日北京專約時默認琉球國為日本領土;

不顧財力,一心要修復圓明園,而目的和光緒帝時的頤和園一樣,只是想讓兩宮太后退休好讓自己獲得大權獨佔。

同治帝在親政一年後因為兩宮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等王公大臣的節制,不能做到大權獨攬而對治理意興闌珊。


其實客觀的說,

同治時代可以說是清朝時期各派勢力制衡最均衡的時期:兩宮太后、同治帝、王公大臣、曾國藩等漢人大臣等形成了大清權力制衡的最佳時期。同治帝一心想要大權獨攬,不甘心實現同治模式,荒廢朝政,最後因為梅毒而死,也是他可悲之處。

本來他能夠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皇帝之一,一念之仁,卻成為了風流花下鬼!

從同治帝處理日本攻打臺灣生番的牡丹社事件的手法,和光緒帝處理甲午戰爭手法,同治帝的治理手法比光緒帝更為圓滑、更成熟。如果同治帝能夠接受兩宮太后、王公大臣、地方漢人大臣這三方勢力相互制約的同治事實,他就成為中國歷史上的披得大帝。

《清史稿》對於同治帝也有惋惜之意:

“泊帝親裁大政,不自暇逸。遇變修省,至勤也。聞災蠲恤,至仁也。不言符瑞,至明也。藉使蘄至中壽,日新而光大之,庸詎不與前古媲隆。顧乃奄棄臣民,未竟所施,惜哉!”


歷史哨聲


同治皇帝在清朝的眾多皇帝中,屬於存在感最為薄弱的皇帝了。他的存在感幾乎全被她的親生母親——慈禧太后所遮擋。如果不是有一個迴光返照般的“同治中興”。可能很多人都不知同治皇帝,只知慈禧太后了。

同治帝,名為愛新覺羅·載淳,他是咸豐皇帝的長子,也是唯一存活的兒子。1861年,咸豐皇帝逝世後,載淳繼承皇位,年號同治。同治帝是滿清第十位皇帝,清軍入關後的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12帝中壽命最短的皇帝。


同治帝6歲繼位,19歲就已病逝,雖然在位了13年,但在位時間大部分都是未成年時期,再加上他有一位權力慾望極重的母親——慈禧太后,同治僅親政一年就已病逝,因此他既無機會,也無時間治理國家。反倒是在野史中,同治帝大名鼎鼎。

同治皇帝始終生活在他的母親慈禧太后的陰影之下,也始終被兩宮太后當做傀儡。在同治帝之前的九位清朝皇帝,無論能力大小,水平高低,至少勤政和掌控朝堂是沒有問題的。但同治皇帝完全是個悲劇,他幼齡繼位,被兩宮太后視為傀儡,對他的教育更是完全失敗。同治皇帝最可悲的是,他的死甚至對於清王朝完全沒有任何影響。



雖然與同治帝毫無關係,但正是在同治帝在位期間,清廷被迫重用了漢族大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人,平定了太平天國運動、捻軍、陝甘回亂。同時,這些漢族大臣們掀起的洋務運動,使中國初步具有了現代化的工業工廠,也大大延續了清王朝的壽命。


鳶飛九天2018




同治皇帝,他的年號時怎麼來的?他老爹,不對,應該是皇阿瑪由於長期吸食鴉片早早的就去十三陵報到去了,剩下的孩子都很小,所以他皇阿瑪死後,他的兩個大老婆東太后慈安和西太后慈禧共同執政,所以才改元“同治”,從此進入了“太后垂簾、親王輔政”時期

同治在位期間,曾國潘,李鴻章,左宗棠一批重臣還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一系列的農民運動。也辦了一些洋務運動。不過和同治沒多大關係。參政以後的確辜負朝廷上下對他的期望,有人將這段時期稱為同治中興。洋務運動本身也沒有起什麼大的作用。而且太平天國的滅亡是由於它的腐化所導致的,太平天國的滅亡是時間問題。

這位同治皇帝,因為慈禧太后的嚴厲親近慈安太后,很不得親母慈禧太后喜歡,後來又把慈安太后看中的阿魯特氏立為皇后,因此母子之間離心離德,只剩下了權力的爭鬥。而且在上書房時期,穆宗皇帝的堂兄愛新覺羅·載澄引著穆宗皇帝出宮“冶遊”(也就是逛紅燈區),於是性格更加叛逆放蕩不羈。

總評:同治皇帝為大清帝國的第十代皇帝,是在國難中繼位的,也是在腥風血雨中度過自己的上書房生涯的。

做了十幾年皇帝始終沒有擺脫慈禧皇后和恭忠親王奕訢叔嫂的擺佈,只能當一個傀儡。由於慈禧太后過度的嚴厲和慈安太后的過度放縱,進而導致而他個人三觀塑造的失敗。失敗的教育導致一個失敗的皇帝,可以這麼說他的所作所為辜負了臣民對他的期望。這個到死都讀不通順奏章的皇帝,空有一身壯志也只能黯然離世,

他的死不會對帝國的運轉有任何影響,而他的陵寢惠陵,也被砍去了神道和石像生……


鄢城秀才


同治是個可悲又行為乖張的人。他出生在皇家,身份尊貴,卻缺少童年的快樂和溫情。作為皇帝,又遇上個專權跋扈的母親,政治抱負不能實現。作為丈夫,自己心愛的皇后和母親關係不好,夾在中間左右為難。最後同治以放浪不羈來排解自己心中的抑鬱,卻得花柳病年紀輕輕就死了,同治的一生可謂失敗又可悲啊!

同治五歲登基做了皇帝,他母親慈禧太后對他寄予厚望,為他安排了豪華的教育團隊為的是培養同治成為一代明君。只是貪玩好動的同治不喜歡讀書,常常敷衍了事。慈禧太后對自己的兒子嚴厲多過溫情,而同治的養母慈安太后卻對同治是百般寵溺。如此失敗的教育,讓同治變得玩世不恭,叛逆乖張,一份奏摺裡面的字都認不全啊!

到了同治16歲大婚,自己選擇的皇后不討慈禧的喜歡,慈禧也處處刁難皇后,讓同治鬱悶不已。到了同治18歲親政了,本以為自己能夠為所欲為,卻沒想到在政務上處處受障礙。滿朝的文武大臣基本上都是慈禧的心腹,什麼政務上的事都要慈禧過問才能處理,這讓同治是非常抑鬱和弊屈。鬱悶的同治想找心愛的皇后排解排解心情吧,慈禧又派人監視自己的私生活希望自己多點開枝散葉,哪還怎麼活啊!既然你們讓我向東,倔犟的同治偏要向西,哪個妃子我都不去了。只是長夜漫漫寂寞難耐啊,已經說好不去後宮了,那就出宮到外面玩唄!於是同治和自己的伴讀兼損友恭親王的兒子一起到外面的青樓酒館遊玩,玩的那是樂此不疲啊!所謂玩多了刺激了總會出事啊,這不19歲的同治就患上了花柳病,這種病在當時可是治不了啊!慈禧得知後,那是悲憤交加啊,自己所有的期望和寄託都破滅了,難道人到中年自己再一次變成孤單一個人了!最後的慈禧放棄了自己的兒子,也放棄了心中最後的念想,只留下對權利的追逐。慈禧用不到幾天的時間,就安排好了自己再一次垂簾聽政的佈置,孤獨痛苦的同治在寒冷的夜裡死去,離去的時候他是否後悔自己的行為還是可憐自己有一位強勢的母親,這就誰也不知道了。19歲的同治死後,慈禧立年幼的光緒做皇帝,自己再一次垂簾聽政,慈禧徹底成了孤單一個人,內心沒有了溫情,只有對權力的慾望!

同治是悲哀的也是失敗的,因為他的一生參雜了太多的權力算計,自己沒有辦法去處理,一味的對抗和叛逆導致了自己人生悲慘的結局。怪自己還是怪強勢的慈禧,誰也不知道了!


歷史神秘人282698251


謝悟空邀。同治帝載淳是咸豐帝奕詝唯一的兒子,也是慈禧太后的獨子,作為大清的十代目,他在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的所謂國難中繼位,在血雨腥風中度過自己的上書房生涯,做了十三年皇帝卻始終沒有擺脫兩宮皇太后和恭忠親王奕訢叔嫂的擺佈,一直是一個傀儡。

同時由於慈禧太后對其過度的嚴厲以及慈安太后的過度放縱導致他的人品塑造很畸形,鬱郁不得志的他對外面的花花世界很好奇,經常出去尋花問柳。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日,在喝過一碗治療天(mei)花(du)的藥汁後,這個空有一身雄心壯志卻連奏章都讀不通順的傀儡皇帝黯然辭世,歿年十九歲。終其一生,沒什麼太大作為,其在位期間,雖然清朝鎮壓了太平天國等農民運動也興辦了一些洋務,但這跟他沒多大關係,是他背後的實際掌權人慈禧太后和曾國藩、李鴻章等重臣來操辦的。


不定期出沒於歷史問答頻道,喜歡請關注,謝謝。


蹲村口的李大爺


清穆宗同治皇帝愛新覺羅·載淳(1856—1874年),作為清朝的第八個皇帝,在位13年,可是19歲便去世,是清朝所有皇帝裡面去世時最年輕的一位,但是這並不代表同治沒有成就,在位期間,有了“同治新政”,輕工業和製造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軍事上大力發展兵工廠、教育上培養新型技術人才,一直鼓動國內人學習西方先進技術,奈何英年早逝,不然後面的清朝很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總而言之就是個“大不幸”的人!

沒有父愛的人;六歲時父親就去世了!

沒有童年的人;六歲登山皇位,從此再也不能享受該有的童年快樂!

沒有自由的人;從小就被慈禧管的死死的,經常受到責罵,與母后關係差到極致!
沒有美好婚姻的人;自己喜歡的女子不能娶,不喜歡的女子母后又逼著自己娶!最後雙方都不快樂,導致自己經常去尋花問柳!

沒有上天眷顧的人;19歲那年就去世,死於天花,最美好的年華,剛剛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卻因為無情的病魔的到來,結束了他的一生。

同治皇帝還是個可憐的人;他的一生沒有幾個知心的朋友,加上從小就心裡有陰影,導致長大後因為討厭慈禧太后執政,乾脆什麼都不管,天天喝酒尋歡。

【羽評歷史,歡迎右上角關注、評論、點贊】


羽評歷史


同治皇帝即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清朝第十位皇帝。六歲登基,在位十三年,十九歲得了花柳病駕崩,是清朝十二個皇帝中去世最早的。 同治帝在位期間設立總理衙門,這是中國兩千多年來第一個專門處理外事的中央機構,以應對日益棘手的中日、中俄關系。開展“洋務運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在上海、南京等地興辦洋務,開辦軍工企業,創建了規模最大的軍事工業——江南製造總局,開辦外國語學校,培養洋務人才。同治十一年,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學史稱“幼童出樣”,他們學成歸國後,在各行各業都出類拔萃,成為響噹噹的國之棟樑。他還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重臣鎮壓了當時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


這些成就好像與同治皇帝沒有什麼關係,他那時還小,只知道看春宮圖,其他的不是他關心的重點。身體被掏空了,自然就不會長壽。他十九歲去世,在位十三年無所作為,他在位期間,兩太后垂簾聽政,恭親王奕昕主持政務,互相配合,推行新政,他的八子命好,那麼多人在真心幫他,內政外交沒有大的起伏,出現了難得一時的“同治中興”。他只是個傀儡,活在別人的影子下面,成為他人的犧牲品,等到他想要有所作為的時候,上天又不厶允許,沒有那個命啦,嗚呼哀哉,同治帝,認命吧。


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