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歌單和IPO: 2017流媒體大事件回顧(下)

2017年,是流媒體發展突飛猛進的一年,本文將盤點流媒體音樂發展剩下的6個關鍵詞,繼續對2017流媒體大事件進行進一步的回顧。

關鍵詞4:付費音樂

關於流媒體平臺上,免費音樂和付費音樂的爭議在近年來有了一些新的變化。

2017年9月下旬,Apple Music高層呼籲權威音樂網站Billboard改變計算歌曲排行榜的方式。因為在HOT 100的歌曲排行榜之中,雖然免費音樂和付費音樂佔據了相同的比重。但他們認為,音樂人應該被鼓勵去創造粉絲真正喜歡且願為之付費的音樂。

在不到一個月後,Billboard宣佈將改變熱門歌曲榜單的計算方式,在2018年,付費收聽的歌曲將在排行榜上佔據更大的比重。

但Youtube主管音樂業務的主管Lyor Cohen並不認可Billboard的舉動,他認為:如果音樂播放列表反映的是粉絲對音樂的狂熱,那它就不應該被那些有錢的人所支配。對他來說,熱門音樂排行榜就應該是那些最熱門的音樂,而不是那些最熱門的付費音樂。

版權、歌單和IPO: 2017流媒體大事件回顧(下)

雖然流媒體在唱片行業的地位不斷提升,但長期以來,關於版權問題的糾紛卻並沒有消失。

2017年5月份,Spotify與流媒體評論家David Lowery達成了4300萬美元的和解協議,結束了一場自2015年開始的曠日持久的官司。

David是Camper Van Beethoven和Cracker的負責人,他認為Spotify沒有合理地支付歌曲作者的版權費用,他將用此次協議的4300萬美元,為歌曲作者建立版權維護基金,以維護音樂人的合法權益。

但這次和解協議依然面臨著很多質疑,包括Rivers Cuomo、Zack de la Rocha和Tom Against More Machine樂隊的Tom Morello在內的音樂人,都認為這個賠償金額太小,對音樂人來說非常不公正。

在Spotify與Lowery達成協議後不久,相繼被提起兩起版權侵權訴訟。

作為對其中一項訴訟的回應,Spotify辯解聲稱:在法律意義上,他們並不需要支付某些歌曲的版權費用。

這個回應對於唱片公司來說,意味著利益的宣戰。而隨之而來的法律衝突和爭端,則可能會威脅到整個音樂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6:IPO

儘管存在著法律上的不確定性,Spotify仍然被普遍認為明年會上市。

這將改變一家已經幾乎成為流媒體音樂同義詞的公司的成功基準。

考慮到Spotify對當今音樂行業的重要性,無論此舉是否成功或失敗,最終都可能影響到現有的音樂行業。

2017年8月,Spotify簽署了最後一項授權協議,這將為華爾街的上市鋪平道路。同年4月Spotify與環球音樂集團達成了一項協議,幫助Spotify通過限制免費用戶收聽某些專輯的權限,從而吸引了更多的獨家音樂版權。

據報道,目前Spotify的市值已高達190億美元。

關鍵詞7:影響力

2017年,流媒體音樂產業全球化的力量勢不可擋。從大熱的“Despacito”到像防彈少年團這樣的K-POP組合都顯示了流媒體的影響力。世界各地的歌迷,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本地流媒體服務。

音樂出版公司Kobalt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Willard Ahdritz曾表示,越來越多的流媒體音樂用戶,將會讓更多的音樂人獲得報酬。隨著世界越來越緊密的聯繫,流媒體公司和唱片公司都需要學習如何在這個新興市場之中不斷前行,而音樂人也需要學習如何讓全世界的聽眾們聽到自己的聲音,甚至去影響當地的音樂文化。

關鍵詞8:盈利

音樂人和粉絲都期待有多樣選擇的多元音樂生態系統,而不是大公司狹隘的寡頭壟斷,他們是真正關注流媒體是否可持續發展的群體。

有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目前尚沒有任何流媒體服務商曾公佈過他們的年利潤,我們也不能準確預測這種情況何時會發生變化。

Apple Music,YouTube和Amazon Music等擁有大量資金的大公司,完全不會讓人們擔憂他們的運營狀況。

Spotify也在許多采訪之中反覆強調:我們相信,我們的模式可以支持我們獲得大規模盈利。但在去年6月,Spotify拒絕就具體的盈利規模向《紐約時報》發表任何評論。

流媒體公司因盈利問題而難以繼續運營的例子,並不難找。儘管SoundCloud在2017年重新進行了公司定位,但其流媒體服務也不能倖免於難。但是SoundCloud公司新任首席執行官Kerry Trainor告訴音樂網站Pitchfork說:“關於SoundCloud公司破產的傳言,其實是非常誇張。”

至於JAY-Z的Tidal,Gizmodo最近報道說該公司可能只有維持6個月的資金了。

與此同時,Pandora則獲得了SiriusXM的4.8億美元投資。

版權、歌單和IPO: 2017流媒體大事件回顧(下)

關鍵詞9:多樣性

2016年,我們見證了很多歌手發行了優質卓越的專輯,包括Frank Ocean的《Blonde》和Beyoncé的《Lemonade》,這兩個專輯都是通過特定的流媒體平臺發佈,並被視為音樂產業的大事件。

這些成功的案例為流媒體未來發展的展示了更大的可能性。流媒體讓音樂人Chainsmokers的成功變得更加容易,同時我們也可以欣賞Chance the Rapper專輯《Coloring Book》之中極具想象力的歌曲。

如果說2016年,對於流媒體來說,是一個創新的一年。那麼2017的情況,就明顯不那麼好了。Drake的專輯《 More Life》被加在了流媒體平臺的播放列表之中,但實質上這只是為了繼續登榜而趕製出的上一張專輯的加長版。

同時,實時數據顯示出哪種類型的音樂在流媒體平臺更容易獲得良好的表現,對音樂的多樣性造成了惡性影響。

這些嚴峻的現實令人十分沮喪。

去年11月,評論家Ben Ratliff就在NPR的文章中寫道:“流媒體的音樂算法,既沒有太壞的品味,也沒有太好的品味,那麼其實就是‘沒有品味’。這就使得音樂唯一可行的用途就是娛樂性,只能作為視頻故事或者酒吧的背景音樂,而不能去指明未來音樂的發展方向。

在Spotify的統治下,所有的音樂都將被整合到算法之中,算法決定了一切。

版權、歌單和IPO: 2017流媒體大事件回顧(下)

但我們依然能夠保持樂觀,就如流媒體公司長期標榜自己為優質音樂供應商那樣,他們也會帶給我們一些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相信音樂,你就應該相信音樂人和熱愛音樂的人們對於新音樂的渴望和追求,能夠突破現在的界限。

YouTube的Cohen說:“整個趨勢是上升的,包括創造力。你會開始感覺到音樂人的目光越來越長遠了,唱片公司也是如此。”

流媒體對打造播放列表的積極熱情毋庸置疑,但如果你在某個週五的早晨,聽一個所謂的定製音樂歌單,你就會感覺到那些歌並沒有直擊你的心靈,甚至沒有符合你的個性喜好。就像科技公司的數據一樣,這些數據對我們的口味真的不是很瞭解。

然而,由於流媒體的主導地位,我們現在基本上只能寄希望於那些音樂評論家們,期待他們能繼續提出一些犀利且深思熟慮過的批評意見,以確保我們不會沉溺在數據化的平庸音樂之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