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祕: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外國山

早就聽說過易縣有座外國山,也曾多次到過外國山下的君玉村。聽說山上還有建築遺址,但始終沒有上去過。

前兩天,一位名叫郭寶華的保定朋友寫了一篇關於外國山的研究文章《易縣有座外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發給我,看完後受到震撼,立刻萌生登頂外國山一探究竟的念頭。

這一次我約到了在挪威留學放假回家的攝影師李昊同行,李昊約到了家住外國山下君玉村的老爺爺七十多歲的劉樹財老人給我們做嚮導。我們先是在嶺頭人家休息並向劉樹財老人瞭解外國山的情況。

劉樹財老人說:別看我今年七十多歲,我也沒有見過那些在山上住過的外國人。但是聽父親講過。外國山上住的外國人都是美國牧師(博士),有男有女,他們平時都在保定市工作,偶爾會來山上住一陣兒。主要是度假和幫助當地村民看病,也宣傳基督教。

老人說:我爺爺叫劉福元,又叫劉老吉,父親名叫劉鳳海。我們家祖籍在易縣縣城,後來搬到梁格莊北百泉村。當時父親因為幫助山上的美國人從梁格莊往山上挑東西,美國人見父親身強體壯,為人厚道,就請他到山上住並幫他們看(音刊)山,後來就落戶在君玉村了。

劉樹財老人也稱他們為牧師,並且記得他們的姓。他說馬牧師是其中官兒最大的,他也提到陸牧師、溫牧師等。他說當時這些人吃水很講究,都要僱村民到山下柴廠村北溝去挑水,說那裡的水好。村民每挑一次就給一塊大洋。

老人說,美國人把這裡的山租了一百年,還差二十年,因為日本入侵,他們就提前搬走了。他們也曾在山上開荒種地,以白玉米為主,都是他們從美國弄來的種子。當時美國是不允許把種子帶到中國的,他們採取了郵寄的方法從美國先是寄來了很少的一些白玉米種子,逐漸種植繁育後越來越多了。現在紫荊關、南城司一帶老百姓種植的“白洋棒子”就是從那時引進的。

採訪結束,老人帶我們登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由於霧氣太大,看不清遠處。山路已被灌木封住,沒有嚮導是肯定找不到的。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幸好我們找了一位最佳嚮導,不但瞭解歷史,還對上山道路十分熟悉。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別看老人七十多歲,身子骨很是硬朗,一直走在前邊。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邊走邊用手裡的棍子打掉灌木上的露水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但越往上走灌木越加茂密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前邊已經看不到路了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但老人從小在這裡長大,這座大山他不知道走過多少趟了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後來我們整個就鑽進了灌木叢中。但有老人帶路,我們覺得心裡很有底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前邊是一大片喬木,老人說,這幾棵大松樹是上世紀五十年代栽的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鑽進去,天彷彿都暗了下來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我們還是被這密林所吸引,不時拿出手機拍照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跟上,別掉隊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忽然,一陣白色的霧氣從前邊飄過來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一抬頭,第一座建築遺址就在眼前。老人說,這是溫木師的住所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近前一看,房子並不大,相當於當地百姓家的兩間房子那麼大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路上發現青石板鋪成的臺階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快到山頂時,見到用石頭壘起的路基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到了山頂,我們看到另一處比較大的建築遺址。老人說這裡就是馬牧師的住所,他是這裡的頭兒。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此刻,由於四周霧氣太大,也辨不清方向。房屋分為三間,還有兩間配房。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房子前是一個十幾平米的水池。老人說,這就是他們的簡易游泳池。當時當地的百姓會從山下挑來水把它注滿。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老人跟我們講,這山上現存九個山頭上各有一處建築。當時稱為度假別墅,現在看似乎也並不豪華,甚至有些簡樸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我問,按說我們中國人不習慣把房子建到山頂,外國人為什麼會這樣呢?老人說,大概因為這裡樹木高大,建在山上比較朝陽吧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因為天氣不太好,路也不太好走,我們決定其他幾個地方以後再看。於是在遺址前合影留念後就準備下山了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下山時,我們並沒有原路往北返回,而是從山的東南側下山,一路上喬木高大,遮天蔽日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老人說他希望將來這裡開發成為一個景區,讓更多人來這裡遊玩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其實這裡的地理環境真的很適合搞一個叢林穿越之類的旅遊項目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外國人選擇這裡作為避暑勝地還是很有眼光的。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這裡位於官座嶺南側的山峰之上,視野極其開闊。背靠奇峰嶺,南望雲蒙疊翠,西鄰拒馬河,東望易縣城。太行巍巍,群山蒼茫。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這裡還是紫荊關重要的一道關隘,官座嶺口。現存四道長城遺址。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隨著我縣抽水蓄能項目的推進,一條九米寬的公路即將盤山而上,從而徹底改變這裡交通不便的現狀。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裡一定會成為我縣又一處風景優美的旅遊景點。

以上撰文攝影 於正萬

要想了解外國山的前世今生,請閱讀郭寶華先生的《易縣有座外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

附:郭寶華先生撰寫的研究文章《易縣有座外國山,養在深閨人未識》全文

易縣有座外國山 藏在深閨人未識

郭寶華

易縣西依太行山脈,東攬華北平原,山川秀美,古建成群,已成為京津冀地區的旅遊勝地。

在太行山脈的群峰之中深藏著一座神秘的外國山,它座落於紫荊關鎮東10公里處的君玉村。村民房屋依外國山而建。這裡峻峰奇景,蒼松翠柏,生態原始,鳥語花香。天然植被覆蓋率達到98%,實為天然氧吧。由於海拔較高,這裡夏季涼爽舒適。

如今的外國山猶如養在深閨之少女,鮮為世人所識。那麼外國山是如何而來呢?據易縣劉金鳳女士考證,光緒年間一位美國總統的女婿馬牧師來到這裡之後,見此地氣候宜人,風景優美,便開始僱人建房、修旱井、築澡池。不久,山巔、山腰發展到十幾處小別墅,成為名副其實地避暑山莊。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當地人時常提起的有:瑞(女)、紹、鳳、陸、紅(女)、馬、溫姓外國牧師。令當地百姓感激的是:他們治病用藥從不收錢。後來,日本侵華佔領紫荊關,這些牧師們才離開了這裡。因為這裡經常住著外國人,所以,當地百姓把這座山叫做外國山。隨著歲月的流逝,美國人建的房屋、教堂早已成為斷壁殘垣。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官座嶺長城 於正萬拍攝於官道嶺

筆者在研究保定思羅醫院歷史期間,偶然發現思羅醫院院長陸長樂曾經多次去易縣官座嶺(官道嶺)休閒度假。陸長樂在庚子事件之後於1902年來到保定行醫30年,被譽為中國的外科先鋒。他親手創建了享譽華北的思羅醫院(保定市第一醫院前身),並負責長老會的醫療事務。當時保定府基督新教主要有美北長老會與公理會,據《保定市志》記載庚子之後,兩派劃分傳教勢力範圍,公理會負責保定府東南兩個方向,美北長老會負責西北區域。易縣處於長老會負責的範圍之內,依此推斷外國山的名稱由來應該與長老會及思羅醫院有密切的關係。是否為美國總統女婿在光緒年間所發現開發目前尚無確切文獻記載。但美國人在這裡度假避暑、行醫傳教卻是不爭的事實。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中國外科的先鋒----思羅醫院創始人陸長樂

陸長樂後人曾經三次到訪保定市第一醫院,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珍貴的記憶:美國人把這一帶統稱為官座嶺,早期尚無外國山這一稱謂。山上有傳教士修建的簡易木屋、教堂。思羅醫院的外國大夫每年都會有帶薪假期,度假地主要是易縣官座嶺(外國山)與北戴河。1914年左右,洛克菲勒基金會考察團的弗朗西斯·皮博迪博士和羅傑·格林先生到訪思羅醫院,主要目的為洛克菲勒家族考察中國各省會的醫療狀況,併為洛克菲勒家族提供醫療捐助的可行性報告。 期間陸長樂邀請考察團赴官座嶺郊遊度假,併為考察團勾勒了一幅美景-----在風景秀麗的官座嶺(外國山)修建一所肺結核療養院,並且利用湍急的水系發電輸送至梁格莊火車站,這可能是官座嶺水電站最早的構想。陸長樂暢想的偉大計劃並沒有實施,但這次官座嶺(外國山)之遊,秀美的山水給考察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為思羅醫院贏得了9000美元的捐助,同時基金會為思羅醫院提供了一名外籍醫生、兩名外籍護士。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陸長樂主持建造的思羅醫院病房樓,現為保定市第一醫院辦公樓

考察團最後提交給洛克菲勒家族兩個備選方案,第一、集中力量在北京建造一所高等醫學院校,第二、在大型省會城市分別建立一所醫學醫療機構。洛克菲勒家族選擇了第一個方案,1915年起開始籌建,1916年選址動工,北京協和醫學院的校本部為清朝的豫王府,由洛克菲勒基金會買下改造,1921年舉行落成典禮並正式命名協和醫學院。

1930年春末,陸長樂與好友北平的格林博士準備好行李,從思羅醫院(保定市第一醫院)的病房樓上眺望火車站,準備去官座嶺(外國山)度假。下午他們終於登上了一輛敞開式裝滿穀物貨車。火車到達高碑店後,陸長樂博士憑藉他作為鐵路首席外科醫生的影響力,找到了一輛人力軌道車和四個強壯的人來操縱這輛車,改走祭陵專線一路向西,深夜到梁各莊鎮。第二天清晨5點,他們步行上山。途中欣賞了崇陵的美景,繼續走了幾個小時,終於抵達美麗的官座嶺(外國山)。當時的進山路線:梁格莊---崇陵---旺隆湖(後建)---柴廠---官道嶺---外國山。一路溪水潺潺,鳥語花香。

格林的回憶:在山裡,一些傳教士建造了小屋。從山上可以俯瞰幾個山谷,官座嶺(外國山)的寧靜和美麗永遠不會被忘記。四周都是茂密的樹葉,除了那些已被清除的地方,可以看到山谷的另一面。第二天早上,他們參加了當地基督徒舉行的禮拜儀式,儀式前後都有病人要見陸長樂博士。一些人躺在樹蔭下,方便陸博士進行檢查。陸長樂博士不時地叫格林注意,陸說:“你看,十年前我給他做了雙側腹股溝疝氣手術。那個女人和我們一起回保定府,我們為她切除了一個巨大的卵巢囊腫。”在當時的中國很難對所有患者進行回訪以確定治療效果,但至少在這裡,隨訪工作令人滿意。他們在山裡和平原上散步時,很明顯感受到陸長樂博士是多麼出名,多麼受人愛戴。也表明他受到了各地官員和農民的尊重。

根據劉金鳳女士文中所述當地村民所說的陸姓牧師顯然就是陸長樂博士(非牧師)。由於口音與資料的缺失,其他人員無法確切考證,馬牧師:思羅醫院曾有馬瑟(Mather)牧師的記載,個人具體資料不詳。溫牧師或為思羅醫院的wylie博士,精通內外科,但以內科、結核病治療為主。

美國攝影師甘博曾經拍攝了6000餘張反映中國早期社會的攝影作品,而享譽華夏。他曾在20年代左右遊覽西陵及外國山並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甘博(右一)與夫人在西陵石像生前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西陵內的擺設

探秘:易縣有個外國山

甘博拍攝,西陵山間小路

在紫荊關君玉村南溝口東有一條通往官道嶺的必經之路,順嶺頭往下延伸屬於柴廠村所在地。官座嶺是君玉村和柴廠兩村連接著的山脈,間距只有5公里。到了清朝,這片山嶺又成為皇家選中的風水寶地。而紫荊關鎮的東片四個村:君玉村、九源、孔各莊(主村不是)、高莊均為西陵紅樁裡地帶,當時紅樁裡屬於清西陵禁地。

官座嶺又稱官道嶺,自古以來就是官方行軍打仗必走的道路,這條盤山道從下到上銜接五道戰國長城,和紫荊關相連。形成了得力的軍事防禦體系。是一條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抗日戰爭時期,官道嶺以東柴廠、以西紫荊關南溝都是抗日老根據地。君玉村就是根據抗日英雄李君玉壯烈犧牲的地方而命名的。

外國山,與附近山脈不同,它群峰環繞、土質肥沃,自清明山桃花野杏始放,隨後的季節杜鵑、山荊花等各色野花連續盛開,爭奇鬥豔。登上外國山頂峰,可東觀日出雲海,可南望易州八景之雲蒙疊翠,可西望拒馬河奔騰不息,可北望奇峰嶺層巒疊嶂。

通往外國山的道路狹窄,交通不便,限制了當地村莊的發展,但也相應的保留了外國山的原始地貌,原生態環境,偶爾會有驢友行至此地,無不感慨外國山的傳奇歷史與俊美的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