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扣扣事件啓示錄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這幾天,「除夕為母報仇殺害一家三口」新聞迅速刷爆了朋友圈。

事件主角張扣扣成為網上最熱詞彙。

很多大V、段子手、鍵盤黨紛紛放下筷子、酒杯,拿起鍵盤、手機等武器,在網上為施暴者搖旗吶喊,歌功頌德。

有人說,張扣扣替母報仇,是條漢子,並賦詩:

春有萌芽破土,夏來荷香飄飄,秋天樹葉被風搖,冬季百草穿孝,暑去寒來殺人刀,二十五載孤兒路,母仇未報,家何處,心狠苦熬,漢水難浣官吏汙,舊債今償血染暴徒,生死不顧。

更有人將其昇華到家國情懷高度,慷慨陳詞:

參軍報國是為忠,為母報仇是為孝,不傷婦孺是為仁,主動自首是為義!忠孝仁義的男兒。

輿論排山倒海,風向步調一致,令人不禁感慨:身雖處現代,魂仍留古代。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張扣扣被抓現場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愚昧,是最好的春藥

關於兩家矛盾的根源,網上眾說紛紜。

有人說,是宅基地所致。

有人說,是王家覺得張父收豬能力不行,將他踢出局所致。

有人說,是張家給別家送了一顆西瓜,沒有給王家送所致。

從旁觀視角來看,這些都屬雞毛蒜皮之事,但在農村,卻雞毛蒜皮沒小事。

據同村村民說,張扣扣母親汪秀萍為人強勢,“嘴上不饒人”,“和村裡很多人都吵過架”。

比如,張扣扣家的房子在外面,他叔叔家的房子在裡面,汪秀萍便在中間修圍牆,將人家關在裡面,他叔叔家人被迫打通廚房和豬圈的圍牆,繞著走。

比如,汪秀萍跟別人打架,她便會抱著被子賴在別人家,屎都拉在別人家院子裡,人來人往她都不害臊。

以上只是道聽途說,從社會學角度分析,這些行為可以理解為愚昧。

愚昧製造矛盾,矛盾滋生愚昧

最終,愚昧讓人充滿戾氣,這種戾氣不僅會影響別人,還會傳染身邊人。

最後,釀成大禍。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愚昧,是仇恨的土壤

一個戾氣很重的人,就如同像著了魔,既可恨又可憐。

汪秀萍便是如此,既是受害者,又是加害者。

1996年夏天,這個充滿戾氣的女人,朝她鄰居王家老二王富軍吐了一口口水,最終引發了一場大禍。

兩家人扭打在一起。

正如,戾氣不僅會影響別人,還會傳染身邊人。

汪秀萍的女兒,就被她的戾氣傳染了,她從家裡拿出一個一米長的鋼條遞給了自己的母親。

她的母親,汪秀萍用這根鋼條往王家老三王正軍的頭上打了兩下,將對方頭打破了。

深受戾氣影響的王正軍,順勢撿起路上一根木棒,朝汪秀萍的太陽穴就是一棍。

最終,汪秀萍倒下了,再也沒有醒來。

PS:據說汪秀萍是被王家老二王富軍打死,為了規避法律嚴懲,讓未成年的三弟王正軍頂包。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王家院子

是什麼導致了汪秀萍的下場?

答案是,汪秀萍心中仇恨的種子。

仇恨的種子一旦埋下,經過時間的祭奠,會很快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

就算曆經風雨,變成死木,也會在沉淪崩朽之際,用殘斷的軀幹壓向你的頭頂,用枯朽的枝蔓纏住你的身體,將你拖入黑暗的沼澤。

有些仇恨,早已在不知不覺間深入骨髓。愚昧,則為仇恨提供了土壤。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骨子裡愚昧的人,沒有未來

仇恨,往往比愛更有生命力。

13歲便失去母親的張扣扣,心中裝滿了仇恨的種子。

那年,他赴疆當兵。

新兵連訓練階段,他告訴戰友他參軍的原因是鍛練好身體,為母報仇。

他的話被層層上報,甚至在全團開大會時被點名批評教育,以試圖扭轉他的想法。

但試圖失敗。

愚昧的土壤裡,已將他心中仇恨的種子,孕育成了一株參天大樹,這也註定了又一場悲劇的到來。

母親的慘死,給幼小的張扣扣心靈上烙下了不可磨滅的記憶,使原本無限可能的他,心中充滿無限仇恨。

最後,在嫉妒和愚昧的觀念支配下,他喪失了理智,失去了對生命敬畏,淪為了心胸狹窄、睚眥必報的施暴者。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於是,張扣扣跨出命運的門檻,為母報仇,三條人命慘死在他刀下。

他高喊:22年了,今天終於把仇報了!

北島在《午夜之門》裡寫道:

「過去的受害者也可能成為今天的暴君。這是人性的黑暗,冤冤相報的黑暗,讓人沉溺其中的仇恨的黑暗。」

張扣扣,這個曾經的受害者,最終淪為今天的施暴者。

張扣扣事件啟示錄

愚昧,一切痛苦之源

小時候,我也經常目睹家人與鄰里發生各類吵架打架。

幼小的心靈,曾經也刻下過難以磨滅的印記。

有段時間,我一度想去少林寺學功夫,習得一身本領回到村裡,狂扁那些曾經欺負過我家人的鄰里。

後來,隨著我走出農村,漸漸融入城市的文明與秩序裡,那些心中仇恨的印記,開始被歲月撫平,融化在時光裡。

當然,凡事皆有例外。張扣扣事件的發生,除了報以同情,也只能一聲嘆息。

尼采說:愚昧,是一切痛苦之源。

最後,願社會不斷進步的同時,每一個人都能認知愚昧、走出愚昧,以最智慧而非極端的方式,邁過人生每道坎。

備註:本篇不代表任何立場,歡迎理智討論,拒絕惡意謾罵。

END

大年三十,我離家出走了

比過年逼婚更恐怖的,是你有房嗎?

致中產:房子限制了你的想象力嗎?

致單身狗:狗年,讓我們一起開黑吧

作者簡介:秦聞月,社會學專業人士,資深房地產營銷策劃人,擅作文案愛寫故事,關注房地產和社會領域,自詡房產界最後一股清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