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考慮價格更要注重技術發展

近日速途研究院發佈《2018年Q1智能電視市場行業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智能電視市場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不僅國內品牌TCL、創維、海信等競爭者眾多,國外品牌三星、LG、索尼、夏普等也強勢發力,更是連互聯網品牌小米、樂視、微鯨也紛紛入局。在此情形下,各品牌的市場空間被大大壓縮,最終導致不少商家意圖通過價格優勢來搶佔市場。

智能電視:考慮價格更要注重技術發展

價格戰是搶佔市場最好的方式?

小米向來是價格戰的先鋒,在此前小米電視就已經以平均降幅100至200元的價格全線下調了產品的售價,旗下32寸的4A電視更是降到了899元;暴風TV也發佈了40寸的智能電視,以千元的售價對標小米電視。此外,酷開、長虹、康佳等品牌也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降價。

無論是受去年面板價格上漲導致的銷量下降,為了緩解庫存不得不採取的促銷方式,還是為了搶佔市場,擴大影響採用的一種策略,價格戰對市場的影響不能忽視。價格戰短期內對商家和消費者而言都有益處,然而事物總是具有有兩面性,長此以往,價格戰也會滋生出不少問題。

智能電視:考慮價格更要注重技術發展

技術研發不應受價格所影響

當然,商家通過下調價格搶佔市場本無可厚非,不過企業在研發時不能一昧的受價格影響而忽視了對技術的追求。速途研究院《2018年Q1智能電視市場行業報告》中提到,在智能電視顯示屏的各項技術上,目前雖然OLED和QLED已成大屏技術的主流,不過受限於技術原因,現階段依然使用的是“測試版”。

理想的OLED技術是OLED有機材料主動發光,產生RGB三原色,構成色彩。但是目前市場上採用的是W-OLED技術,OLED只充當了自發光的背光源。理想的QLED技術是量子點材料主動發光,在顯示設備上不需要背光源和和色彩濾光片。現階段的技術則是在藍光LED前分佈量子點膜,形成純度更高的背光源。

理想的技術正是受困於成本問題而未能在市面上大規模推廣,使多數用戶不能享受新技術帶來的絕佳體驗。

雖然價格是用戶在選擇電視時首要考慮的因素,但並不是選擇的唯一標準。隨著生活質量的上升,人們更加註重產品所帶來的更深入的體驗感。

智能電視在市場競爭中,應將更深層次的體驗感放在首位,加強差異化設計,豐富內容以吸引用戶。其次,從屏幕外觀設計以及智能語音交互等場景發力,提升品牌價值,捕捉用戶的心,以更實際的手段達到大量銷售,搶佔市場的目的。

企業承載著社會責任的使命,切莫只為了吸引用戶,僅僅考慮價格方面而忽略了技術的進階,這樣只會捨本逐末,同樣也起不到推動市場和科技快速發展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