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分盤」虛擬貨幣詐騙5800萬港幣,似「傳銷」!

區塊鏈暴利的同時也伴隨著巨大的風險與泡沫,從外圍人的角度,看到的更多是這個行業之下的叢叢騙局,以

“投資”之名,“高回報率”為誘餌,騙徒屢試不爽。

香港警方近日偵破一個詐騙金額高達5800萬元港幣,牽涉包括虛擬貨幣在內等不同“投資”項目的詐騙集團,合計共拘捕12名涉案男女,受害人多達百人,其中大部分為內地人。有業內人士稱,這種宣傳手法與“傳銷”類似,以短期投資可獲豐厚回報為噱頭投資者需要特別小心。

“拆分盤”虛擬貨幣詐騙5800萬港幣,似“傳銷”!

香港西九龍總區重案組總督察張樂泉在簡報案情時稱,受害人自2017年11月起,分別與涉案的3家投資公司接觸,期間公司職員向他們推銷不同的“投資”項目,包括一種虛擬貨幣,並作出虛假保證,聲稱投資相關項目後,可短期內得到豐厚利潤。

根據現場消息稱,案中牽涉的虛擬貨幣,可能是“CIACIACOIN”(恰恰幣,簡稱“CIA”),推出者曾在社交網站發佈一段簡介,稱CIA將“顛覆歷史,創造奇蹟”,CIA將通過創建一個對開發者友好的區塊鏈底層平臺,支持多個應用同時運行,每秒可處理百萬筆交易等。

“拆分盤”行騙5800萬

詐騙集團的推銷人員稱,只要投資該集團,每隔50天就可以“分賬”一次,又稱3個月後投資者就有機會取回本金,一年後更可獲得超過13倍利潤,而且每介紹一位朋友加入投資項目,就可以獲得一成回佣。可是有受害人在投資4個月後,仍取不回本金,更沒有任何“分賬”,這才發現上當受騙。

受害人在作出投資決定後,按照對方指示,通過其他已在該公司投資的親友將投資本金帶到內地,存入指定的公司或私人銀行戶口,然後才可以通過公司的手機應用程序開設個人賬戶,在程序內控制及管理自己的投資項目。今年5月,陸續有受害人發現手機應用程序端口出現故障,無法操作,更無法取回資金,於是向涉事公司查詢,但公司職員卻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釋,受害人懷疑受騙,於是報警。

“拆分盤”虛擬貨幣詐騙5800萬港幣,似“傳銷”!

案件涉及三家在尖沙咀區設有辦事處的香港公司,為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係,三家公司在2017年11月之前已經在運作,其中兩家在香港註冊,一家還沒有在任何地方註冊。據瞭解,目前向警方求助的受害人有116人,其中30人為香港人,其餘大部分來自內地。張樂泉稱,受害人損失的金額由1400萬至4500萬港元不等。

相信瞭解幣圈的朋友們還記得去年的“”騙局

據說純金製造的五行幣,一面是頭像,刻著張健五行幣字樣,下面有一組數字編號,另一面是些裝飾圖案,看起來很普通的硬幣,卻被宣稱為:只要投資5000元購買“五行幣”,在一年後就能達到400萬的收益,若買的人越多,收益就會越大。而且發行上限為5億枚,將來會全面替代紙幣,參與者經過五輪持續投資,數字貨幣就可兌現近410萬元。同時,售幣方還承諾,五行幣所屬數字貨幣每隔兩三個月就會暴漲五倍的價格,在漲價時,售幣方將會分紅並贈送新的數字貨幣,而投資者使用贈幣繼續投入,一年中至少可以操作五次,也就是所謂的五進五出,總的計算下來,5000元買一枚五行幣,一年靜態收益就能達到400萬元!如果買的人多,價漲得再高些,收入還會更高。

“拆分盤”虛擬貨幣詐騙5800萬港幣,似“傳銷”!

有購買者表示之所以會購買五行幣,是看中了五行幣背後所屬數字貨幣帶來的鉅額利潤。主要是後進入者為其帶來的獎勵提成,在藉助微信、QQ等社交平臺傳播,“每天都有大量新人註冊投資,後面每註冊投資一人,前面會員將獲得其投資額1%的數字貨幣,所以大家都搶著先註冊。”同時,在五行幣群裡流傳很廣的“層級關係圖”中,傳銷組織還設計了更誘人的提成方式,為了鼓勵會員多拉下線,推薦人的級別越高,獎金就會越多,比如介紹一個人註冊投資,就能拿到其投資額10%的現金提成,推薦兩個人註冊,可獲得額外25%的提成。

“拆分盤”虛擬貨幣詐騙5800萬港幣,似“傳銷”!

宣傳五行幣的這家名為“雲數貿聯盟”公司,在查詢時並沒有具體註冊地址,聯繫方式只有電話和微信。而根據銀行法,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印製、發售代幣票券。在國家工商總局和公安部2013年9月公佈的十大傳銷典型案例中,就曾包括雲數貿聯盟傳銷案。

而這個五行幣的“創始人”張健,據五行幣推介人員表示:張建9歲上大學,12歲破解銀行密碼,被視為奇才秘密培養,精通六國語言。還曾是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世界首富,但事實上,經查證以上信息皆為

子虛烏有

“拆分盤”虛擬貨幣詐騙5800萬港幣,似“傳銷”!

本名為宋密秋的張健,1977年生,黑龍江省五常市人,早在2012年就曾依託“雲數貿聯盟”網站,以高額返利為誘餌,要求參加者交納不同數額的費用,成為個人認證商戶、企業認證商戶和聯盟認證商戶,然後根據參加者發展下線情況支付返利和獎金。參加者按照加入時間先後及投入資金數額組成一定層級。截至案發,共發展28個省份19萬餘人,涉案金額1.6億元。而宋密秋至今還在被警方上網追逃。

打著數字貨幣,虛擬貨幣的幌子,實則還是傳銷

隨著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虛擬經濟、金融創新日益活躍,傳銷組織也在不斷變化,以微信等社交平臺為途徑,投上五千,一年賺四百萬,三到五年變千萬富翁、億萬富翁,打著各種創新的幌子,但實際上並沒有改變依靠拉人頭賺錢的傳銷本質。而這種具有迷惑性的金融傳銷方式也往往在監管存在軟肋、盲區和真空地帶,立法的不足或不完備影響了有關部門的執法依據,使得騙子鑽了法律的空檔,肆意橫行。

這種吹噓個人形象,虛構實力,誘騙註冊會員、發展下線、獲得獎勵的模式,無論是以往的傳銷還是現在的各種空氣幣,變的都是馬甲,不變的是騙人和傳銷的實質。而空氣幣本身既沒有貨幣的屬性,也沒有增值的基礎,更沒有得到國家和政府的認可,只是一場打著數字貨幣旗號進行的騙局。

這種披著外衣的微傳銷模式,你身邊一定也有人“中招”,轉發這篇文章讓跟多的人看到,讓他們避免越陷越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