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嚮往的生活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李榮浩的《李白》裡面有句詞道:

要是能重來,我要學李白。

我們的人生,從出生起就充滿了選擇,不過,大部分人沒有辦法選擇自己的生活,只能被生活所選擇。

所以,李榮浩在歌詞里加了“要是”這個詞,意思就是“如果”。

可惜時間不能倒回,人生無法重來。

在迷茫和被命運操縱的人生中,抬起頭來,會一剎那,看見一個人,心中突然充滿驚喜。

這個人叫李健

為什麼驚喜?因為他活得太不同。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有人稱李健的不同是不食人間煙火。

不過他自己卻說:“不食人間煙火那都是假象,誰不食人間煙火?人就要做人的事情過屬於人的生活,包括你所呈現出來的弱點,不好的一面。我享受普通人擁有的權利和快樂。”

“我喜歡可控的生活,我喜歡隱藏在生活裡,我喜歡旁觀者。如果天天都給你排特別滿,像催命似的,那不是我喜歡的狀態。”

李健的生活,真讓人羨慕嫉妒恨。

人生就是要向李健一樣生活,要自己操作才快活啊。

可怎樣才能像李健那樣生活呢?

“內心豐富的人,才能無往而不勝”

李健的人生並不是一直都有趣,也有很無聊的時候。

李健的父親是一名京劇武生,可李健對京劇卻並不敢興趣,好在父親並不強迫李健喜歡京劇。

日後,李健回憶童年時光,只覺得空虛和寂寞。

“心中空落落的。”

李健一直在尋覓,終於在1988年,他遇上吉他,找到了一生的摯愛。

他為吉他發了瘋,把業餘時間都貢獻給了吉他。

吉他徹底改變了李健的人生。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吉他打開了李健的世界,首先是讓他進入了清華大學。

李健參加清華大學舉辦的活動,奪得第一名,獲得保送清華的資格,進入清華。

大學裡的李健繼續玩音樂,組建樂隊,一下就建了七八個,玩得不亦樂乎。

接下來,吉他讓李健沒有一如既往的安穩過日子。

大學畢業後,本來做著網絡工程師的李健毅然辭掉工作,組建了樂隊“水木年華”,徹底做了個音樂人。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李健本身和大多數人沒什麼區別,但他相比於一般人,有個豐富的內心世界。

人人都向往的國企工作,在李健看來卻是另外一個樣子。

“天天往那一坐也不知道做什麼,基本就是拎水、接送人這樣的雜事。”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王朔在《致女兒書》中說道:

“你只有內心足夠豐富,才能避免表面上的相似。”

這也就是說,其實,表面上看,人跟人之間,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差距。無非是早晨醒來,夜晚睡去,一天三頓飯,再加上吃喝拉撒。

可細想,人跟人之間卻又有很大的差距。

有的人可以每一天都活得精彩,有的人卻每一天活得都跟世界末日一樣。

說到底,是人心中世界的不一樣。

內心豐富的人,更擁有洞察生活本質的能力,他會在正確的時機面前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不會平凡而庸碌的重複每一天,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為了去實現心中的夢想。

“分寸感很重要”

李健是個分寸感很強的人。

他在“水木年華”爆火之後離開,因為他已經感覺到這個組合在娛樂圈這個大染缸裡被染了色,性質早已經變化。

他選擇退出,是因為內心有分寸感,他太明白自己的初心。

“我一直都是跟隨心聲,我不願意為了商業利益在音樂上、在為人處事上壓抑自己,我需要自由。”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離開水木年華之後的李健,不火了。

在這之後,他又寫了很多的歌,保持兩年出一張新專輯的速度,歌都好聽,但是都沒火。

2010年,王菲翻唱李健《傳奇》登上當年的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李健都沒有大火。

很多人不知,李健為寫《傳奇》,花了差不多八年時間。

直到2015年,李健參加《我是歌手》第三季,一首《貝加爾湖畔》,讓他爆火。

可是在爆火之後,李健並沒有參加商演,宣傳自己。

他再一次選擇退出。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記得網易音樂有一次採訪李健,問,你四十多歲才火,是不是很不甘心?

李健搖頭,說,這或許是命運最好的安排。

李健從沒有著急出名,沒有一心想著掙錢,他喜歡音樂,並一直想做自己想做的音樂。

這是李健的分寸感,也是他為什麼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李健:他過著所有人都向往的生活

毛不易快要出專輯時,李健洋洋灑灑寫幾百字為他發聲:

“你需要格外保護好自己的才華。”

“怎麼保護?去鍛鍊身體,減少不必要的工作,買輛車遠離人群自己生活,多練琴,多閱讀,至少現階段需要這樣做。”

李健曾說:

我喜歡隱藏在生活裡,做旁觀者。

分寸感是一種自我保護,讓人能夠清醒知道自己內心,不會偏離方向。

人需要有分寸感,這樣才不因為被隨意出現的誘惑迷失自己,才能夠保持內心的清醒。

“最好的愛情,是溫度剛剛好”

提到愛情,我想,大多數人都希望相愛時兩個人有如膠似漆,你儂我儂的感覺,即使以後不會在一起,也要追求轟轟烈烈。

但李健的愛情卻並非如此。

李健的妻子,被他稱為“小貝殼”,並非是圈中人,相反,與他的工作性質完全不同——清華博士,從事科研工作。

兩人的生活軌跡雖然完全不同,但感情卻好到讓人羨慕。

孟下蓓曾在微博中記錄他和丈夫之間的愛:

我在小園澆水,

昨晚回來的出差先生隔著紗窗說,

“與你在一起的日子才叫時光,

否則只是時鐘無意義的遊擺……”

午餐準備了牛排西紅柿面地中海色拉,

我說:“今天營養充足了,晚上素吧。”

健身先生說:“我感覺身體裡缺魚~”

他們的愛情讓我想到錢鍾書和楊絳,沒有轟轟烈烈,

有的是生活中的細水長流。

他們的相愛經歷也像極了錢鍾書和楊絳。

錢鍾書形容他的婚姻:

沒遇到你之前,我沒想過結婚,遇見你,結婚這事我沒想過和別人。

李健第一次見到孟小蓓時,他10歲,她才5歲。

從那時候起,李健就記住了這個女孩兒。

後來,李健上了清華,小貝殼很崇拜,經常向他請教問題,兩人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一起。

李健曾說,他的每一首歌都是寫給妻子的情話。

他這一生愛的都只是她一個,不濃,不烈,卻只有她。

他們的相遇,相愛,就像李健在歌《傳奇》中唱的一樣: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

夢想著偶然能有一天再相見

從此我開始孤單思念

......

最好的愛情,是智慧與性情上的門當戶對。

便是像李健和孟小蓓,錢鍾書和楊絳。

是互相仰望,卻又不干涉影響的。是溫度剛剛好,既不熱,也不涼。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歡迎轉發朋友圈

已同步入駐平臺:今日頭條∣網易新聞∣企鵝大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