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觀點|潛旭明副研究員就國際能源問題接受「第一財經」採訪

2018年7月3日,上外中東研究所潛旭明副研究員就國際能源問題接受“第一財經”採訪,全文如下:

增產的背後:世界原油供需格局悄然生變

MESI·观点|潜旭明副研究员就国际能源问题接受“第一财经”采访

圖片來源:The Express Tribune

當地時間1日,也就是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預期增產的第一天,此前曾多次指責OPEC推高油價的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發聲,警告OPEC不要再操縱全球石油市場。

一週前,OPEC成員國及其他參與減產協議的主要產油國聚首維也納,決定從7月開始適當增加原油產量,OPEC“領頭羊”沙特表示,與會國同意名義增產每天100萬桶原油。6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推特上發文稱,和沙特國王薩勒曼通話,並提出沙特每天可能要增產多至200萬桶的要求,而後者表示同意。

美國、沙特,以及OPEC和非OPEC主要產油國的這波操作讓外界嗅出了世界原油供需格局生變的味道,美WTI原油價格和布倫特原油價格均出現下跌。截至第一財經記者發稿時,布倫特原油價格和WTI原油價格分別為每桶79.23美元和每桶74.15美元。

“增產協議將會使油價下降,產油國擴大石油出口,增加石油收入,有利於中東局勢的穩定。”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所能源項目主任潛旭明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在供給側,OPEC和俄羅斯、美國增加石油產量;在需求側,由於受貿易戰的影響,國際市場對石油的需求減少。未來油價大致在每桶50 ~80 美元區間。”

油價將下行?

OPEC維也納會議並未明確具體的增產數量,僅表示各國將力求保持減產協議整體的一致性,自2018年7月1日起到減產“合作宣言”到期為止,自願將履約率調整至100%。 但OPEC最大的產油國沙特表示,與會國同意名義增產每天100萬桶原油。石油生產大國俄羅斯則表示今年下半年將增產每天20萬桶原油。

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Alexander Novak)表示,儘管俄羅斯最初認為應該實施150萬桶的增產措施,但目前將石油產量提高100萬桶的協議“應該足夠的”。此外,他還透露,OPEC和非OPEC國家已經計劃在2019年達成石油生產協議。

潛旭明則表示,目前OPEC成員國的減產幅度比原定計劃多了約每天120萬桶,而OPEC最終決定將減產執行率控制在100%,這意味著OPEC的增產幅度可能會超過100萬桶/日。OPEC表示,不會針對每一個成員國做出具體的增產分配方案,因部分成員國並沒有足夠的空餘產能來幫助增產。

他說:“這一決定為其他產油國增加產量留下了一定的空間,因為OPEC是一個鬆散的卡特爾,在當前的油價下,有剩餘生產能力的產油國趨向於增加產量。這樣有助於整個國際石油市場供應面的改善,未來一段時間國際油價有一段向下的行情。”

國際問題專家、北京外國大學教授馬曉霖則認為,面對伊朗要被切斷石油出口、委內瑞拉石油供應可能面臨斷崖式下跌、利比亞石油出口受阻等現狀,石油市場面臨供貨不足的現狀,因此,各方覺得很有必要補上差額。他認為:“但目前存在兩個問題,一個是差額如何分配,另一個則是產能跟不上的現狀。因此,增產對於產油國而言,很可能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伊朗著急應對

面對俄羅斯與沙特的增產計劃,作為世界第三大產油國的伊朗已要求OPEC成員國“遵守遊戲規則,不要採取任何單邊措施”。

伊朗石油部長贊加內(Bijan Zanganeh)7月2日對OPEC輪值主席、阿聯酋石油部長馬茲魯伊(Suhail al-Mazrouei)表示:“任何OPEC成員國如果擅自決定原油增產都將違反協議,我在此提醒OPEC成員國遵守其承諾,不要採取任何破壞OPEC團結的單方面措施。”同時,伊朗方面還警告說,隨著沙特本月將其石油產量提高至歷史新高後,或會對OPEC統一的原油政策造成破壞。

OPEC自1960年設立以來,儘管成員國常有意見分歧,但最終仍會堅持協調和統一石油政策。即便某些成員國之間爆發戰爭,就石油政策而言,仍會遵守歐佩克共同立場。

5月初,美國特朗普政府宣佈退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並同時恢復協議所涉對伊制裁。美國國務院有官員曾表示,美方正推動所有國家11月4日前停止從伊朗進口石油,不會給予違反美國製裁禁令的國家豁免權。

因此,面對美國的封殺意圖,伊朗政府正找尋一切可能的方式,力保本國在石油市場中的地位。伊朗總統魯哈尼表示,美國圍困伊朗的企圖註定不會得逞,伊朗政府有能力應對美國帶來的壓力和困難。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表示,美國妄圖通過經濟制裁而製造伊朗分裂的企圖註定是“徒勞”的,伊朗全體人民將團結一心,共同抵抗美國與其地區盟友對伊朗的圍困。

除了提醒OPEC其他成員不要妄想借助提高原油產量的方式填補伊朗原油在國際市場上的空缺外,伊朗政府還希望通過私企渠道維持石油出口。伊朗第一副總統賈漢吉里(Eshaq Jahangiri)7月1日在出席一場活動時提到,伊朗將允許民營企業出口原油。

幕後推手

針對特朗普一再要求OPEC和沙特增產,並最終達成目的,伊朗駐OPEC代表阿德比利(Hossein Kazempour Ardebili)抱怨道:“暫且不論沙特阿拉伯沒有這樣的能力完成原油增產,這一要求本身就可以被視為一種命令,即要求沙特退出OPEC。”

在被問及特朗普的相關推文是否影響了產油國決定時,俄羅斯能源部長諾瓦克表示:“美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國,與其他能源進口國一樣,當我們做能源決策的時候當然也會考慮能源消費國的利益,而不僅僅是能源生產國的利益。”

他還解釋道:“其實在特朗普發推文之前,俄羅斯的原油增產計劃就已經確定了。我可以告訴大家,俄羅斯已經決定將能源產量增加至去年年底的水平了。我們在今年2月份就開始討論具體的增產細節了。”

“對於美國來說,既希望制服伊朗,又不希望讓市場出現空額,因此,希望產油盟國,比如沙特,增加石油出口。”馬曉霖說,“如果對伊朗留有餘地,那就不符合特朗普的政策,給伊朗喘息空間繼續對沙特、以色列等中東國家施加壓力。”

對於未來的油價走勢,馬曉霖認為,高油價時代一去不返。他說:“國際石油市場不存在飽和的問題,但鑑於石油設備會老化,隨之導致產能不足。未來,國際油價可能維持在每桶七八十美元的價格區間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