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SI·觀點|鄒志強副研究員就土耳其政局接受《新京報》採訪

2018年7月10日,上外中東研究所鄒志強副研究員就土耳其政局接受《新京報》採訪(見《新京報》2018年7月10日第A15版),全文如下:

土耳其一夜解僱1.8萬公務員

MESI·观点|邹志强副研究员就土耳其政局接受《新京报》采访

土耳其政府一夜之間解僱了1.8萬餘名公務人員,其中包括警察、士兵和學者。7月8日,土耳其官方刊物《Resmi Gazete》發佈法令,有6152人被土耳其武裝力量開除,3077人來自陸軍,海軍和空軍分別有1126和1949人。安全部門8998名員工被撤職,其中憲兵649人。被解僱的還有司法部1051人,教育部658人,宗教事務管理局240人,外交部38人,國立大學199人。此外,12個社會組織、3家報紙和1家電視臺被關。土耳其到底發生了什麼?為何這麼多人會被解僱?

兩年解僱16萬公務員

2016年7月16日凌晨,一夥叛亂分子在土耳其發動軍事政變,造成240多名土耳其民眾喪生,2000多人受傷,叛亂被平定。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認定政敵居倫是幕後主使,儘管居於美國的居倫本人譴責了叛亂並表示此事與自己無關。

據新華社,未遂軍事政變發生後,埃爾多安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隨後,緊急狀態根據議會批准的政府命令進行了7次延長,每次3個月,最近一次定於7月19日到期。同時,兩年來土耳其政府不時展開肅清行動。根據聯合國人權辦公室3月的數字,未遂政變以來,土耳其政府累計解僱大約16萬名公務人員,其中5萬多人遭到起訴。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這次是緊急狀態條件下一次性解職公務員人數最多的一次。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院長李紹先指出,埃爾多安政權大規模解僱背後的主要目的在於排除異己,鞏固自己的權力,“未遂軍事政變之後,埃爾多安對在政治上形成競爭關係的‘居倫運動’開刀,基本上針對軍隊、警察等強力部門、公務員、媒體這三個群體。”

據新華社,居倫一度是埃爾多安的盟友,不過兩人最終反目成仇。埃爾多安認定居倫在土耳其廣泛安插和培植勢力,建立“平行組織”“國中之國”。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副研究員鄒志強稱:“解僱的原因主要是進一步清除居倫運動在政府內部的影響,2016年政變之前,土耳其政府就已經和‘居倫運動’勢不兩立,‘居倫運動’在政府內部的滲透非常深入,土耳其政府將其視為對自身政權的威脅,2016年土耳其政府將‘居倫運動’認定為恐怖組織,大規模的解僱是政府內部的整肅、清理,以消除威脅。”

那麼,瘋狂的肅清為何選擇在緊急狀態結束前呢?

事實上,這與土耳其的司法程序有關,鄒志強稱:“緊急狀態之下,政府可以直接頒佈相當於法律的政令實施抓捕,可以不經過常規法律程序。土耳其是歐盟候選國,入盟要求對其有很多限制。緊急狀態結束之後,大規模的抓捕行動將不容易實施,要走司法程序。”

整肅行動引發土國內民意分化

事實上,大規模的解僱行動集中在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上半年。清理工作已進行了很久,近兩年來,經過整肅,埃爾多安的政敵力量受到了非常大的打壓。儘管在一些部門會存在一定的影響,比如軍隊和情報系統的清理會影響到土耳其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和對外作戰的能力,“但與政府機構運轉受到的影響相比,維護自己的政權安全才是最重要的。這次的肅清行動是之前的延續,不會有根本性的影響。”鄒志強說。

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晉稱:“大規模解僱公務員會對政府決策和運轉產生衝擊,比如2016年未遂軍事政變後,大批的情報安全機構人員被解僱,土耳其國內很快就發生了多起恐怖襲擊,土耳其反恐安全形勢面臨挑戰。”

大肆抓捕公職人員對土耳其國內的民意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鄒志強稱,民意動盪此前已經存在,但現在最緊急的問題是政權安全。抓捕行動兩年以來受到很大的詬病,國內的民意也是分裂的,明確反對的人很多,歐盟也一直在譴責土耳其的做法,這些對土耳其政府也造成了一定影響,因此不能無限期地延長緊急狀態,提前大選也是因為緊急狀態不能無限延長下去,否則對政權的合法性有一定影響。現在最緊急的問題是政權安全,只有這個問題解決了,才能結束緊急狀態。

總統埃爾多安內外交困

2017年4月,土耳其以全民公投形式通過憲法修正案,決定在2019年大選後將政體由議會制變為總統制。而出於多重因素考量,埃爾多安今年4月宣佈將原定2019年的大選提前舉行。埃爾多安上月24日在總統選舉中獲勝。本次選舉標誌著土耳其政體正式從議會制轉為總統制,埃爾多安成為該國首位實權總統,他理論上可以執政到2028年。

埃爾多安的能力有目共睹,他把軍隊徹底收服。在土耳其歷史上,1960年至2016年間,土耳其軍隊發動了5次軍事政變,大概每隔10年軍隊就要干政,軍隊奪取政權後再還政於民。李紹先稱,“自從埃爾多安上臺後,把軍隊整肅的服服帖帖。”

隨著埃爾多安所在的正義發展黨長期執政,以及埃爾多安肅清異己的行動,讓美國、歐洲以及北約盟友們,都對埃爾多安的反感情緒增加。

李紹先認為,“毫無疑問,埃爾多安的權力在集中,但這種集中也是為了適應現在的中東局面,土耳其在中東局勢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現在中東面臨百年不遇的亂局,在這種情況下,土耳其面臨的各種風雲變幻都是過去所沒有的,在這種國際、國內的形勢下,土耳其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和機制,埃爾多安只是巧妙地藉助了這種形勢。”

一方面,埃爾多安的權力的確在不斷地加強,另一方面,土耳其面臨的國際形勢迫使土耳其政府的權力必須要加強,以應對周邊局勢。鄒志強稱,“土耳其處在一個內外挑戰很大,機遇也很大的階段,以往的多元化的治理方式不利於土耳其應對當前的挑戰,埃爾多安選擇了更強勢的做法,這種做法在外界看來未必理解,採取這種做法的背景比較複雜,不完全取決於埃爾多安個人,是各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埃爾多安有自己的政治抱負。”

西北大學敘利亞研究中心研究員王晉分析稱:“對中東來說,此次大規模解僱實際上是埃爾多安政府在土耳其國內政治實力的體現。鑑於埃爾多安及其聯盟的‘民族行動黨’的民族主義和泛伊斯蘭政治傾向,土耳其必然會繼續加大在敘利亞問題的介入,在巴以問題發揮自己的作用。與此同時,土耳其也會持續與歐洲的緊張關係,與美國因為庫爾德問題和引渡居倫的問題而持續緊張,塞浦路斯問題的解決也可能因此持續僵冷。土耳其與俄羅斯也因此會保持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