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天降赤目,白虎出土,蒼穹開竅,重見靈主。

中國人的想象力向來豐富多彩,就像這部由袁和平和徐克共同推出的電影《奇門遁甲》一樣,中國古代神秘的玄術對戰從天而降的外星生物,這樣的設計給人一種奇妙的新鮮感。

“功夫之王”袁和平,“特效怪才”徐克,再加上大鵬、閆妮、柳巖、謝苗等一眾明星,讓本片的賣相看起來還不錯。雖然網上的評分不好看,評價不好聽,但實事求是地說,此片固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也不至於像網友說得那樣不堪。

故事發生在北宋年間,外星人(劇中稱“妖人”)赤目降臨人間,救出困於封印中的白虎,為害人間。得到消息的霧隱門一方面尋找可以打開奇門遁甲的新掌門,另一方面調查神器御神機的下落,希望藉此壯大實力,消滅妖人。最終,新掌門小圓(周冬雨飾演)化身鳳凰,利用御神機消滅了兩大妖人。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坦白地說,這是近年來我看過的最具傳統志怪小說味道的電影。這種說法可能有些怪異,但的確就是這種感覺。電影採用章回體敘事策略,以“世上無真相”,“霧隱門有難”等6個章節控制劇情脈絡,酷似志怪小說,有點意思。

但要說的是,導演對章回體敘事方式的運用並不成熟。本片的故事線是一貫而下的,章節回目除了預示後面的情節外,也就只剩下“章回體敘事”的噱頭了。

電影的“志怪”還表現在一些小情節的設置上。比如影片開頭,一個魁梧大漢抱著一個大水缸在街上匆匆而行,水缸裡卻是一條小小的金魚。這種強烈的反差能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傢伙好奇怪,他是幹嘛的?緊接著在和客店掌櫃交涉時,大漢怒喝著要吃掉自己的寵物。觀眾以為他要吃掉金魚。結果,金魚從魚缸中一躍而起,變成了三目魚妖,一口吞下了大漢半個身子。原來金魚是妖怪,它並不是寵物,大漢才是寵物。

這種設計筆者很喜歡,真的驚到我了,就是從這個地方開始,我決定把影片看完。雖然後面的劇情越來越水,但徐老怪在開場第7分鐘設計的這個情節點完全可以證明他對劇本節奏的把控能力。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再說說演員的表演吧。讓大鵬擔任主演真的讓我有些意外。因為《屌絲男士》,大鵬喜劇演員的身份已經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就認定他是來搞笑的。又一次讓我意外了,大鵬在影片中承擔的搞笑戲份並不多,整個表演更是有板有眼,把諸葛青雲演得有模有樣。這點算是個驚喜吧。

如果大鵬的表演算驚喜,那伍佰的表演應該算得上驚奇了。歌手出身的他演出了霧隱門沉穩、可靠的老大味道。如果要說不足的話……“面癱式”的表演多多少少還是讓人覺得有點尷尬。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說了這麼多,現在我們要回到一個現實問題中來:為什麼在袁和平和徐克的雙重加持下,《奇門遁甲》依然會撲街?對於這個問題,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故事劇情硬傷太多。影片對故事背景的鋪墊並不到位。兩大反派赤目和白虎從何而來?他們要幹什麼?為什麼要作惡人間?這些基本問題沒有交代清楚,更誇張的是,就連“白虎”和“赤目”這兩個反派的名字都是在影片播放過半之後才出現的。另外,為什麼霧隱門尋找的新掌門可以打開遁甲之門?前任掌門留下了什麼線索給諸葛青雲?這些都不知道。最後的大決戰更是無比唐突。前面諸葛青雲等人還在墓前緬懷小圓,緊接著鏡頭一轉四人就找到白虎和赤目打了起來。告訴我,你們到底怎麼找到大BOSS的!再後面就更無語了,小圓在危急關頭原地復活,化身鳳凰,左右開花對戰白虎和赤目,毫不費力便將兩大BOSS直接KO!說起來你可能不相信,從小圓復活到KO白虎和赤目,僅僅用了一!分!半!

簡直就是大反派的恥辱。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除了劇情,人物性格的不穩定也是眾人吐槽的重點之一。刀宜長(李治廷飾演)在開場憑著耍弄小聰明在賭局中贏了不少錢,還將贏的錢多拿出一部分犒賞夥伴。從這裡看,他應該是個聰慧過人,深喑世故的人,可後來他卻傻傻地拿著官府給他胡亂畫的“兇手畫像”滿大街尋找。開封發生地震,其他差人都在磨洋工,他卻催著捕頭繼續找人,這和開頭的刀宜長完全不是一個人。


小圓作為妖人被囚禁在驚世堂,被諸葛青雲帶出牢籠後就莫名其妙地愛上了他。兩人的感情又隨著劇情莫名其妙地升溫。小圓原本是個不懂世事的小怪物,經過涅槃重生之後儼然變成了霧隱門的大當家,人物性格轉變之快,讓人實在難以適應。

影片在人物塑造方面實在太過隨意。人物只是在為劇情發展服務,失去了其該有的靈魂。這樣的人物是難以打動觀眾的。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劇照

在中國,徐老怪的特效水平絕對首屈一指,但本片的表現筆者不敢恭維。從魚妖現身、五派會神機到最後的大決戰,所有特效雖然表現出了非凡的想象力,但真的談不上震撼。

坦白地說,《奇門遁甲》的特效表現不能算差,在中國電影市場上至少能給個及格分,可關鍵在於它出自徐克之手,觀眾覺得這不是徐克的水平,所以才會一直詬病。如果你拿《奇門遁甲》和《爵跡》比一比,我想很多問題你都會釋然的。

此外,還有一點讓筆者覺得可惜。導演對奇門遁甲之術的表現遠遠不夠,造成影片代入感較弱。印象中對這類玄術表現比較到位的電影,《尋龍訣》算一個。

“尋龍分金看纏山,一重纏是一重關,關門如有八重險,不出陰陽八卦形。”

影片中反覆出現尋龍口訣,並配以特定視角和八卦圖釋,儘管觀眾並不能真的理解口訣和八卦的含義,但其營造的氛圍很有代入感,能說服觀眾相信在電影的世界裡真有尋龍訣這回事。

《奇門遁甲》中,除了人物打鬥時念動了幾句奇門術語外,對奇門遁甲沒有更進一步的表現。不少人質疑,這部電影的名稱是不是起錯了?片名叫《奇門遁甲》,可看完之後完全不明白“奇門遁甲”到底是什麼東西,有什麼用。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毋庸置疑,《奇門遁甲》在接受市場檢驗的時候遭遇了滑鐵盧,它失敗了。但我並不認為這是電影單方面的原因。《奇門遁甲》的失利恰恰反映出一個問題,更確切地說是一個現象,那就是現在國內電影市場的形式已經發生變化了。


以數量取勝的低級特效已經無法滿足觀眾的胃口了。觀眾希望看到更加精緻的作品。這種精緻不僅體現在服裝、道具、特效等外在形式,也體現在故事、人物、感情表達等內在邏輯。想想當年的《西遊記》,如今看來那時的特效簡直慘不忍睹,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為一代人的記憶,成為一部影視經典。它塑造了鮮活的人物形象,表現了人物之間細膩的感情糾葛,它還傳達了信念、勇敢、堅持等正能量,這些內在價值層面的東西彌補了外在形式的缺憾。

說到這,可能有人會拿好萊塢來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只要外在形式做得好依然可以讓電影賣座。

首先要承認,好萊塢電影特效水平的確更高,更具觀賞性;其次,好萊塢電影條件更成熟。以漫威系列電影為例,一方面漫威動漫擁有一批數量龐大的擁躉隨時準備為電影奉獻票房,另一方面好萊塢成熟的電影生產模式為其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最後還要看到,好萊塢電影並非只有外在,它也是有文化價值輸出的。個人英雄主義,理性與擔當,這些價值觀組成了好萊塢電影的基本價值內核,也成為好萊塢電影享譽全球的基礎。

近幾年,中國電影的發展總趨勢還是在迎合市場。觀眾喜歡看什麼就拍什麼。這種做法當然無可厚非,甚至從市場經濟的角度講是完全正確的。迎合市場在發展初期是產業提速的必要手段,但在中後期,一味的迎合勢必會限制產業的發展。在羽翼豐滿之後,如何從迎合審美向引領審美轉變,這是擺在中國電影人面前的最大問題。

《奇門遁甲》:中華玄術大戰外星人

奇門遁甲 海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