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脫離天京後,其部將陳玉成、李秀成爲什麼不願追隨?

shiyanbo


說實話,李秀成真該追隨石達開的。當李秀成還是個小監軍的時候,曾經“同翼王上安省安民”。說李秀成是石達開一手栽培起來的,絕不為過。1864年7月,天京陷落,李秀成被俘。他與曾國藩幕僚談及太平天國諸王的優劣,皆雲中中,而獨服石王。

比起李秀成,陳玉成可就更應該追隨石達開了。一則出自湘軍名將李續賓之口的八卦,讓我們知道了陳玉成和石達開曾經是好基友。

石達開出走後,何去何從引起清方諸多猜測。其中,石達開要投降清軍的謠言更是滿天飛。李續賓和王錱書信往來,也談到了此事。李續賓告訴王錱:據說石達開已經投降了江南大營的張國樑,並送去三十檢點作為人質。三十檢點,自然是陳玉成。陳玉成以“三十檢點回馬槍”名聞遐邇。

一般來說,投降者為了取得對方的信任,會把家眷交出,作為抵押。在這個謠言中,陳玉成替代石達開的家眷,走入了清軍大營。

當然,石達開並未投降,但李續賓談到石達開拿陳玉成當家眷,是一副毫不奇怪,坦然之極的口氣。要知道,李續賓在湖北戰場與石達開和陳玉成交手數次,對敵人的情況應該十分熟悉。所以說,石達開投降是假,他和陳玉成關係特別好則是真的。

那麼,既然陳李二人與石達開交情匪淺,為何不追隨石達開呢?

因為,陳玉成和李秀成都是天生作大哥的人物。

太平天國就像一家很大很大的公司,最紅火的時候,生意曾經做到了天津,幾乎要擠進競爭對手大清帝國的首都北京了。然而,經過天京之變後,公司元氣大傷,高層領導也只剩下兩位——洪董事長和石總經理。

當石總經理手撕洪董事長,帶著技術和股份出走,打算另外成立一家公司時,太平天國的廣大群眾也面臨著站隊問題。

當時,太平天國除了天京總公司外,還有兩家分公司:安徽分公司和江西分公司。對太平天國前期歷史略有些瞭解的人應該都知道“安慶易制”和“經略江西”這兩個名詞,說的就是石達開對太平天國安徽根據地和江西根據地的經營和開闢。

所以說,當石達開分裂出走,手中等於掌握著兩家分公司,而洪秀全只掌握著一家總公司。

天京雖然是太平天國的本部,卻自建立之初便在競爭對手的強勢打壓下慘淡經營著。大清集團堵著天京總公司的門口,硬是開了一家江南大營出來,更不用說江北大營了。天京之變前,太平天國前任總經理楊秀清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逼著這兩個大營從總公司附近挪了窩。然而,石達開主政期間,大營又要溜達著搬回來了。

與之相對的,則太平天國的安徽分公司與江西分公司,它們雖然也在虧本經營,情況卻好過總公司很多。說實話,兩家分公司隨便拿出哪一家,資產總值都要超過總公司的。

在這種情況下,太平天國廣大群眾自然會基於切身利益,選擇更有發展前途的公司投奔。很顯然,石達開公司的前景更被他們看好。

我們來看一組比較數字:

1857年6月2日,石達開出走,僅僅一個月之後,清方查明,天京守軍不過七八千人。(何桂清奏報)

同年9月,石達開離開安慶,來到江西時,據清方的探報,大軍人數為數萬。(駱秉章奏報)

1858年2月,石達開以江西撫州為後方,進軍浙江,據清方的探報,共六大隊(尚有兩隊未到),號稱十餘萬。(福興奏)

很顯然,當時大部分的太平天國群眾都選擇了追隨石達開。李秀成說石達開“將合朝好文武將兵帶去”,儘管有些誇張,卻基本符合事實。

在這種情況下,就看出陳玉成與李秀成的厲害之處了。大部分人考慮的是大樹底下好乘涼,哪家公司更好,就進哪家公司。這種人,註定一輩子也就只能當小弟。說起來,大多數人不就是如此嗎?龍勝幫龍,虎勝幫虎,永遠跟著強者混,而不是試圖自己成為強者。

與之相對的,則是陳玉成和李秀成這種天生大哥思維的人,他們考慮的是進哪個公司更有利於自己的發展。

天京之變後,太平天國總公司對地方中小公司的控制急劇下降。很多地方將領,如陳玉成和李秀成等人趁機攫取了當地的軍事和民政大權,並漸漸向軍閥化轉化。

在他們看來,追隨強勢的石達開,勢必要交出自己手中的權力,而奉弱勢的洪秀全為主,則會更自由,更能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也更能維護自己小集團的利益。

這就是小弟思維和大哥思維的不同。陳玉成和李秀成沒有追隨石達開,而是選擇在弱勢的領導手下自己當大哥。最後,他們混成了太平天國後期的雙子星。那麼,追隨石達開那些人的命運呢?

石達開出走時,蔡次賢在天京任職。不久,他從天京逃出,追隨了石達開。後來,石達開變更太平天國的軍制,建前後左右中五軍,又稱五旗,蔡次賢成為了後旗的宰輔。最後,石達開兵困廣西,蔡次賢首倡回朝,死在張遂謀手下。


《賊情彙纂》是最早研究太平天國史的專著,張德堅作為主編,奉曾國藩之命編寫。他參考了無數太平天國原始文件,並採訪了無數從太平天國跳槽到大清集團的難民。這部書只編到了天京之變前。

《賊情彙纂》卷二,名為《劇賊姓名》,錄入的是太平天國前期重量級人物。

李壽輝、覃炳賢、陳玉成、李秀成、張遂謀、劉滿、李嵐谷

看到這些名字,很多人是不是隻認識陳玉成和李秀成兩人呢?

事實上,在太平天國前期,其他人在太平天國的咖位與陳玉成和李秀成相當,甚至有人還在陳李二人之上。但他們在石達開出走後,都做了一個同樣的選擇,那就是追隨石達開。

最後,他們在歷史上的名氣比起陳玉成和李秀成,就只能是望塵莫及了。當然,他們生前的事業都加在一起,在陳玉成和李秀成兩座高山面前,也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

陳玉成和李秀成正是沒有追隨石達開,才成就了自己的平生事業。


雁小驢


天京之變後,太平天國失去了東王楊秀清,北王韋昌輝和燕王秦日綱,也失去了幾萬名太平軍將士以及很多家屬,同時,太平軍內部也出現了裂變。



天京之變也讓天王洪秀全的心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對於異姓之王變得十分猜忌。而當時掌握兵權的就是翼王石達開。為了掣肘石達開,洪秀全封了自己的哥哥洪仁發為安王,洪仁達為福王。


由於石達開家人被北王屠戮,加上又被天王猜忌,現在又被天王的兩個哥哥制衡,石達開對留在天京已經心灰意冷,自己手握重兵,為了保住這點權力和性命,石達開決定離家出走。

陳玉成和李秀成是太平天國後期兩個重要的將領,他兩個忠於太平天國,陳玉成後來被封為英王,而李秀成後來則被封為忠王。石達開本來是想帶走陳玉成和李秀成的。但是,陳玉成和李秀成都認為石達開的出走是不對的,太平天國不應該被分開。這樣,不但會給太平天國造成巨大損失,就連他自己也是沒有出路的。他倆商量之後決定不跟隨石達開出走,還想勸勸石達開,讓他回心轉意,但此時的石達開離意已決,聽不進任何不同意見。


閃電天下


石達開作為太平天國最具有軍事才華的將領,在天京事變後帶領十萬大軍負氣出走,導致太平天國元氣大傷,最後被滅,這件事情總所周知。

那麼,為什麼其部將陳玉成、李秀成沒有跟隨他出走呢?對於這個問題,眾說紛壇,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陳玉成與石達開關係不好

天京事變後,石達開誅殺了陳玉成的上司燕王秦日綱和叔叔丞相陳承瑢,這件事讓陳玉成非常的生氣,但是礙於石達開掌握重兵,不敢行動。而陳玉成其實在石達開的帳下聽命比較短,二者之間根本沒有生死之交的感情,所以絕對不可能跟石達開出走的。


李秀成只洪秀全的話

李秀成這個人認死理,他一生都覺得忠君愛國是一個人的基本本分。因此,李秀成只忠於太平天國的最高領導人,也就是天王洪秀全。所以,儘管李秀成是在石達開帳下聽令,但是仍然不會跟他走,不會背叛洪秀全。


石達開單幹連吃敗仗

天京事變後,楊秀清被殺。沒有了楊秀清的策劃,石達開也沒有以前那麼如魚得水了,他在戰場上連吃敗仗。而李秀成和陳玉成兩個人,在後面的戰爭中確實屢戰屢勝,聲名遠揚,跟著石達開已經沒有前途了。



石達開性格太差不是好上司

不可否認,石達開是太平天國裡面最具有軍事才能的將領。但是,石達開也有著一個致命的缺點,那就是心胸有些狹隘,嫉賢妒能。一旦自己的部下有超過自己的可能,他都會毫不猶豫的扼殺,這也給陳玉成,李秀成二人留下了陰影。


我的結語

石達開負氣出走,最後太平天國也歸於滅亡,高層內訌的危害可見一斑。

各位親愛的網友,你們覺得呢?


老魏聊歷史


太平軍山頭構造比較複雜,永安封王前,主要有天地會系,上帝教系,其它小義軍系!永安封王后,封東西南北翼五王!

雖說東王楊秀清節制諸王,但由於封王前各王都是帶資入股,所以都有自己的勢力。

陳玉成和李秀成並非始出石達開一系,雖有隸屬關係,但談不上嫡系。天京事變後,石達開被迫出走,陳玉成和李秀成,一個是英王,一個是忠王,開始獨當一面。

特別是陳玉成《清史稿·洪秀全傳》說:“玉成兇狠亞楊秀清,而戰略尤過之”。若陳玉成跟石達開走了,兵敗大渡河一說還不一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