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吏治、績效主義及其他

  德國隊“走了”,不管怎樣的歌頌或者諷刺,以及那些無厘頭的分析,作為“衛冕冠軍”就要有更廣闊的胸襟——儘管主教練勒夫是個把喜怒形於色的人,也不去置評最後階段德國隊門將的出擊。縱觀進行到現在的世界盃賽事,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級問題就是“點球”。我沒有統計過,但現在為止裁判吹的點球應該不會少於20個了。同時還有視頻助理裁判技術的引進……我們在一方面感嘆著體育賽事的規章制度不斷健全的同時,還能悟出些什麼呢

法治、吏治、績效主義及其他

法家,不僅僅有商鞅

  韓非以前的法家有三派,其一重‘術’,以在戰國中期相韓昭侯的‘鄭之賤臣’申不害為宗。所謂‘術’,即人主操縱臣下的陰謀,那些聲色不露而辨別忠奸,賞罰莫測而切中事實的妙算。其二重“法”,以和申不害同時的商鞅為宗。他的特殊政略是以嚴刑厚賞來推行法令,使凡奉法遵令的人無或缺賞,凡犯法違令的人無所逃罰。其三重“勢”,以和孟子同時的趙人慎到為宗。所謂勢即是威權。這一派要把政府的威權儘量擴大而且集中在人主手裡,使其變成恐怕的對象,以便壓制壓臣下。這三派的注意點,韓非兼容並顧,故此說他集法家的大成。”

績效與績效主義

  關於績效與績效主義,應該說這不是筆者第一次提出了。這裡再次提出來,是要把它和“法家”放在一起討論,我是研究人力資源的,只是因為中間的績效主義與績效的區分,我需要藉助借鑑“法家”中的“法治”與“術治”來解釋。績效本身沒錯,但是績效主義害死人。曾經我們做過這樣一個“荒誕”的比喻……是不是說天底下沒有了小偷,警察也就失業了呢?換個角度說,警察與小偷是依存關係還是因果關係?我們的很多企業都在搞績效、達成指標,但是現實的情況呢?我曾經認識的一個鄉鎮企業家,我們幫他做績效。他說給員工要闡明“我做績效是幫助大家漲工資”,但是最後終歸還是變味了,“績效主義”讓大家叫苦不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