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高考」怎麼玩

馬拉松“高考”怎麼玩

跑步的腳跟

【跑步的腳跟】專注於馬拉松,超長距離耐力跑和越野跑 | More Than Running。歡迎跑者交流分享跑步故事。

一年一次的高考已經結束,考生們終於可以甩掉書本,盡情釋放一下了。考慮到夏天太熱,國家把考試時間改在每年6月7日開始,非常人性化,這是一大進步。20多年前,我們那時候高考時間7月7日~7月9日,熱成狗,第一天上午語文,下午政治,面對的就是我最不喜歡的兩門功課。這20多年來,我有過多次做夢又回到自己當年的趕考時光,夢中各種忙亂、緊張、不安。想來當年過於貪玩,沒有好好學習,荒廢了這身“骨骼清奇”,以至現在不能維護世界和平了。

馬拉松“高考”怎麼玩

現在我們業餘跑馬者,很多人也會把每年的馬拉松看成一場趕考。努力擠出訓練時間,無懼風吹日曬,長期堅持訓練。各種訓練套路,掌握一大把:練速度、練耐力、練力量;和朋友約跑、參加跑團、參加俱樂部、自己私下猛練;請教高手、自己研究制定訓練計劃;控制體重、健康飲食、少喝酒、不喝酒、壓縮聚餐社交,減少夜生活; 拉伸、熱身、放鬆、和傷痛玩躲貓貓......箇中各種艱辛和樂趣,只有跑步的人才懂。和10年寒窗苦,只為一朝一夕的高考差不多。不過高考一生只有一次,跑馬拉松,人人可以參加,年年可以報名,每年還可以跑多次。

參加馬拉松,每個人玩法不一樣,有人重在參加個數,體驗不同賽道,感悟不同城市,用跑步來丈量城市,放飛自己,享受生活,享受健康。有人則看重參加成績,喜歡尋求突破,比如有跑者會把400、330、310、300、255目標當著自己跑馬的宿願。


有幾位熟悉的朋友在很認真訓練跑步,期望今年下半年的馬拉松成績能有大的突破,他們的成績目標從248到330不等,但相較現在能力,都非常富有挑戰性。這幾位朋友已經選定了下半年的某場馬拉松,他們下半年跑馬結果會有三個:

  • 差距目標很遠。原因有可能是目標訂的太高,但落實訓練出現困難,不能保障訓練,或有懈怠,沒有很好執行訓練計劃。也有可能是認真訓練了,比賽中拼太狠,最後不幸跑崩了。但大家完賽不難,都有過跑馬經驗,底子還算厚實,即使跑崩或沒好好訓練,也能完賽,離成績目標遠了些而已。
  • 順利達成目標。一定會非常興奮激動,因為這幾位朋友訂立的目標相對現在的能力有相當大的提升,要跨越這距離,除了訓練上的付出,生活工作也會為之做很多犧牲,並非年年都有條件允許將跑步放在首位。通過自己的汗水,突破自己的最好成績,最終證明自己是強悍的,都會感到高興滿足。
  • 離達成目標僅差一點點。這點的可能性比較大,如果大家都比以前更刻苦訓練,成績自然會進步,但大家目標訂的都很高,最終成績落在目標直前概率也很高。相信大半年的認真訓練是會帶來進步,能順利跨越那個高高在上的目標嗎?明明近在咫尺,伸手可及,卻功虧一簣。高考夢魘餘生一直髮生?

我自己更多喜歡訓練,每年確保參加一個比賽,今年預訂還是上馬,檢驗一下自己的訓練成果。我認同的體育精神是健康,拼搏,不斷突破自己,跑的更快,跑的更遠。上馬我會壓著自己的極限能力去跑,一如既往跑崩掉的概率很大,也許今年不能突破,未來三年內突破的信心還是有的,雖然更老了。

也有人另外玩法,更多的完成跑馬個數,某名人2013年開始跑步,有報道到2017/12/12他跑了70個全程馬拉松,翻年到2018年4月,增加到77個全程馬拉松,產量高的驚人。我自己從2004年跑第一個馬拉松,到現在為止跑了17個全程馬拉松,平均一年一個全馬,其中有三年各多跑了一個全馬。我暗自揣測:該名人的馬拉松完賽個數統計會不會把半程也算在統計數據裡了?

半程我不計算在馬拉松裡,如果半程也算馬拉松,一年可以跑幾百個,也沒什麼意思,很多人都能每天輕鬆完成一個,並不影響日常生活。但全程不同,消耗,身體損傷更大,跑完一個恢復時間不短,一年跑五,六個已經是很了不起的大神了,一年參賽全程馬拉松十幾個的,身邊寥寥無幾。

跑馬者們,夏季訓練開始了,你們為下半年的比賽準備好了嗎?最終等著你的比賽結果是哪個呢?馬拉松“高考”怎麼玩,你的選擇,種因得果,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