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心」換「人心」 做「新生命」的守護者

“仁心”換“人心” 做“新生命”的守護者

壽光好人 丁孝娥

丁孝娥,女,壽光市婦幼保健院產科主任,自工作以來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業務方面不斷學習,思想方面積極進取,多次被評為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她廉潔行醫,關愛病人,多次參加志願服務活動,帶領科室人員向困難群眾捐款,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好評。日前,丁孝娥被評為“壽光好人”。

腿要勤、嘴要勤 多去病房才能更好地為孕婦服務

自1990年7月參加工作至今,丁孝娥從事婦產科工作已26年。她說,在人們眼裡,產科是個迎接新生命的地方,是個“好差事”,但實際上,產科也是醫院內風險高、工作忙、急診多的科室之一。

“這次懷孕後身體一直不太好,生怕肚子裡的孩子受影響,是丁主任一直安慰我、鼓勵我,讓我以平和的心態應對,我和家人都很信任她。”36歲的張女士說,正是源於對丁主任的信任,讓她在孕期很安心。當天,丁孝娥正耐心地為她進行腹部檢查,囑咐她多往左側躺,還細心地在她腳下墊上了一個枕頭,“每次給我檢查,丁主任都很細心、很貼心。”

“患者來到醫院,需要的不僅是醫療上的幫助,更多的還是心靈和精神上的慰藉。”丁孝娥說,產科醫生對每一位患者都嚴密觀察,腿要勤、嘴要勤,多去病房走走,多問問患者的感受,不斷提高自己的服務能力,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一位孕婦告訴記者,自己懷孕後一直是找丁主任檢查,有一次見丁主任做了幾個小時手術後還要坐診,已經很疲勞,“我都不好意思麻煩她,可她二話沒說,依舊是給我認真檢查。”就這樣,憑著每一次認真服務,丁孝娥收穫了無數患者的信任。有時,慕名而來的患者不斷增多,丁孝娥經常是手術下來顧不上休息就接診病人。“按時下班成為奢侈,加班反而是常態”,丁孝娥的電話號碼很多找她看過病的人都知道,有時她接一個電話,根本不知道是誰打來的,但她依然耐心解答,不厭其煩。

“這是我的工作特點,既然幹了這一行,就要做好面對一切苦和累的準備。”丁孝娥告訴記者,就算下班回到家中,她的手機也從來沒有關機或調到靜音的時候,有時科室一個緊急電話打來,她就要在最快的時間趕到醫院……“每一秒鐘都關乎生命,真的不能有片刻耽誤,有時候,我都恨不得‘飛過來’。”

“患者願在門診排長隊,是對醫生醫術和醫德的最高認可”

丁孝娥常說一句話:產科醫生手裡握著兩條生命,一是孕產婦,二是新生兒,沒有責任和愛心當不了產科醫生。正是這樣的信念與標準,她已記不清從自己手中接過多少新生命,對於這位“產科忙人”來說,只要母嬰平安,再累也值。

丁孝娥說,多年的實踐、歷練,讓她練就了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處理危急重症病人方面,已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驗。“我記得,一位適齡產婦曾經在分娩後突然出現意外,當時的最佳方案是切除子宮,但考慮到患者還年輕,我堅持為她進行了保宮手術,經過五六個小時的手術,該產婦成功保住了子宮,轉危為安。”丁孝娥告訴記者,一次手術平安順利,是她最期望的,也是她一直在努力做的。

“愛崗敬業,善始善終,仁心行醫……”這幾句話,是同科室的同事們對丁孝娥的評價。一位同事告訴記者,只要丁主任進入辦公室,外面等著就診的患者就會排起長隊,她說,這就是患者對一位醫生醫術和醫德的最高認可。

採訪中,記者瞭解到,丁孝娥在崗期間,業務成績也非常突出:主持完成了產科科研課題兩項,獲得濰坊市科技成果進步獎三等獎一項,國家科研課題立項一項;熟練掌握產科急危重症病例的搶救流程,參與搶救了多個產科危重症病例,榮獲多項科研獎勵……一項項榮譽的背後,是她對“健康所繫,生命相托”理念的堅持,是把“愛心、精心、細心、耐心”全身心付出的體現,是她對工作精益求精,十幾年如一日的真實寫照。

關愛病人做“百姓醫者” 關愛弱者做“愛心醫生”

德藝雙馨,柔情似水。她廉潔行醫,關愛病人,注重醫德,為人正直,對病人及家屬送來的紅包、禮品等,堅決推辭。

“患者有時候是圖個安心,他們覺得只要把東西送下會更放心,其實不然,仁心是行醫的本分,我們會尊重每一個生命。”丁孝娥說,對於手術前實在推辭不掉的,她也會想“辦法”送回,比如在手術後把紅包用作為病人繳納住院押金等,全力維護著一位百姓醫者的良好形象。

在工作之餘,丁孝娥還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服務活動,比如到鄉村、社區、學校舉辦健康講座,為群眾義診;主動帶領科室人員向困難家庭、患病兒童捐款,等等。

“雖然每天面臨的都是勞累與緊張,但孩子響亮的啼哭聲給了我無窮的動力,在我看來,這就是世間最動聽的音樂。”丁孝娥說,作為產科醫生,每當看到家屬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聽到他們真誠表達謝意時,她們覺得,每一次的辛苦付出都值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