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針灸是一種中國中醫學裡特有的防治疾病的手段,主要是通過經絡、腧穴的傳導作用,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臟腑功能趨於調和。針灸的特點是在病人身體上用針刺入,或用火的溫熱刺激燒灼局部,以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前一種稱針法,後一種稱灸法,統稱“針灸療法”;

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針灸療法”由來已久。經歷史考證,針灸的起源應在石器時代,文字記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藏寒生滿病,其治宜灸”,便是指灸術。《黃帝內經》中《靈樞》所記載的針灸理論豐富而系統,故《靈樞》也稱為《針經》;

■《黃帝內經》中就把掌握了針灸技術的醫生稱為“上工”,《靈樞》上記載說:“上工刺其未生者也”;《醫學入門》裡說:“藥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扁鵲心書》也記載:“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雖未得長生,亦可得百餘歲矣”;

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山海經》中說:“有石如玉,可以為針”。中醫的“砭石”其實就是後世刀針工具的基礎和前身。針,古作“箴”或“針”,其字從竹從鹹,或從金從鹹。“鹹”意為酸澀感,加“竹”旁表示“竹製的令肌肉有酸澀感的醫具”,加“金”旁表示“金屬製的令肌膚有酸澀感的醫具。”“灸”從久從火,“久”意為時間長,“火”指燒灼,“灸”即指在皮膚上慢火燒灼;

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大醫李可說:“中醫的治療手段是‘一針,二灸,三服藥’,高明的針灸大夫,可以通治百病,只要他判斷準確,紮上幾支針,把上下、表裡調一調,這個病就好了,而且針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這方面針灸比那些現代醫學的治療手段快得多。”為了針灸教學,北宋醫家王惟一設計製造了針灸銅人,並在體內注入水銀,如果取穴部位準確,則針進而水銀出。如取穴有誤,則針不能入。此後歷代不斷有官方或個人仿製針灸銅人,據說有百餘具;

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早在公元6世紀,中國的針灸便開始傳播到國外。目前,世界上已經有120餘個國家應用針灸術為本國人治病,世界衛生組織也已經提出了43種推薦針灸治療的適應病症。201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針灸列入了“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正道國學館:中華先祖智慧令世人汗顏,“針灸”全人類的健康福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