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十年如一瞬,最好的結局是:我很好,你也好好的;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劉若英 萬人齊唱後來

初聽不懂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所有的欲言又止、一言難盡,都被歲月幻化成“後來”一詞。

後來,有的人相守相伴,直到天長地久;

後來,有的人從相濡以沫,到相忘於江湖;

後來,有的人從陌生人,到最熟悉的陌生人。

想起來之前劉若英在演唱會上唱《後來》,唱著唱著突然情緒失控,崩潰大哭…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劉若英 演唱後來 崩潰大哭

在視頻下面,有這樣一條評論:剛失戀了,所愛隔山海,山海不可平。原本以為只要兩個人相互喜歡就能打敗一切的,後來,才發現只有喜歡是不夠的。

劉若英說:這是一部拍給所有人的電影,希望每個人都能找到自己在愛情中的樣子。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於是在愛裡糾葛了十年。林見清和方小曉的故事裡,有每個人的影子。

十年如一瞬,最好的結局是:我很好,你也好好的;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他們說,分手別聽劉若英,難過別聽陳奕迅。“奶茶”劉若英,唱過年少芬芳,唱過愛而不得,唱過無疾而終,唱過年少的成全。或許,她是藉著電影告訴我們,那些曾經愛過、恨過的人,後來,都變成了什麼樣子。

電影《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她的短片小說《過年,回家》,但我更傾向於認為電影就是《後來》那首歌的命題作文。

歌的主題,就是電影的主題;聽歌什麼感覺,看電影就是什麼感覺;喜歡歌,就會喜歡電影。

說實話,不管票房數據到底有多少水分,單純對電影《後來的我們》而言,喜歡的會掏心掏肺地淚流滿面,沉醉在“後來”的哀傷中無法自拔;不喜歡的大約會覺得劇情蒼白無力,臺詞華而不實,為了矯情而矯情。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後來的我們劇照

但單單就電影《後來的我們》而言,它充滿獨屬於劉若英的文藝氣息,講述了一個愛情與遺憾的故事。

男女主角相識在春運的火車上,相愛於北漂的生活中,兜兜轉轉,卻沒能成為一生的伴侶。整部影片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但兩個人相愛時的種種細節,一起度過“一窮二白”什麼都不懂的年紀才是電影最打動人的地方。

而整部電影的畫面也讓我覺得很“細膩”,像喝拿鐵的那種細膩,可以說這是很“奶茶”了。男女主的髮型、服飾,牆上貼的各種海報,桌上亂糟糟的紙筆,老式的傢俱,每一個畫面都讓人覺得非常細膩、溫柔。

其實最初聽到劉若英要當導演的時候,作為粉絲,我是期待的,也是惶恐的,因為《後來的我們》這部電影未上映,就被冠上“青春愛情”“歌曲IP”“跨界導演”的標籤,幾乎把爛片雷區踩了個遍。

說實話,去電影院之前,我擔心電影是消遣情懷的爛片,也怕是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矯情的青春劇。但看完電影,還是被很多情節、臺詞所觸動,也能感覺到劉若英想給大家傳達的中心思想:“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不論是親情還是愛情。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後來》唱的是愛情,電影的主線也是講述井柏然和周冬雨的愛情,真實,細膩,扎心,就是在講你曾經的愛情故事。雖然親情錢是輔線,但我卻覺得更精彩,田壯壯老師出場鏡頭不多,但臺詞功底了得,每一個字都直擊心臟,每個鏡頭都很扎心,但全是戲與淚點。

我也從沒想過井柏然會演繹這樣一個角色,他把一個晚熟大男孩的成長過程詮釋的很到位,從他身上,你似乎能看到當時我們學習愛的青澀與拙劣。

而周冬雨的靈氣依舊是無人能敵,少女時期每一個眼神每一次笑容,都鬼馬可愛至極。很多男孩說看不懂為什麼小曉執拗的要分手,但我覺得大部分女孩都應該看懂了:“我要的是一個家,但你以為只是一所房子。”令人心動的是那個願意“為你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的林見清。

林見清問:“如果當時你沒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方小曉回答:“如果當時你有勇氣上了地鐵,我會跟你一輩子”。

可惜沒如果。

張小嫻說,人在得不到的時候,什麼都可以不介意;得到之後,什麼都有點介意,這是愛情。

電影一個跨度十多年的故事,可是來回的切換並不讓人錯亂,特別是最後鏡頭漸漸暖起來那一瞬間,配著獨白就著配樂眼淚一下子就掉下來了。

這不只是對電影中男女主角的愛情,更多的那種錯過的心情。在大都市打拼的男男女女,那些‘後來的我們’,每個人錯過的青春和愛情,有多少遺憾和回憶,一直在心裡。

方小曉古靈精怪,知道自己要什麼,也一直在為此努力;林見清是一個被生活漸漸磨掉熱血的大學生。他們是大都市裡再普通不過的男女,他們在打拼未來的過程中相互吸引、相愛,也在打拼的過程中因為種種問題而錯過、分開。

電影裡他們經歷的種種,蝸居在沒有空調的地下室,住在沒有暖氣的小房間,頻繁的搬家,都是現實裡再真實不過的‘劇情’,在擁擠的北上廣,每天都在上演。

電影裡,周冬雨的演技確實不錯,把女生戀愛時的小心思、小確幸,分手爭吵時的難過糾結,多年後的重新相遇的難過、掙扎、冷靜都演繹的十分到位;井柏然也將林見清這個人物經歷的衝動熱血、頹廢、堅毅都一一還原。

田壯壯導演說,這是一個懂情懂義的人拍攝的一部有態度的作品,其實這個評價形容劉若英不是過分的誇獎。

劉若英年少對陳昇的執著,笑著成全喜歡那麼久的人,這是情義,在零下30多度的雪地取景,這是態度。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後來的我們

《後來的我們》裡講述的不止有愛情,也有那些錯過的親情和友情,田壯壯導演飾演的林爸爸在家鄉開了一間小餐館,從大學畢業開始,林見清每年只回一次家。電影賺足人眼淚的也是父親這一段。

林爸爸的除夕夜聚餐,從開始的十幾個人吃年夜飯,後來變成只有一個人的除夕夜。時光荏苒,在外奔波的子女,錯過的是也許就是那封林爸爸沒有寄出的信,“難過了,就回來。”

這封信一出場,滿場哽咽聲不止。林爸在廚房中週轉於灶臺間的身影,像極了千萬平凡父母,那是一份紮實而平淡的、溫柔有力的愛,是屬於千千萬萬父親特有的無言,或許,所有動人的故事都是剋制的。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父親寫給小曉的信

緣分這事兒/能不負對方就好/想不負此生/真的很難。

有一種心臟被扎到的感覺。

之前的首映典禮上,陳可辛導演說,現在的導演很幸福,以前拍愛情片都只能拍兩個人最後在一起了,現在可以拍不在一起的結局。而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兩個人不在一起反而是最真實、最好的結局。

愛而不得的結局,是夠遺憾,卻不用傷感。畢竟年輕時的愛情遺憾,也多半是共苦卻不能同甘,只要確信彼此都過得很好,就足夠了。就像小曉在電影裡說的,就算他們當時結了婚,可能也會離吧。

除了大多數都會感動的林爸爸趴在桌子上一筆一頓寫信那一段,另一個讓我揪心疼的點是見清在堆滿快餐和泡麵盒的桌旁,看到自己的賬戶上有了60多萬,淚眼婆娑。我腦子裡湧現的只有一句歌詞:“我終於失去了你,在擁擠的人潮裡。”

兩人在車上的一段戲堪稱經典,那句哭著笑著問“你愛過我嗎”,這確實是個老掉牙也沒營養的問題,卻也真的是每一個人都想問前任的話。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你愛過我嗎?《後來的我們》

剛開始的時候不懂為何電影要用黑白,既不是回憶也不是有人去世,直到看到見清對小曉說,“如果伊恩再也找不到凱麗了,那他的世界就會一片黑白。”

那一瞬間,突然明白了用意。

電影的最後,他們做了最鄭重的告別,小曉回到老家通關了見清開發的遊戲,界面彈出“伊恩永遠愛凱莉”的字幕,影片黑白再度變為彩色。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尹恩永遠愛凱莉

整個故事沒有那麼新奇的情節,甚至看到電影名你就知道結局,但這樣才是我們真實的過往。沒有跌宕起伏峰迴路轉,不精彩不狗血,有的只是年輕人奮鬥過程中的生活壓力對愛情的消磨。


“再見,林見清。”

“再見,方小曉。”

他們的眼神溫柔而又堅定,擁抱溫暖而坦然。

劉若英: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

再見,林見清;再見方小曉。

是啊,都是要放下的吧,生活終歸都是要繼續的。再怎麼喜歡,年少的終而不得,也不能敗給了底線和道德。

其實現實中很多情侶都是這樣,說不清楚為什麼分手,分手之後其實還愛著。我們都是在愛情中成長,影片中周冬雨自詡最旺前男友的“最佳前女友”。我們不也是這樣,用盡了青春,卻也只是教會了另一個他如何愛別人。

其實,那些抱著在電影裡看別人悲歡離合想法的人,卻沒想過真實的故事,比電影更扎心。

正如彩蛋裡的他們,生活裡的他們,應該在心底安放並封存了那些情感,這到底算不算學會了如何去愛?

17歲那年愛上的人,27歲還在你身邊嗎?

時至今日,或許那個人的名字,還是有讓你一想起就心顫的魔力。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對戀人分手後,男孩始終一個人,有一天,他得知前女友的婚期。婚禮那天,他開著車,默默地跟在婚車隊伍後面送了7公里。

他一邊開車一邊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直到前女友發來短信:對不起,別追了,就送到這裡吧。

最後他停下了車,在淚眼婆娑中看著婚車隊伍越走越遠。

不打擾,是我最後愛你的方式。

其實世間所有的愛情其實都沒有新鮮的劇情,區別只在於講述的方式。我們身邊有太多這樣的遺憾和錯過,《後來的我們》只是把它們搬到熒幕上了而已。

如果你已學會了如何去愛,就該懂得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珍惜眼前人,用盡全力去愛,才能餘生無憾。


煮海時間:

“有一個男孩愛著一個女孩”,已經是很好的開始;

後來,“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已經是很好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