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港記憶:沒有網絡的年代,「貴港人」愛乾的三件事

2000年離開貴港,到外地念書的時候,互聯網在貴港還沒普及呢,大街上沒見過網吧,可能有網吧,但真沒見過。現在不一樣了,上網用手機,還在用電腦上網的,一般也就小編這樣的打工族了,因為辦公呀,更因為要寫文章給大家看呀。

好了,閒話少說,下面小編和大家聊一下,在沒有互聯網的年代,貴港人是如何生活的。

1、租書看

小編上學的那個年代,玄幻修仙還沒聽說過,那會兒看的是金庸、臥龍生,嗯,一看小編就是男的,女生看的是瓊瑤、陳凱倫。有錢的買一本,沒錢的租著看,小編那個時候一個月的伙食費才150,只能租了。

那會兒上學,老師經常從某些人的桌底下搜出一本小說了,真慘,哈哈。

貴港記憶:沒有網絡的年代,「貴港人」愛乾的三件事

2、租帶或租碟看

錄像帶看過嗎?影碟至少看過吧?看過錄像帶的人,沒有40年也有30了。錄像播放機,在哪個年代,對於普通家庭來講,算得上奢侈品了,尤其像小編這樣的農村家挺,第一次見的錄像播放機,是鄰居家在廣東打工的大哥帶回來的。

但買得起錄像播放機,不一定能買得起錄像帶呀,10多塊一盒呢,電影出一部就買一盒,花費不少錢呢,90年代,10塊錢那麼不少東西呢。

後來,錄像帶被VCD/DVD淘汰了,大家不租帶了,換成租碟,但印象裡租碟沒租帶那麼盛行,因為VCD/DVD流行的時候,生活已經比租帶的年代好很多了。這不,小編家雖然買不起錄像播放機,但買得起VCD/DVD播放機呀。

貴港記憶:沒有網絡的年代,「貴港人」愛乾的三件事

3、用耳機聽磁帶

耳機是什麼鬼?是耳塞嗎?非也,那個年代,貴港人把播放磁帶的隨身聽叫做耳機。耳機在那個年代,可謂神器,可用於娛樂,還可用於學習,別在腰間還能裝酷。

耳機播放的是磁帶,不是PM3哦,一合磁帶3塊錢左右,一般有20首歌,上學的時候,收藏了不少磁帶,不知道我媽扔哪兒了。

四大天王、別安、譚校長,聽過他們磁帶的貴港老鄉,咱們握個手吧。

貴港記憶:沒有網絡的年代,「貴港人」愛乾的三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