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縣:加強基層黨建 引領鄉村振興

河南縣域經濟網訊:(範長坡)6月26日,葉縣龍泉鄉草場村葉縣綠築菌業基地雙孢菇種植車間內,工人們正採摘雙孢菇。村黨支部書記李運山說,一期投資額為2000萬元,建設雙孢菇種植車間11間,預計投產後可年產優質雙孢菇400-600噸、褐菇200-300噸,年產值1000萬。二期預計投資3000萬,8月開工建設,年底投產。全部建完投產後,每年村集體可收入50多萬元,這樣,我們實施鄉村振興的底氣更足了。

李運山在外經商多年,2012年返鄉當選村黨支部書記,通過招商引資,村裡先後建起了投資1500萬元的新陽光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投資2600萬元的家興門業有限公司,投資300萬元的億商純淨水廠,投資1.2億元的綠築菌業基地,村級集體經濟實現了有無到強。

據介紹,去年以來,葉縣堅持把黨建引領工作貫穿到鄉村振興全過程,將加強基層黨建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全面激活農村發展活力,為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提供堅強組織保障和有力支撐。

“黨建+農村能人”,強化隊伍保障。堅持以服務鄉村為導向,著力打造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夯實黨建,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就是給鄉村振興裝上了一個動力強勁的火車頭。村黨支部書記沒有經營村莊的能力,“守著金山也得要飯吃”。”縣委常委、縣委副書記張成文說。龍泉鄉常派莊村在外創業成功的楊小伍應政府召喚,返鄉當選村黨支部書記。見過世面的楊小伍緊盯著村莊比鄰燕山湖及土地資源豐富的優勢,他自費帶領村兩委及村民代表外出參觀學習,開眼界、長見識。在全村村民達成共識後,村兩委領辦成立了葉縣金土地竹柳種植專業合作社,農戶以土地入股,發展優質桃1700畝。僅去年,村集體收入從零已突破萬元。

通過實施“在外務工成功人士返鄉創業計劃”選準育強村級帶頭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鄉村全面振興的例子很多。截至目前,葉縣已回請100多名能人回村任職,湧現出一批有本領、懂經營、能幹事的村黨支部書記和村主任。

“黨建+富民產業”,因地制宜,選準項目抓發展。“聽著這光伏板發出來的滋滋聲,我心裡就是個美。每天村裡都有收入,一年能進賬20多萬元,這光伏發電站,就是俺村的小銀行。”葉縣常村鎮柴巴村黨支部書記史玉良說。

葉縣共有553個行政村,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方面,先後探索出了盤活集體資產“入股”置業、利用集體資源出租增值、土地流轉領辦合作社、土地整治實現用地置換、興辦經濟實體實現經營收益、招商引資發展服務、發展鄉村旅遊等方法方式發展項目。常村鎮柴巴村地處山區,在全縣位置最偏僻,人均耕地不到半畝,資源匱乏,發展村集體經濟困難重重。該村圍繞村集體荒山做文章,申請資金160萬元,建成村級光伏發電站。去年,葉縣共投資3.3億元,在120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現所有貧困村光伏電站全覆蓋,總規模約46兆瓦,年收益4000多萬元。

同時,葉縣結合脫貧攻堅,加快扶貧車間的建設,去年,全縣建成148個扶貧車間。鄧李鄉的5個扶貧車間全部與中藹萬家服裝股份公司簽約了服裝生產項目,吸收村裡的婦女進車間做衣服,被當地群眾稱作“巧媳婦”工程。

“過去,經濟薄弱村日常運轉基本靠“補”、公益事業基本靠“捐”,成為基層組織建設的一塊短板。長期持續向經濟薄弱村輸血,既加重了捉襟見肘的財政負擔,還容易滋生“養懶漢”現象。”縣長徐延傑介紹過去村集體經濟狀況時說。

為激發村集體“造血”功能,葉縣每年至少拿出3000萬元,扶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同時,還整合經管、農業、財政、金融等部門單位的政策資源,分類形成了政策傾斜、資金支持、項目發展、技術信息、表彰激勵等5個方面的扶持措施,推動各方面發展資源、要素向基層一線傾斜。

仙台鎮西北拐村是發製品生產基地,公司想擴大生產,苦於沒有基地,該村“兩委”申請到120萬元發展村集體經濟資金,建設了佔地500平米的標準化廠房,不僅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就業,村集體每年還增收12萬元。

“黨建+制度保障”。“到貴州塘約看一看,感觸很深,啟發很多。下步我們將村裡的閒置廠房、廢棄坑塘盤活,讓‘死資產’變成‘活資本’。”保安鎮楊令莊村黨支部書記李聚家信心滿滿地說。

今年初,葉縣為加快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縣主要領導帶隊到貴州學習考察村集體經濟。李聚家是這次學習的成員之一。回來後,李聚家藉助該村是河南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的特色優勢,一口氣成立了平頂山市楊令新能源公司、旅遊發展公司、農林發展有限公司和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此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為使發展村集體經濟持續有力,葉縣採取各種舉措給予保障。建立月例會制度,每月初,縣委書記召開例會,聽取彙報發展村集體經濟情況彙報,對工作中出現的問題,現場辦公。出臺了《葉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考核獎勵辦法》,層層傳到加壓,凝聚推進發展動力。建立政策支持機制,優先用地保障。成立了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qq群,縣委書記為群主,每天都與試點村黨支部書記交流,出點子、謀思路,以此提升村黨支部書記經營村莊的能力。

“十九大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為發展村集體經濟打開了廣闊藍海。目前,葉縣171個村有互助資金社,建成148村級扶貧車間,近200個村實現每年村集體收入15萬元以上。”縣長徐延傑說。“葉縣正力爭通過3年的努力,實行“三新已消除”,即:基礎較好村,村級集體經濟又新發展;基礎較差村,村集體經濟又新起色;無收入村,村級集體經濟有新來源;全面消除集體經濟“空殼村”,一定在決戰脫貧攻堅、完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當好排頭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