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猜想:計程車+閃送會讓滴滴成爲物流公司嗎?

跨界猜想:出租車+閃送會讓滴滴成為物流公司嗎?

第1587期

滴滴做同城配送的市場需求客觀存在,但值得規範的管控點也有很多。

如果說2018年除了世界盃還有什麼精彩的對決,那肯定是美團打車VS滴滴外賣的跨界之戰。

今年6月22日,美團點評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估值達600億美元。2017年的美團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餐飲外賣服務提供商,為了拓寬自己的業務領域,美團點評又在出行領域和滴滴進行「網約車大戰」。

在美團APP中,早就上線了跑腿代購的業務,其中在這個入口中有一項關於同城即時送的業務。2017年4季度,美團點評日均活躍配送騎手數量約53.1萬人。

2017年,美團點評通過自有配送網絡完成約29億單配送,佔全平臺即時配送交易的70%以上,年平均每單配送時長約為30分鐘。美團已經在無形之中搭建了自己的即時配送網絡。

跨界猜想:出租車+閃送會讓滴滴成為物流公司嗎?

對此,滴滴做出的回應是滴滴也能送外賣,目前將上線第五個城市,7月份進駐鄭州。但很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到的是,除了外賣,利用滴滴來做同城配送的生意正在暗流湧動。

與滴滴外賣不同,這項生意更多的是用戶與司機的自發約定,不久前,筆者就親自體驗了一把。《運聯傳媒》經分析認為,如果滴滴做同城配送的用戶習慣被養成,不排除未來滴滴官方正式發展這項業務的可能。

那麼同為巨頭,互為競爭對手的滴滴是否也有能力做到即時配送呢?未來,滴滴是否在運人的同時也能「運貨」,真正變身為一家物流公司呢?

1、滴滴轉向同城物流的可能性

最近,筆者親身體驗了一把滴滴版同城閃送。

筆者在體驗滴滴司機時,接到一筆「送貨不送人」的單子。一開始,筆者以為是偶然情況,但在後續乘坐滴滴的同時,通過詢問司機是否接到過「送貨不送人」的情況。筆者發現,在詢問的司機中有70%以上的司機都有接到過這樣的單子。

雖然滴滴並沒有公開引導即時配送的場景,但是用戶卻通過滴滴這個工具進行了即時配送的消費,進行了場景搭建,頗有無心插柳的情景。

即時配送領域有三個用戶關注的方面:時效、價格、服務。其中時效屬於第一要素,即時配送就是用價格購買時間的服務。服務屬於附加值的產品,例如上門、預約服務、運送可視化。

2017年全年,滴滴出行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不含單車及車主服務),相當於全國平均每人使用滴滴打過5次車,日訂單規模達到2500萬單以上,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的4.5億用戶,在全國1.4億的網約車用戶,有1.2億是滴滴用戶。

在這個數據中我們可以直觀的感受到,滴滴出行相對於即時配送更顯高頻,並且滴滴有著巨大的用戶池,網約車司機就像是天然的「騎手」。因此,滴滴進入即時配送的領域也並非從零開始,而是有著網絡和運力的基礎。

跨界猜想:出租車+閃送會讓滴滴成為物流公司嗎?

2、同城版的車貨匹配

根據筆者的親身體驗滴滴司機的場景,從物流角度看,整個過程就像一次同城版的車貨匹配。

首先,筆者根據訂單指引到達目的地後,乘客並沒有選擇上車,只是留下了兩箱海鮮(加了冰袋大約20公斤),並約定送到指定目的地。

在筆者檢查了乘客(發貨方)的貨物並留下其聯繫方式後,乘客提前告知收貨方車輛信息。即將抵達目的地時,筆者提前聯繫收貨方,雙方到達最後約定地點進行貨物交接。整個送貨過程所耗時間44分鐘,全程21公里,送貨價格61.28元,平均每公里2.9元。

對比美團,筆者以同等重量20公斤的生鮮下單,距離20.8公里,計費總價顯示為54元。假若以同等距離21公里計算則加收2元共56元,平均每公里2.6元。

再對比順豐於近期推出的「同城急送」產品,順豐能運送的最大重量是10公斤,同以生鮮為例20公里的距離費用約55元,平均每公里2.75元。

跨界猜想:出租車+閃送會讓滴滴成為物流公司嗎?

從左至右分別為:滴滴、美團、順豐同城急送

以上雖然只是簡單的價格比對,實際的即時運送過程中還涉及到諸多其他價格因素,但由此可以看出,滴滴在定價上並沒有很大差異。

那麼下一個問題便是,滴滴自身的產品設計是否匹配同城配送的要求?

從滴滴本身的業務模塊上可以分為兩個方向來看:一個是滴滴快車,另一個是滴滴順風車。這兩個模塊在同城配送上已經給用戶提供了兩種服務選擇。

首先,滴滴快車提供的服務屬於即時配送。通過APP能夠隨時進行定位下單,在城市中的回應時間一般在0~3分鐘之間。整個送貨時長,以北京為例,五環以內的配送總路程約50公里(五環總長98.58公里),不超過6個小時。

其次,是滴滴順風車。對比快車的即時配送,順風車提供了更為低價的預約配送服務。由於目前受到安全方面的監管,目前的順風車預約時間從早上5:00至夜間23:00,與其他的即時配送公司的時間相差無幾。

而順風車的好處在於,能夠降低用戶的送貨成本。如果成功拼車,還有更多的優惠;並且相比快車,順風車只要被成功接單,價格也屬於一口價,避免了更多收費。

從滴滴的戰略層面來看,滴滴現有的業務與同城即時送的業務並無衝突。甚至滴滴可以直接在APP的上方添加一欄「送貨」、「拼貨」就能直接將流量導入。

即時配送屬於點到點的運輸,恰好在這方面滴滴有著天然優勢。滴滴系統呼叫司機的響應速度更為迅速。滴滴在打車流程當中所感知的對象是司機和乘客雙方,通過平臺算法,找出目前的最優線路。

並且滴滴通過網約車進行送貨,相比騎手有更多的空間,因此有更多的貨物種類選擇,貨物重量上限也更高。除了常見的鑰匙、鮮花、生鮮,在大量書刊以及文件的運輸上,滴滴也具備一定的優勢。

跨界猜想:出租車+閃送會讓滴滴成為物流公司嗎?

3、爭議與未來

對於這樣一項民間自發的需求,安全性與監管也是不可迴避的話題。

此前,杭州就有媒體報道過出租車公司被發現有類似的做法,媒體諮詢律師後,律師表示這種行為可以界定為民間約定的「跑腿協議」。因為公司並沒有正式推出閃送業務,不能視為快遞,因此也不存在申請牌照的問題。

但由此引發兩個問題:第一,如果貨物運輸途中發生損害,如何確定責任?第二,如果碰到違禁品該如何處理?

筆者瞭解到,一般來說會發生兩種爭議。第一種是基於時效的爭議,用滴滴「閃送」圖得就是快,如果時效達不到要求,怎麼辦?

另一種情況就是,貨物本身發生損害。不過有司機表示,這種事情託運人和司機都會有所判斷。託運的東西能不能運?是否有包裝?在途中是否會有貨損的可能?如果司機認為有安全隱患,可以拒絕。換句話說,目前更多依賴於司機的個人判斷。

並且,滴滴即時配送目前無法提供門到門的服務,需要發貨方以及收貨方提前到達目的地來進行交易。這其實也意味著,這項服務對於目的地的場景有所限制。

對於緊鄰馬路的商務型寫字樓來說,到路邊等個滴滴快遞和下樓等個外賣差不多。但是,對於社區場景就不大適用了。這種場景的限制,可能使得滴滴「閃送」更多還是偶發性需求,能否成為主流,還有待觀察。

但對滴滴而言,在已經擁有強大的城市運力調配能力的前提下,此業務作為一種市場補充,特別是滴滴在主業不受影響的情況下,把這項業務作為一項增值服務開展,並無不可。

綜上,《運聯傳媒》認為,未來滴滴踏入物流行業並非無可能。看看今天的美團打車和滴滴外賣,未來也許滴滴快遞、美團閃送都不稀奇。

城市商業環境中,我們一直緊盯著著身邊的同行對手,卻容易忽視圈子以外的對手。正如滴滴千辛萬苦坐上網約車首把交椅時,卻沒想到自己早已被送外賣的美團盯上。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互聯網時代下,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個對手是誰;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會身披金甲,踏著七彩祥雲,拿著如意棒,從你上面給你當頭一棒。不過,這種跨境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最終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